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苦探求现代化,历经曲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改写了现代化的理论架构,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息息相通,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可选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全面协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追求共同富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特的实践逻辑和发展内涵,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原创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逐步实现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蕴涵着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原理,是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上与西方生态现代化截然不同,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语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范本。中国式现代化集全党意志、集国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就是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集中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展开到深入推进的接续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和理论认知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远大理想,超越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迷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验证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的可行性,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设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探索现代化道路这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创造性实践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人类现代化新道路的勇气、智慧和能力。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还将以新的更大成就,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在人类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植根在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演进之中。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消极治理,其蕴含着国家消极无为与社会自然之治之意。晚清以降,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国家政权不断下沉,基层治理模式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诞生之后又作为历史要素汇入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以“新”的面貌开启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开辟和指明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向,这种新路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走向现代化进而实现复兴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宏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中进行的伟大探索,是一个涵义深刻、要素丰富、逻辑严密、特征鲜明的科学体系,具有原创性、发展性、世界性的理论品质。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历史演绎、理论概括、价值旨归、实践路径诠释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既是大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现实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前进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不仅兼具“政策试点”所固有的理论内涵与其特殊的功能特征,而且遵循现代化时空演进的历史规律,并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阶段性特征。新时代苏南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先行先试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示范效应主要体现为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和制定赋能清单来引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探索发展路径,从而以制度创新和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新模式、打造新样板。新发展阶段,应通过时间维度的修正现代化指标体系、空间维度的加强现代化示范载体建设、制度维度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集成,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局部现代化、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顺利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奠基、开创和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创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型现代化理论范式,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缺乏主导引领力量和失去共富发展动力的内生缺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带领全体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合力,建构了“领导-发展体制”“使命-责任体制”与“决策-执行高效互动模式”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兴党兴国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进阶式发展目标的引领与接续性奋斗行动的落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呈现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协调均衡发展、世界共建共荣发展”等多目标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特征。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理论范式的建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开放发展、命运与共等目标引领下,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价值取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崭新选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精准诠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核心特征和本质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在讲清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理论维度三个层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相关内容。为了取得良好的融入效果,讲授时要把握系统性原则,寻找二者最佳契合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相关社会实践,让中国式现代化丰富深刻的内涵切实融入学生心灵,为学生的思想成长、全面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3.
优先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必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自主现代化及教师教育实践自洽现代化。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必须要破除教师教育综合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畅和文化生态不良的现实制约,坚持以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做行动,以教师教育体制现代化建设为关键保障,持续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艰难历程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群体现代化意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针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当下和未来共同昭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正确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可行性,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连续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要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重要意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领导核心,锚定目标方向,提供政治保障,树立发展信心,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的独有特色,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驱动下,经历了从单一进路到全面建设的演变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的要素、稳定的结构和多元的功能,在增强人民幸福、实现民族振兴、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大同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作用。在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新征程上,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化演进,必须要把握好系统演化发展的层次转化、结构功能相关、整体优化、涨落有序等规律,不断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构成要素、结构体系、外部环境和功能作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梳理我国现代化历史轨迹,提炼符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观照典型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博采发展模式之长,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坚持目标导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由此五个方面破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正确方向迈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知识体系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载体。由于西方知识体系在清末民初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带来了“覆盖式”的冲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构价值观念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体现出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发于中国独特的国情,统一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汇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内蕴着系统且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蕴。具言之,在领导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面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接续奋斗;在方向引领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发展方式方面,“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世界意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奋力实现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使命型政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理论指引与理论创新”“制度建构与制度完善”“道路探索与战略规划”“党建引领与党建支撑”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政党主导、政党推动、政党形塑的特征。我们党在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将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即按照党承担的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关于“政党工具性”的理论假设和思维定势,也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框架。对使命型政党的理解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加以阐释,需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