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三侠五义》的渊源及演变过程看,大致分三个阶段:《龙图公案》——《龙图耳录》——《三侠五义》.《龙图公案》,是说书人石玉昆有白有曲的“唱本”.他在杂耍馆里演出;声名雀噪,所以书坛抄卖其唱本营利.乐善堂抄卖唱本《书目序》云:“本堂抄卖……石派带赞新书,授自名人校正……本堂数年来精工  相似文献   

2.
《水浒》成书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创作的集体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广大民间艺人都为《水浒》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值得注意的是:由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并由施耐庵最后荟萃成《水浒传》这样一部划时代的杰作之后,它作为民间文学结晶的另一个特点——变易性并没有消失;就是说,对于它的再丰富、再充实、再提高,亦即再创作的  相似文献   

3.
关羽和貂蝉     
貂蝉这个名字,不见于正史,仅仅是元代出版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曲选》中的《连环计》杂剧里面,才说吕布的妻子姓任,小字貂蝉,可见是出于民间艺人的虚构。《三国演义》里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故事,也是在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的。 清代地方戏中出现了《斩貂》一剧,演述曹操杀了吕布之后,把貂蝉赐给关羽,关羽认为貂蝉是  相似文献   

4.
汉源彩塑     
汉源彩塑是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一种民间文化,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民间艺人曹继武自创一派的手工彩绘泥塑艺术品,以现场“捏真容”最为著名。之后,曹继武之孙曹润洪将彩塑技艺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彩塑的题材,在曹润洪手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民间文化中的财神、寿星、弥勒佛、观音等形象,以及古典文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同时,曹润洪也制作了不少现代题材的作品。汉源彩塑为家族式传承,现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曹润洪。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也称作《格萨尔吉钟》即《格萨尔的故事》。它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并在藏族人民群众中流传广泛、规模宏大的一部长篇巨著。这部史诗,是以“钟侃”(故事人,即说唱格萨尔王传的民间艺人)的说唱为流传的主要形式。另外,还有不少藏文和蒙古文的手抄本和一些木刻本流传各处。藏文本流传在广大的藏族居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地区和尼泊尔、不丹、拉达克几个国外地区;蒙古文本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居住地区。在国外也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少有的长篇英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历代文话》中存有不少关于《文选》的零星品评资料。这些品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品评《文选》整体者,或持褒扬态度,或存批评意见;品评《文选》作品者,常从形式、艺术风格、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评文方式上着眼;品评《文选》文体者,常从文体名称、文体起源、文体类别、文体体制和文体演变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虽然带有随意性和重复性,但对《文选》在整个文评史上的地位以及《文选》的评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它与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有关部分的血缘关系很浓,《三国演义》的不少章节可以说是《三国志》、《通》的演绎,这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文章论及。笔者觉得《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也极为“通家”。在“文学”这一特点来说,可能《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之关系所显示的文学上的规律更具吸引力。一、《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说新语》给《三国演义》所提供的资料是很多的,依《世说新语》的目录记述顺序排列如《德行》篇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庚公乘马…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及中外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重要的一页。与郑和下西洋联系在一起的《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中国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我国航海图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最近的一百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郑和航海图》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众多的专著及文章。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几年解决了一些有关《郑和航海图》的疑点和难点,使它更加焕发出灿烂的光辉。今年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特撰写此文,对《郑和航海图》作一简要评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周礼》保存了不少先秦的法制资料,其法律史料价值颇受关注。很多学者根据其记载的法律资料,在礼、刑、民、政、诉讼等法律规范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其所反映的损害赔偿规定未有专文考察。从《周礼》所见的法律资料,结合金文、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可知: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先秦社会就已有之。  相似文献   

12.
我馆所藏明郭■编、明万历年间刻《粤大记》三十二卷(暂缺卷一),为国内孤本。此书收资料颇富,尤以人物资料为多。其中许多资料为道光《广东通志》和两广不少县志所引用。因此,此书在广东文献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周连宽先生誉之为“岭南文献之瑰宝”,亦不为过。但此书流传不广,除我馆之外,国外唯日本东京内阁文库藏有一部。故使用它的人不多,全面研究它的人就更少了,因而世人对书中讹误之处了解甚少。据我馆有关同志初步整理、校勘,发现书中讹误颇为不少。有年代、年号之误,如误“贞观十年”为  相似文献   

13.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文中作者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成功地描绘、赞美了民间艺人白小玉的说书艺术,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其中主要的修辞方法,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位于科尔沁边陲(西临)、东面受强大的汉文化影响的嫩江中下游东西两岸的蒙古族地区胡尔奇民间艺人(四胡民间艺人)在社会的变迁与时代更替中经历了由鼎盛时期到逐渐衰萎的变化。经过多次田野调查与考证,这一地域清末民初以来大部分胡尔奇民间艺人的姓名、生卒年、师承关系、演唱曲目、演奏特点、主要贡献等较为翔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5.
伯颜宗道是元代著名的哈剌鲁儒学大师.近期于河南濮阳发现的由西夏后裔唐兀崇喜于元末编成的《述善集》一书中,发现了不少与伯颜宗道有关的新资料,既有《伯颜宗道传》,又有伯颜宗道佚文2篇,对研究伯颜宗道事迹、元末农民起义及元代理学的发展轨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三个科技史项目中的技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先后有三个科学技术史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立项,并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主要由学科史构成,包括11卷技术史专著。“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下设两个项目,一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一个是《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全集》着重对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细节进行调查、抢救和整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分为3个课题;专题研究;资料选辑与工具书;资料中心和数据库。以上三个项目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差异。中国技术史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读过不少哲学著作,写了大量批注。1988年3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以下简称《批注集》)一共辑录了毛泽东阅读十部哲学著作所写的批注、一篇读书摘录和两篇附录。这部《批注集》,反映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30年代哲学思潮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批注集》的出版,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 ,自元末高明作《琵琶记》始 ,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曲作家的文人化 ,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 ,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 ;二是在戏曲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品位 ,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 ,具有了经典性 ,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 ,异化为一种案头文学  相似文献   

20.
清编《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共收唐文两万余篇,为研究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这三本书中也有不少重出误收的篇章。本文作者在参加《新编全唐五代文》工作时,经过爬罗剔抉,考出了百余篇重出误收的唐文。这些都是劳格、岑仲勉等学者未曾涉及的篇章,对研究唐代文化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