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株洲市流浪人口结构复杂,其中以老年人为主体。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多样,包括经济、教育、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人口问题、身心健康等一系列因素。要妥善化解株洲市流浪人口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发展经济,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完善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流浪人口的救助。  相似文献   

2.
影响义务教育结构布局的因素复杂多样: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将影响学校布局;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与区域分布将导致学校数量和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环境及上学距离对学校布局有显著影响;教育成本、效率及教育规模效益被视为学校布局调整的关键因素;教育政策对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湖南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广。多发的自然灾害使湖南粮食生产受到重创,农业区域人口大量流失,阻碍了当时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4.
明清户籍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清代的户口统计从依据编审册转到保甲册,是明清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保甲册中多数人户载有同居人口,反映了人户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甲册还记载了多样的生理行业和广泛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5.
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战略决策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对我国国情的理性判断.而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已不同于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的人口问题,除了人口数量依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外,人口质量、结构、流动迁移等问题比以前更为复杂多样,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如果不能把低生育水平稳定住,各种人口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重大战略决策的继续和完善,是理性的选择.通过节约人口投资、推动城乡改革、提高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提升两代人的人力资本创造条件.稳定低生育率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此外,稳定低生育率还为我国庞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虽然继续稳定低生育率也必将伴随一些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利大于弊.生育水平并不是越低越好,根据人口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和生育率(TFR)稳定在1.8左右在一个时期内是较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战后非殖民化运动导致印度尼西亚和苏里南大量人口移居荷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初,荷兰从地中海沿岸国家输入大量劳工,随后劳工移民带来大量家庭移民;80年代中期以后,难民以及寻求庇护者纷纷进入荷兰,成为荷兰移民的重要部分。随着类型多样、来源广泛的移民不断进入,荷兰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大量外来移民的存在,尤其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存在,成为荷兰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状况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战略步伐加大,健康医疗卫生条件都有很大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以及人们多样价值观的存在等原因,我国老龄化社会显现出了一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我国未来推进普通高中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涵包括普通高中培养对象发展的多样、普通高中培养模式的多样、普通高中教学内容的多样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的多样。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存在内、外两方面的困境,制约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现,为解决这一困境应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清代荆州慈善救济活动遍布于其所辖各县,涉及生老病死和赈灾等各个领域,创办形式和经费来源多样,但整体水平不高。天灾严重,儒学教育的普及和孝义观念的强化,清政府重视和地方衿绅捐助,人口的增长造成人地比例失调和流民增加,是其兴起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葡萄酿酒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初传入内地的葡萄酿酒术是葡萄自然发酵酿酒法 ,唐代除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外 ,继承曲而来的传统葡萄酿酒术得到了发展 ,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加曲葡萄酒 ,特别是红曲葡萄酒 ,唐西州出现了葡萄蒸馏酒 ,是宋以后内地粮食蒸馏酒术的滥觞 ,冷热处理和降酸措施也在葡萄酿酒中得到了运用 ,而葡萄酿酒原料种类和范围也有较大扩展。唐代葡萄酿酒术的进步 ,使其处于同期果酒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山东唐朝时期不但寺院林立,而且本地高僧和外来驻锡的高僧也很多。随着唐朝佛教宗派的兴盛,各主要宗派在山东地区也广为流传。可见,山东唐朝时期的佛教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岭南是唐朝境内有关奴婢记载高度集中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唐代岭南地区奴婢盛行的历史原因、奴婢的使用范围和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逐步走向萎缩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唐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深刻变化。作者认为六朝以来岭南“夷獠杂居”的“溪洞”地区特殊的社会结构和部族制、奴隶制的残余,是岭南奴婢问题严重的历史根源。作者还认为,唐朝中、后期在岭南所推行的一系列限制奴婢的措施,实际上也是岭南“溪洞”社会完成封建化过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僧伽和尚是初唐一位传奇式的佛教人物,因其生前在泗州一带传法,被后世尊奉为“泗州大圣”。自唐宋以来,关于僧伽的传奇故事和神异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一大批佛教居士的推动下,历经唐、宋、明、清,更形成了全国性的僧伽信仰。僧伽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现象,是佛教与中国居士阶层特别是唐宋的居士活动融合的产物,唐宋的居士佛教造就了僧伽信仰。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大批唐人墓志的出土 ,为我们解决文史问题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利用《千唐志斋藏志》、《唐代墓志汇编》及《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中的文献 ,对唐代扬州的城坊乡里设置及分布情况做了简略的考察 ,考证出里坊乡镇 46处。在考证过程中 ,本文亦提出如乡中设坊、坊下设里、镇的建制等尚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08,28(2):26-30
唐贞观九年设置的乡长、乡佐,贞观十五年就废罢了。但乡仍是县以下的一级区划,其功能即是通过"里正"来体现。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的职责范围不断缩小,不仅治安事务由耆长来负责,财税方面的事务虽然和唐代大体一致,但也增配了户长和乡书手来共同完成。在北宋前期里正的职责经历了一个转移的过程,由最初在乡村承担催税和圈派差役等事务,转而被派往州县承担衙前,直到至和年间被彻底废罢。  相似文献   

17.
七绝创作在北宋时期,其风格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创作技法的改变是造成唐宋七绝易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北宋七绝在鉴照唐人的基础上,使用的创作手法是逆唐人之道而为,如对镜览物,其面反向,形成了异于唐人的自我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列锦辞格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中唐踵继初唐与盛唐,在列锦模式上又有了四种新的变化。列锦辞格在中唐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它对诗歌作品意境与画面感的营造,对诗歌韵律美的营造,都有很大作用。不过,中唐诗歌中虽然列锦辞格的运用相当普遍,但也有许多形式上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种情况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19.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江南文化的浮沉与吴中四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