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同伴群体一旦形成,就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在群体中学习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的群体文化。儿童正是在自己的群体中学会了怎样在公众中行事,怎样使自己的行为适应于大家,怎样识别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完成了社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成为他们个性的组成部分,对他们的个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说,同伴群体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学校教育何以要突出学生的社会化个性的培养"作出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透析.文章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渗透一个理念,那就是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坚持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个性,追求一种有利于他们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教育网络,以此维持"人类学平衡".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在办学自主权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多样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特殊优势,因此个性化教育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具有高度的适切性。所以,民办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形成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建适合个性形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做法,大力推行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个性观认为,人的个性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人通过发挥主体性的作用逐步实现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而达到个性自由的最终目的。党员干部的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个性观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三种导向,即实践基础论导向、主体性导向和社会性导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程度与上层建筑体系巩固、发展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其中,更基本、更主要的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首先,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生产关系体系同生产的社会性相适应。而生产关系体系中各种经济体制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就要依据社会化生产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曾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一开始就与它的占有形式之间相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和不相容性就发展起来了。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要求生产关系与它的社会性相适应,也就是要求社会对自己实行社会化的管理。但是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无  相似文献   

6.
"学生官"群体的出现为军队建设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其个体认同与军队群体认同无法调适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了部队军官队伍的稳定和部队的长远建设.这些矛盾与冲突的产生除了特定的"社会转型效应"因素外,"学生官"的再社会化与其军营适应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学生官"军营再社会化的矛盾和冲突是基于军队和社会两种社会文化的差异.要适时地解决这个矛盾,首要是"学生官"应该主动地进行角色学习,这是其社会化的自身成熟路径;其次是军队的强制角色训练和教育,主要包括强化军人角色意识、明确其角色期待及帮助其摆脱角色冲突等,这是受组织群体的施动路径;其三是军队特质的自我改良.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STS教育是通过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中改进科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文章认为,要实现STS教育的中国化,在STS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方面应注意调整学科结构,增强教育内容的社会性;运用角色理论及方法培养个体的决策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贯彻STS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8.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性参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渐进方式,旨在弥补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有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参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体现,它反映了人们追求思想观念价值卓越永恒的客观要求,也是综合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重要力量或方式。其价值性体现为: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促成学科问题意识与研究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协助调解制度的完善以及委托调解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法院调解的主体由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与社会化,然而,本文从法院调解制度的内涵角度客观地重新审视法院调解主体的社会化问题,则必然发现基于调解与审判内涵的冲突而产生的调解主体社会化与审判权主体之间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江国华 《中州学刊》2005,1(4):65-68
宪法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与政府学习宪法文化、理念、精神、制度和规范等,并内化为宪法思维和宪政品质、形成宪政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宪法社会化的过程,既是宪法思维得以形成的过程,也是宪法文化得以传承的过程,还是公民角色的教育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宪法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性组织,除此之外,政党与政府也扮演着宪法社会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具有主体性。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主体间性需以教师主体性的提高为前提。从教育哲学角度探讨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确认自身的主体地位,缩短并协调外部规范角色与教师个性自我角色之间的差距和冲突,增加师生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最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2.
葛雷 《理论界》2009,(12):199-201
在“80后”女大学生中,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诸多因素造成她们的性别意识发生了诸如性别的极端化、认知状态的保守化、个性心理的脆弱化、恋爱角色的混乱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化不足或社会化过度,高等教育要通过合理社会化的途径,利用课堂教育主渠道优势,改善女大学生社会化认知、利用社会实践重要环节,促进女大学生行为社会化、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引导,强化女大学生价值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人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人,是因为其具有社会性的观念。这里所说的观念包括政治观念、经济观念、文化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要获得这些观念,并使这些观念日渐成熟,必须经过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道德社会化是一项重要内容。道德...  相似文献   

14.
资本增殖性与资本社会性是当代资本发展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显性特征.资本增殖性是资本的根本本性,是资本增殖的自为性和为他性的统一;资本社会性是资本的本质特征,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资本形态嬗变和资本社会化是资本社会性本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抽象具体;资本增殖性和资本社会性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推演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理解资本增殖性、资本社会性及其辩证关系,对当前的资本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年道德人格令人堪忧的现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道德人格失范的现状和原因,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促进社会化进程,以及纠正不良的网络变异人格等心理品质,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同时,全社会要共同为青年人创造良好道德人格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人社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并着重探讨了中国人前期社会化冲突倾向的3种原因,即家庭教育的失误、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民文学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文学作为文化消费品是为市民消费者服务的,它的创作必须考虑接受者的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接受能力和消费水平。市民文学作品产生之后便服从商品的规律,在社会化过程中让受众来决定其命运和价值,受众心理表现为一种倾向,作为一种强大而顽固的势力潜在地支配着市民文学作者,也支配着市民文学的社会化过程。作为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中国市民意识,既与传统文化相异,又是整个民族文化精神中充满活力的部份。中国市民文学具有文化学上后喻文化特征,其价值观念牢固地维系着市民社会关系,形成社会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STS教育: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创 《学术论坛》2004,(1):167-170
从高等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STS教育是通过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中改进科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文章认为,要实现STS教育的中国化,在STS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方面应注意调整学科结构,增强教育内容的社会性;运用角色理论及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决策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贯彻STS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高等院校应按照党在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有目的进行规范化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实现社会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有十几年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化程度.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在认真分析大学生社会化产生障碍原因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大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大学的教育、教化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规范和矫正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