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文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编的睡眠卫生意识问卷为工具,考察了重庆市878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PSQI的总平均值为5.30,标准差为2.63;大学生周末/工作日的睡眠质量差异显著,周末显著高于工作日;总体睡眠质量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分量表上差异显著,女生的睡眠效率高于男生,睡眠时间却短于男生;睡眠质量的年级差异因性别不同而不同,男生的PSOI总分随年级的增加而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女生随年级的变化不大.调查结果还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估过于乐观;面对睡眠困难约有63%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求助他人,约有40%的被试从未为此做出任何努力;男生对睡眠卫生的意识普遍差于女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使用动机的关系,为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手机成瘾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三所高校的800名被试进行测试。 结果:8.4%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r=0.46,P<0.01),并且特质焦虑对手机成瘾有正向预测功能(F=63.13,P<0.00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三者的关系成立(RMSEA<0.08,IFI,CFI,GFI,NNFI均高于0.9),路径图显示,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手机成瘾,特质焦虑是诱发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手机是现代人的日常通讯工具。部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已经产生了依赖性,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主要有自身需求、从众心理等。可从社会、高校、教师、家庭、学生等不同层面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手机文化作为流行的大众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手机文化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切入点,分析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过分依赖等正面、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文化观,以手机文化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对策,旨在将手机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期取得较好收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 400名医科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探讨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医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平均程度处在偶尔发生和有时发生之间,不同手机依赖水平组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F=4.353,P<0.05)特别是客观支持(F =13.277,P<0.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手机依赖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87,P<0.01)。医科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行为,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有较大的相关性。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学生认知、强化专业认同、改善人际沟通、完善社会支持环境等来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和心理健康素养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等,选取安徽省两所高校大一和大二75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3%。缺乏心理健康素养(OR值=6.139,95%CI:5.372~7.016)和手机使用依赖(OR值=2.443,95%CI:2.018~2.957)与抑郁症状均呈正向关联。并且手机使用依赖和心理健康素养对抑郁症状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有手机使用依赖且缺乏心理健康素养的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最高,为42.1%(664/1576),OR(95%CI)值为15.495(11.900~20.178)。该结果提示,应当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水平,同时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来预防和控制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 36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触发性特质、师生交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非手机依赖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行为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且其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均存在障碍;(2)行为触发性、认知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均与大学生手机依赖成显著正相关,而老师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交流均能够显著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3)行为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能够正向影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但认知触发性的影响不显著;学生与学生交流可显著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抑制效果不显著;(4)行为触发性和学生与学生交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存在交互影响。对于低行为触发性的大学生来说,与同学交流能够显著抑制其对手机的依赖;但对于高行为触发性的大学生来说,与同学交流对其手机依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手机媒体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述手机媒体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价值观的影响,从社会、手机媒体、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成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问卷收集数据分析发现,手机成瘾高程度组的学生存在孤独感、人际交往淡漠等问题,而中等程度及低程度组的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社会退缩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分别采用社会退缩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588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并使用潜变量建模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父母心理控制的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退缩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会通过影响子女的社会退缩水平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针对智能手机自身特点,结合从事手机软件开发和测试的经验,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开发阶段的测试策略,最后利用软件可靠性模型对潜在缺陷率进行评估,给出了针对我国手机软件开发现状的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针对智能手机自身特点,结合从事手机软件开发和测试的经验,提出了在各个不同开发阶段的测试策略,最后利用软件可靠性模型对潜在缺陷率进行评估,给出了针对我国手机软件开发现状的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普遍增加,一方面给大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危害着大学生。面对智能手机的诱惑,大学生要学会自己控制手机的使用,不要成为手机的俘虏。文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来展开论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从手机购物的角度,以服务质量研究中常涉及的模型和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手机购物环境下服务质量结构维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手机购物环境下服务质量的易用性、可靠性、交互性和私密性直接积极影响顾客态度忠诚的假设获得了理论与统计学上的支持,而直接积极影响顾客行为忠诚的假设不具有统计意义,但手机购物环境下的服务质量会通过态度忠诚间接积极影响行为忠诚,并据此为移动电商企业开展手机购物业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涵义,阐述了信息素质对于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说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智能手机鉴定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手机鉴定在实践中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其在鉴定门类中法律地位含糊不明,与其他类型电子数据鉴定相比,其特殊性也没有得到重视。一方面,智能手机及系统、存储介质、数据形态具有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其鉴定工具、技术和标准相对滞后,特别是当下鉴定技术还达不到电子取证完整性的要求。要改变这一困境,必须在法律上给予智能手机鉴定明确的地位,制定统一的鉴定操作规范,并对鉴定技术进行强制补强性说明,这样才能确保智能手机鉴定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手机文化的精彩纷呈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情感交流的方便和娱乐内容的丰富多彩,而且也正在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大学生是手机文化的重要受众之一,手机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深入地分析研究并正确地对待手机文化,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特殊的意义.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就要使大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养成遇事能为别人着想的思维习惯.在道德素质的教育中,还要始终坚持德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