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的审美心理一方面与作为人类的审美本能相一致 ,一方面又与他所处的现实环境状况相适应 ,这两方面构成艺术家身上的社会心理反映。在文艺创作上 ,“完满自觉的创造”是一种自由创造 ,它把自由与必然真正统一起来 ,把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方面与历史的精神方面真正统一起来 ,从而实现人类精神创造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3.
艺术构思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构思的结果,是在艺术家的头脑中产生了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既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它只是客观现实经过艺术家的头脑反映的产物,是客观现实移入艺术家的头脑,并在艺术家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马克思)。那么,艺术家是怎样在他的头脑中反映客观现实的呢?说具体一点,艺术家是怎样在他的头脑中构成艺术形象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他疯狂为真实,他真实为艺术,他是中国最早一批艺术狂热分子,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他是凤凰艺术中英文化交流年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家:奚建军。"他被欧美艺术界权威人士称为是当下具有独创和前卫精神的艺术家!看到这,相信读者的表情是轻松、淡定、平静的。但!当揭晓这个"他"是一位当代行为艺术家时,想必之前的表情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因为国内仍旧有不少人对  相似文献   

5.
美术作品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是艺术精神的本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我的认同感,在创作艺术时只有直视自己,不断的揣摩自己,才能表现精神的本体,所以艺术家必须要有对自身的认同,艺术家不可以失去这种心理,自我认同对艺术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是20世纪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但他早期的散文、诗歌作品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青年高尔基热爱自由、追求理想、渴望革命的斗士精神和英雄气质。从他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位“神明”艺术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7.
傅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具有强烈的艺术反叛精神。他极力反对书法创作上甜俗巧媚的书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傅山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彰显的扬弃的艺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艺术创新的一种潜在动力,是艺术家艺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这就是傅山艺术反叛精神对我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新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8.
罗丹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他的作品代表着法国雕塑的最高水平。从20世纪初开始,他便被介绍到中国;中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美学家,如鲁迅、郭沫若、宗白华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他的影响,对他作过相当高的评价。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罗丹重新在中国受到关注,成为中法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象征。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5,(5):52-55
卡夫卡一生充满着悖论和矛盾,他将写作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卡夫卡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折射投影,即他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象化。从《美国》《变形记》到《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再到《地洞》,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里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半开放或封闭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他们拒绝与外在世界的交流,他们孤独地生存、绝望地存活。从而这些空间场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象征网络:即卡夫卡的精神世界,从这些空间场景的一系列变化:开放—半开放—封闭—消失,可以勾勒出卡夫卡精神世界和心灵图景的嬗变:《美国》为我们展现卡夫卡广阔的心灵图景,《变形记》隐约透露出卡夫卡对人性不灭的希望和积极的向往;《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等作品中展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无奈追求,他的精神世界在逐渐放逐与坍塌;《地洞》则表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毁灭与关闭,至此,卡夫卡永远合上了他的精神世界的大门——他用写作燃尽了最后一缕希望,他的生命旅程也至此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0.
艾青对世界现代文化的亲密接触始于他的留法生活.他不仅在精神生活上深受波德莱尔、梵高等法国现代主义诗人和艺术家的影响,他的早期诗歌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表现技巧也都与法国现代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论王尔德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怪才之一。他是英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派文学过渡时期的转折性人物。虽然,他算不上是地地道道的现代派作家,但是作为“唯美主义”艺术的代表,他的思想和创作已初露现代意识的端倪。本文旨在剖析其美学思想及创作中的现代意识,以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王尔德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笔者认为,王尔德的反传统精神唤起了20世纪的反传统意识。他强调艺术的新、奇、美,在形式上打破陈规旧俗,另辟蹊径,这为现代派文学开辟了道路。在创作中王尔德精辟剖析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把艺术表现范围从外部物质世界扩展到内部精神世界,这为现代派文学打开了另一种视野。由于王尔德独具慧眼,看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所未曾意识到的艺术前景,因此,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当一个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观放在一个更宽广的领域时,他所传承和奉献的将值得人们尊重。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美学     
美是令人神往的,情趣盎然的。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爱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相似文献   

1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艺术家,在他卓尔不群的文学观念中也蕴含着卓异的文学接受观: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文学活动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自由的精神活动;丰富的想象、关注细节和反复阅读是成为优秀读者的潜质;只有优秀的读者才能用脊髓骨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通过文本与艺术家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15.
《洪堡的礼物》着力描写在物质主义与精神追求激烈冲突中的美国艺术家。诗人洪堡临终作为“礼物”撰赠给剧作家西特林的那个剧本提纲,实际上是一个关于艺术家悲剧命运的现代寓言。在现实中,洪堡经不起寂寞和失败,西特林敌不住荣耀和成功。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马书林先生的新作不断在各种艺术展览中亮相,让美术界的同行和观众们看到了他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他在戏曲主题创作上所投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水墨语言探索上所展现的精神,对于我们思考水墨艺术特别是水墨写意的当代走向,很有激发的意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位艺术家如何坚守艺术创造的原则,又如何探寻对已有传统的超越,如何在创作上反映时代文化的总体精神,又真实地彰显自我的个性,是今日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分析与追寻的课题。从马书林的艺术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代中年艺术家所经历的文化变革与发展的进程,所经历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与当代创新的特性,把他的创作经验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比照,能够看到他在中国画艺术上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语:师徒心心相印,传业授道解惑是青年艺术家从起步到认识、理解、坚持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老师的艺术精神和理念对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产生地影响至深,他们的艺术道路和艺术生命还很长,要攀登到艺术的顶峰就需要站在一个个巨人的肩头看世界,当然我们首先需要通过伯乐的“慧眼”来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论哈代小说的神话精神姜晓梅众多的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唤回那种神话境界,那种自然的神秘感以及近于神灵的人类形象。英国作家哈代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使用了基督教与异教的种种典故,制造了一种神话氛围,构筑了自己的神话世界。这个神话世界存在于哈代所生...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不仅是艺术素养全面的著名艺术家,而且是卓越的艺术理论家,他的艺术理论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他的理论既出自丰富的艺术经验,又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丰子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同天地、佛道、人生的根本问题相贯通,是有大境界智慧型的艺术理论家。在艺术功用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子恺的艺术功用论主要包括:艺术使人获得自由人生体验;艺术可获得天真的乐趣;艺术可以使人远离功利;艺术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大,它导致"恋君"的无法实现。失宠愈加激发自恋,这种循环作用下的矛盾,是引发痛苦、导致呻吟的病灶。石涛表现为嘲弄传统、藐视权威,以此显露自我。纵观石涛的艺术观,其核心就是创新,创出一个"我法"来。这是他不甘寂寞的入世精神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屈原情结"的本质是功名意识,它是造就中国文人艺术家人格分裂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