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会说的使人笑,不会说的让人叫。同样是一句话,有的人说了,别人听了很高兴,有的人说了别人听了很不舒服;同样一件事,由不同的人来说,有时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说话人的角度不同。如果我们在说话之前,能够摸准听话人的心理,找到最佳角度,把话说到对方心理,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更多的美好色彩。把人生道理播洒在学生心田学生好比一株小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辛勤浇灌,修剪掉枝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这种帮助必须是和风细雨的,必须将人生的大道理寓  相似文献   

2.
夏立楠 《人才瞭望》2014,(10):89-89
六朝的清谈名家刘恢话很多.但他也欣赏不说话的人.他见江权不常开口,非常欢喜,说:“江权不会说话.而能够不说.真叫人佩服。”  相似文献   

3.
郭源 《人才瞭望》2000,(2):43-43
松下认为,高明的人在于懂得欣赏别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去挑剔对方。对部属的业绩,最少也应以四分缺点、六分优点的态度去观察评价,这才是懂得欣赏部下的好上司。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固然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更主要的是,也不会有一无是处的人。松下说:“身为一个经营...  相似文献   

4.
猜猜你的智力1、一幢大楼失火,很多人围观,却无人报警,为什么?2、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木,老二叫二木,老三叫什么?3、开口说话就要付钱的地方?4、铁放在屋外露天会生锈,那么金子呢?5、小陈明天星期天早上赶到西门町去看早场电影,到了西门町,却...  相似文献   

5.
曾凡清 《人才瞭望》2003,(11):45-46
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名将知人善任,他不仅善于用人之长,也善于用人之短。朋友向他推荐一人,希望安排个位置。但此人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一坐下来一天到晚不动窝,是个典型的木头人,不善言语,不好动,不能文,不能武,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但此名将不愧是用人高手,他将此别人看来是十分无用的“木头人”安排到看管仓库大门的岗位上,此人一天到晚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任何想通过大门偷拿公物的人都无从下手,仓库物品流失现象也大为减少。美国有位叫波特的女专家,她善用、巧用人之缺点,从而使她的领导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她曾请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  相似文献   

6.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礼记·中庸》篇,讲的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去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相似文献   

7.
怎样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听听专家提出的建议: 1、说话前先提出数个主题,使人易于了解。 2、将要点整理成三项,给人感到很有系统。 3、说话的句子简结有力,别人会认为你的头脑好。 4、一件事三分钟谈完,也是聪明的谈话秘诀。 5、工作报告时,先说结论,能够给人“精明能干”的好印象。 6、开会时,最后起来发表结论,会给人良好的印象。 7、表达意见时,若采取向上司请教的方式,便不会有批评的意味。 8、事先预告事态的严重性,即使失败也不算失败。 9、“你这句话使我想起……”把话题接在对方的话  相似文献   

8.
《听谗戒》新解洪家宁每个人都有一张嘴,除了咀嚼食物辨别滋味外,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发言说话。有的人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叫人听了感觉舒服,想着信服;有的人说话丢三拉四,东扯西拉,听者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无底;有的人说话丁是丁,卯是卯,好是...  相似文献   

9.
"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华如桃李"的诗句,因此后世用桃李来形容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虽不会说话,但是凭着花和果实,自然能吸引人们在树下走出一条小道.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6,(2):30-31
一位外教说,天津的夜景让他想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歌剧《图兰朵》,它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里面有首歌叫《今夜无人入眠》,看到津城夜景,他就想高声歌唱:“那因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光!等黎明照耀大地,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本期通过选取的一组外教摄影作品,让更多人看到天津的美景。  相似文献   

11.
不会说话的民族在玻利维亚有一群克曼加人,印第安族,整个民族4万多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话的.因为他们不能发声,平时只好用手势交流.忌笑的民族在沙特阿拉伯的甸变人中,笑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参加此会,先讲一点感想。我是一名从事人才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八旬老者;今天到会的都是英气勃勃的年轻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教授、博士;我很高兴与在座的各位交流,叫做老中青沟通,很有意义。回想二十多年前,我国和外国并无人才学这个学名,人才学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过去在我国也没有管理学和管理学教育一说,是改革开放以后从海外传来,然后兴起的。据我回忆,人才学与管理学兴起最初关系就极为密切,好像不分昆仲,成为两类热门交叉学科。一时各省市兴办了很多管理  相似文献   

13.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感叹明朝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缺乏数量化管理,大家说话喜欢清谈,喜欢含含糊糊的和气。胡适先生更是直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差不多先生”,或者叫“圆通大师”。  相似文献   

14.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刘锡昆主任也说:"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话说本领     
人家不会干的事,你干起来却得心应手,这就叫本领。人家都会干的事,你干起来却高人一筹,这当然更叫本领。据传,一位农村妇女到美国移民局申请绿卡,其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专长”。移民局官员问她,你会干什么?她回答:“我会剪纸画。”说完,她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和一张彩色亮纸,随即剪刀在纸上飞舞,不出三分钟就剪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她又从包里拿出一张报纸,说:“这是《中国农民报》刊登的我的剪纸画。”美国移民局官员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说:“O K!”多少拥有高学位、高职称的人为求一张绿卡耗费多少时日,而这位农妇仅仅用了三分钟,…  相似文献   

16.
四指的距离     
郑衍文 《人才瞭望》2013,(10):90-90
一日朝毕,印度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题:用不超过三个字来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群臣听罢,纷纷开始议论,却无人应答。看到这种场面,阿克巴便对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啊,这很少见呀。"伯博并不谦让:"陛下,我之所以沉默不语,是想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别人都没有答案,你就快说说吧,真理和谬  相似文献   

17.
识别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有的人口是心非,善于伪装;还在于,即使是真实的表现,有时也会令人难以判断是好是坏。对于辨识人才之难,古人多有论述。其中,元代人胡祗论述较为全面。他说:“辨识人才最为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往往似是而非。有人刚直、开朗,看上去像是说话刻薄不留情面;有人柔和、懦弱,看上去像是忠厚老实;有人廉洁守法、坚持原则,看上去像是保守固执;有人头脑清楚而拙于言辞,看上去像是无能;有人并无真才实学而能言善辩,看上去像是很有才能;有人头脑迟钝、不学无术,看上去像是城府很深;有人总爱攻击、诽谤别人,看上去像是端方正直;有人对人比较厚道、隐恶扬善,看上去像是讨好拉拢别人。一一考究起来,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的优劣真伪,往往混淆不清,难以辨识。”辨识人才不容易,那么古人是如何辨识人才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相比。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  相似文献   

19.
闲言碎语     
善意而沁人心脾的话,能够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这种话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喜欢,说话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我们在平时与人交流时,实在是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在说话之前应该好好想想,这句话会让别人喜欢、还是让人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产品工厂,因为很多产品背后都写着中国制造。也许过不多久,中国又会变成外语输出“工厂”了,他的产品就是十多亿名能说洋文的中国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幽默,但是一点也不夸张。想当年,外国人来咱中国因为不会汉语而找不到厕所,可如今这类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一句中国话不会说的老外,也能在中国畅行无阻,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外语,从出租司机到白领丽人都能说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