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花的原型批评贾一心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和林林总总的佛教艺术中以及一些充满哲理的寓言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体现、象征佛的意义的并拥有某种灵性的名物,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要算是莲花了,在佛教中有莲即佛,佛即莲之说。因而,对“莲花”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佛的...  相似文献   

2.
8月5日,浦口区首届莲花旅游艺术节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风景如画的艺莲苑(议廉园)举行,省、市、区各级领导和来自社会各界500多名嘉宾出席开幕式。把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和廉政建设、文化交流结合起来,是议廉园教育基地的一大特色,而这一特色的来源正是一朵朵小小的莲花。  相似文献   

3.
每至6月,池塘里的莲花便开始悠悠地绽放在水中央。或白或粉,或雅或艳.淡淡的莲花香和着氲氤的水汽,竞在艳阳高照的夏日,惹出一缕暖心的清凉。这缕清凉,沁入心田,繁琐的红尘事,都被莲花的香扩散在风中,驻足记忆的。只有这缕清凉的暖。  相似文献   

4.
莲在中国种植并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由来已久,远在春秋时期就为民间所歌颂.随着佛教文化在汉地传播过程中的不断发展、演变,莲作为佛国净土的典型象征,其宗教意象也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大地,并逐渐适应中国固有的文化形式,不断本土化.莲的佛教意象与中国传统儒家、道教思想巧妙融合,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视野.同时,莲的圣洁形象在文学、雕塑、绘画、服饰等方面也留下了历史印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莲花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5.
杨正和  马赟 《金陵瞭望》2009,(26):61-61
爱“莲”,近期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人对各自办公桌上的廉政格言台签大加赞喜,源自台签上有精美莲花图案。何以如此爱莲呢?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07,(19):8-8
回眸5年,浦口党风廉政建设精彩纷呈,为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构筑了坚实的反腐屏障,浦口区纪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建设新浦口有功单位,并在全区创三优考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今年,区纪委借助莲花文化,打造了廉政教育基地艺莲苑,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莲花"在佛经中的本意及引申义的简略考察,论述了佛教中国化中"莲"的意象.王维的佛理诗和自然山水诗中的"莲"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佛理之"莲"指向了王维对法华经等大乘佛家经典理解和认识,而自然之"莲"消解对佛家"法执""我执"的分别,使其山水诗等得证诗佛融通,不见佛迹.也确定了其"诗佛"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阐述莲花纹样在高句丽建筑天花、墙壁、梁枋、斗拱等部位装饰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并深入探求高句丽人在建筑装饰中广泛使用莲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爱莲说》作为濂溪之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丽末期传入朝鲜半岛后,古代韩国文人创作了大量有关的短诗和长篇的注、解、批、赋等,分别从歌咏莲的植物特性之美、发掘莲品质之美、善解莲之君子花语方面表达了对《爱莲说》的受容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体现出与中国、日本不同的咏莲特点。在寄寓莲花的君子人格理想中,尤其强调重视内在道德和距离感,对于濂溪学来说,这是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向来以物咏志,周敦颐的《爱莲说》说流传百年,为大众所喜爱,也真正地奠定了莲花在中国文学中清廉高洁的艺术形象。其中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对莲的咏叹,更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本文将以躯体标识器补充下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究《爱莲说》的认知结构,发掘使其能够广泛流传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荷花市场这是荷花市场。说到荷花市场就不能不说说观运节。荷花又叫莲花,自古以来就是名花。正如一首诗里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复(每年农历6月24日仲夏时节,荷花竞相开放的时候,也是民间的观莲节。每年农历的5月初到7月中,在什刹梅的南北两岸和大堤上,都要开办荷花市场,您到这儿来,既可贷荷观运,又可大饱口福。因为荷花除了让人观赏以外,它的根、叶、籽、花都能吃。这儿专卖以荷莲为原料的各种风味小吃。同时,还卖各种河鲜食品。当然,也有卖艺的,宾南广杂货的。最有意…  相似文献   

12.
莲鹤方壶在中国考古史、美术史中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科学、历史、文化和审美发展状态。在不同领域的研究都已有丰硕成果。然而,在学科交叉研究的背景下,似乎还能从此物读出些许新的认知,本文将方壶还原到其原初的文化背景中,解读莲花图案在升天图像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寓意。  相似文献   

13.
永宣年间,陶瓷开始从元向明过渡,形成了自身俊秀独特的艺术风格.永宣年间成为明代瓷器开创和发展的时期,之后便无人可及.由于用“苏麻离青”料在瓷胎上作画,烧成后易产生晕散现象,一般不适合做要求图象清晰的人物,故两朝纹饰多见植物图案.把莲纹饰的诞生也就有了它特殊的背景.对莲花的内涵和寓意的深入探讨,亦可推导出一把莲纹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2,(11):57-57
入秋之后,莲子纷纷上市,让人们既添了口福,又助于补身健体。莲子,即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莲子从栽培上分,有田莲、池莲和湖莲之别,以田莲的质量最好;以采收季节论,有伏莲和秋莲之分,伏莲颗粒大而饱满,胀性好,入口软糯。而秋莲颗粒瘦长,胀性差,入口较硬;在经营中,莲子又可分为白莲、冬瓜莲、红莲和通心莲。白莲脱皮、通心,籽粒洁白。  相似文献   

15.
以往人们眼中的素食是与僧侣、寺庙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今,素食已是时尚养生生活方式的代言。如莲花般优雅绽放在西湖湖畔的莲花阁,就是享用素食的又一去处。  相似文献   

16.
《成才与就业》2013,(3):52-53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来到上海市金山区,处处可见人们各自拿着一根莲湘棒,有模有样地敲打着肩、肘、臂等身体部位,伴着莲湘棒上的铜钱“嚓嚓”作响,形成复杂的节奏变化。这就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打莲湘。  相似文献   

17.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和根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关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刘继忠 《金陵瞭望》2011,(29):78-78
莲,冰清玉洁.出污泥而不染。浦口依托辖区内有占地500多亩、拥有700多个荷花品种的国家级育莲赏莲基地——艺莲苑.以廉政文化为主线.在全省首建长达300米的“以莲咏廉”清风长廊.建成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阐述了西域莲纹伴随佛教的东进,在中原汉族装饰艺术强大的糅合作用下,不断达到鼎盛并最终完成其汉化的历史衍化过程。针对莲纹与其它传统装饰纹样交织融合形成的吉祥寓意,站在我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审美角度,结合气国独特的吉祥艺术语言,分别对与莲纹搭配的谐音、寓意、序列组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中三篇以“莲”起兴的诗歌的分析,结合大量的民俗材料和文人诗作,旨在发掘“莲”意象在《诗经》“莲”起兴的诗歌的分析,结合大量的民俗材料和文人诗作,旨在发掘“莲”意象在《诗经》中所蕴涵的生殖崇拜的内在意义,并试图探讨这一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