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种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体,给大学生思雏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因而,培养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参与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找寻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举措,使手机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
媒介化生存状态下,"00后"大学生呈现出生活及学习方式移动化、话语传播个性化、社会交往圈层化、娱乐和消费悦己化的新特征.过度的媒介使用也导致"00后"大学生身心健康受损、思维认知能力发展受影响和价值选择困难等新隐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媒介化手段,实施"至下而上"的教育引导策略,能进一步提升"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媒介的兴起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人的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逐步形成,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延伸到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存在。媒介化生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文化境遇,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摆脱网络依赖症,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自媒体化和泛娱乐化使严肃的公众话语逐步消解。在此新媒介语境下,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本文在解读新媒介语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从推行学校媒介教育、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利用校园媒体强化大学生媒介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媒介化生存时代,媒介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现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需具备的重要素质。文章考察了国内外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设置状况,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常规课程设置之外,更需立足民族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与大学生青年文化属性,凸显民族、青年、表达三个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改变着他们的人格塑造与道德实践,要充分发挥传媒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特点和个性心理来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媒介接触从分类、频率、目的、信任度等方面反映出独有的群体特征,呈现出新潮化、娱乐化、崇拜化的特质,为此,要从媒介传播环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引导艺术等方面不断提高媒介传播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已成为高校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据此,应采取如下措施:重视自媒体的影响力,改进思政工作的方式;加强运用自媒体的教育引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抓住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空前发达,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媒介化生存”局面。传媒在传播知识和观念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传统学校教育,尤其是半开放式的高校教育发出严峻挑战,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已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某学院本科生媒介接触习惯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使用移动网络通讯工具,对娱乐消遣信息有特别的偏好,传统的高校宣传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亟须改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媒介深度使用者和重度关注者。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高校应通过建构课程体系,借助校园媒介等方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