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这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能推进人才国际化的不断深化;而人才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又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短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据预测,到2010年美国、欧盟国家、日本将分别缺少100万、120万和160万高科技人才。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间的人才竞争,并日益呈现出一种“零距离”态势。在这一硝烟四起的全球人才争夺大战中,作为世界经济三雄的美国、日本和德国更是凭借雄厚的国家财力、财团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通过实施雄心勃勃的人才战略,不仅注重培养、使用和留住本国优秀人才,还千方百计从发展中国家攫取人才资源,开始了由经济强国向人才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大力吸引外来人才是很多国家加强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宝.在这个过程中,高科技人才大量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这种趋势进一步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实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人才争夺的重要对象,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避免人才过度流失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在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更注意本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其政策和措施对我国人才战略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使人才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命之源,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创新的资本,高科技人才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产品不断创新的活力所在。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在网罗国际人才方面,其手段趋于多样化,它不仅通过优厚的待遇将人才“请进来”,也放下架子“走出去”摒弃国家、地区、民族等门户偏见,通过在异国他乡设立分公司、研究所、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办事处等各类机构,就地选才、用才。现在.在数百家跨国公司工作的技术人员都是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微软和IBM的研究和技…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人才政策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我国加入WTQ的新形势.上海市提出建设国际人才高地的新的人才战略.并进行了长期规划。提出在2011—2015年的五年规划中.基本建成上海国际人才高地。根据这一目标要求.上海市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人才政策体系中.主要的人才政策有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政策、培训与继续教育政策以及人才评价等四大类.本文将就2000年以后上海市实施的主要人才政策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来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人才国际性流动将进一步加快,如何应对人才激烈竞争的挑战,最近,国家外国专家局、科技部就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作出具体部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 1、建设国际人才市场。计划在北京中关村建设一个服务齐全、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符合市场运作规则的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并设立china job网站,开展网上国际人才交流业务。 2、配合有关部门通过聘请专家和出国培训,培养一批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熟悉世界贸易相关法律的人才 熟悉世贸规则…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了国际化人才在全球的流动,引进海外人才是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研究了民营企业吸引国际化人才,以及建立国际化人才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WTO与我国人才竞争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已加入WTO,我国将逐步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全世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全球人才争夺的战火必将伴随着“入世”的脚步涉及中国,给我国带来冲击和挑战。对此,必须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人力资本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西安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人才流动状况也日趋合理。但作为拥有47所普通高校.57.10万在校生的西安(截至2006年底),如何利用优势有效吸引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才市风向     
《人才开发》2005,(1):61-61
九类人才将成为就业主流 十堰市让非公经济人才“番”起来 舟山市着力开发海洋经济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四川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理念指导实践,建设开放的人才工作系统,创造性地提出并着力构造人才流入“洼地”,以灵活政策吸引人才,以发展机遇集聚人才,以良好环境留住人才,努力促进人才队伍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全省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四川实现新跨越夯筑起了雄厚的智力基础。———优惠政策引才。高校毕业生是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后备力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该省根据高校扩招后毕业…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07,(6):63-63
郑州巩义市围绕“一镇一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孝成 《人才瞭望》2017,(6):232-233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我国人才资源的高度积累,并通过制定长久有效的人才战略,让人才资源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产业改革的助推器,让人才为我国国力的增强发挥作用,可以说人才战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之一.笔者对人才资源对于经济转型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上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定位,那就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也就是说,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型大都市。显然,国际型大都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批高级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加入。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型大都市的过程中,可以依托长三角都市圈的便利条件,通过人才共享的途径,有效提升本市的人才优势,为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型大都市的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高勇 《人才瞭望》2007,(10):6-7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地位越来越取决于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发展经济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作为政府主管人才的人事行政部门,在没有成形模式参照和完善政策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让人事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可以说是人事部门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邵翎  徐荣华 《现代人才》2001,(1):35-37,50
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东台市在人才开发中,以农村人才开发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农村人才结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李帆  胡春  杜振华 《人才瞭望》2022,(19):10-11
<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将北京建设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已有数字人才政策,总结了人才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对称、人才留用政策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欠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其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这三处不足,并提出可以从优化人才结构、做好人才留用工作、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18.
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旅游要素。而旅游要素的区际流动,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作了简单介绍,进一步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了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庆松 《人才开发》2008,(10):12-14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有五个关键词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读”:一是“国际”。上海所要建设的“四个中心”.不仅属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龙头性质.更是居于国际视野的中心城市地位。“四个中心”建设中.必然会吸引一大批跨国公司和海外机构的总部入驻.从满足本地需求到面向全球市场.“总部经济”的能量会进一步释放.国际化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将在上海得到充分交流、有效展示。二是“高度”。  相似文献   

20.
黄晓宁 《人才瞭望》2008,(10):25-2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开放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特征日趋明显,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为关键、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因此,加强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