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蒋晓星  徐彦 《金陵瞭望》2009,(11):16-17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南京解放后,这个古都如何从战乱中恢复秩序.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和一支特别的队伍——宋任穷和他的金陵支队。在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陆续到达南京后.26日.宋任穷率金陵支队部分同志进驻南京.开始了对南京的接管与改造工作。至9月.接管工作完成.宋任穷离开南京.随二野征战西南。时间短暂.但星光璀璨。  相似文献   

2.
潘雪江  周茜  宋盈 《金陵瞭望》2008,(16):19-20
百余年前.高大厚重的老厂房推动了南京的工业文明,百余年后,充斥着历史与记忆的老厂区梅开二度.在创意产业这个被称为是“2.5产业”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宁供 《金陵瞭望》2008,(6):64-64
上海铁路局南京供电段坐落于长江之滨,狮子山麓。伴随着六朝古都南京焕发新的活力.与这个美丽的城市一起成长近半个世纪的南京市和上海铁路局“文明单位”、“铁道部安全标准示范段”——南京供电段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南京     
叶皓 《金陵瞭望》2005,(20):4-5
“谁不说咱家乡好”。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沧桑古城,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究竟有哪些瑰丽夺人的风物、哪些余音绕梁的辞章、哪些卓尔不凡的气质以及哪些波澜壮阔的成就.让我们爱它爱得如此深沉?  相似文献   

5.
薛冰 《金陵瞭望》2007,(11):61-62
2005年.我和几位朋友,在深入探讨南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清凉山文化”(或称“虎踞文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新概念,并不是为了取代别的什么概念。人文范畴是一个积累的范畴,每一种新成分都是对这一范畴的丰富和充实。就南京而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范畴产生的文化成果,都是建设南京文化这座恢宏大厦的砖瓦。  相似文献   

6.
董波 《金陵瞭望》2008,(21):99-99
细声慢语:60年前,朱自清曾感慨南京就像一个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侵蚀的遗痕与胡同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西湖之于杭州,麻将之于成都不同的是.这个城市缺乏一个显著的生活象征.但又到处留下了片断要想真正体会南京的味道.是急不来的.唯有细嚼慢咽。  相似文献   

7.
汪潇 《金陵瞭望》2011,(13):31-33
国务院在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南京的区域经济地位.也就是把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门户.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南京都市圈。如何抓住城市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建立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主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挥南京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9,(24):77-77
第一次走进南京水游城时.有点不习惯.这个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的商场.格局好像有些不一样.走着走着总是绕目原点.不一会就有迷路的感觉。仿佛拥有水的灵动,让来到这里的人心神荡漾.顿时有种亲切感.在里面跑上一天都不会无聊。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向北,就到了南京。 2007—2008年间,我到了南京。我的工作地和住地从上海转到了南京。 为什么要到南京?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到南京?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城市的表情。在日流量达3.5万人次的南京长途汽车站。有这样一个服务群体,旅客们从她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最贴心的服务,感受南京的“博爱”与文明。这个群体,就是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以全国劳模李瑞名字命名的车站服务班组——“李瑞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