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成化年间编纂的《河南总志》与《山西通志》,是我国较早编出的省志。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修的《明史·艺文志》对《成化河南总志》著录为:“胡堙:《河南总志》十九卷。”乾隆年间编辑的《四库全书》,不唯没有收录该志,却在  相似文献   

2.
郧阳抚治的设立起于解决荆襄流民问题的需要,其早期举措是暂时委派“抚治荆襄等处”官员,郧阳抚治的年代,上限应从天顺八年开始;开设郧阳府也是抚治流民的产物,原杰提出“郧阳”之名并对郧阳府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抚治荆襄”官移镇郧阳府,改称“抚治郧阳”;成化十五年五月起,郧阳抚治从早期的暂设时期开始进入了制度化时期;同期设立的湖广行都司保障了日后辖区的社会稳定,在明朝国家政治军事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项忠早期的建言和实施的一些军政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郧阳抚治具有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在明朝的督抚制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刻三十卷本《事类赋》一部,题宋博士渤海吴淑撰注,黑口、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书前有宋边惇德序,其次有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卷三十后有“宋绍兴丙寅右迪功郎特差监潭州南嶽庙边惇德;左儒林郎绍兴府观察推官主管文字陈绶;右从政郎充浙东提举茶盐司斡办公事李端民校勘”三行字;书末有赵子昂、王登用毛笔题跋各一条。书前及各卷首页钤有“冯梦祯印”、“冯氏开之”、“祕府”、“毛氏珍藏图书”、“自天水人”、“红术山人”和7.5×7.8cm大方印(印文待认)等印章。《事类赋》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刻本,但明刻本存世很少,据《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征求意见本)载全国仅存七部。《事类赋》作者吴淑,字正仪。生于南唐保大五年(947),卒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初仕南唐,入宋后官至职方员外郎。  相似文献   

4.
据1996年9月信息新闻报报道,纽约公立图书馆新馆已落成开馆,这个图书馆地处曼哈顿五马路麦迪逊大街,占地面积16万平方英尺。门厅设有四架触摸屏幕人机对话查询台,提供有关图书馆的情况和各项服务。图书馆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设在地上大厅的借阅室藏有四万部热门科学和商业书籍,150种正在发行科学和商业杂志书刊。八部电脑工作台与纽约公立图书馆每个分馆电脑终端机联网,上网书刊目录达百万种。11部电脑工作台与国际电脑网络和多媒体节目连线。设在地下大厅的查阅室里,封闭式书库五个大电子书架上藏有120万卷不外借的书籍。这里,在4…  相似文献   

5.
樊兴为唐初名将,战功赫赫,与刘文静、钱九陇等俱为建国定祚勋臣,其生事两《唐书》本传叙述颇粗略,也有疏误之处,爰据文物载记稍加补正,以就教于学者。樊兴安州人。两《唐书》本传皆未著录其字,《陕西通志》卷二四二《金石》八《樊兴神道碑》云:“字积庆。”安州人,《旧传》、《神道碑》作安陆人.安州属淮南道,治安陆县。《旧传》依碑举县名,《新传》则举州名,俱合唐代注籍法。  相似文献   

6.
鲁迅研究嵇康断断续续长达十八年,这一问题值得玩索。 校勘《嵇康集》,鲁迅是在民国二年寓居京师绍兴会馆藤花馆时开始的。据日记载,是年(1913年)十月十五日“夜以丛书堂本《嵇康集》校《全三国文》,摘出佳字将于暇日写之”,迄至是月二十日“夜校《嵇康集》毕,作短跋系之”。盖清季以来,众多的“嵇集”版本中,素以明刻黄省曾校刊本为佳,但鲁迅从京师图书馆发见的明代吴匏庵丛书堂抄本更优,认为“不特佳字甚多,可补刻本脱误;曰《嵇康集》亦合唐宋旧称……最不失原来体式”,与黄本比较,觉得“颇胜众本”。鲁迅为“深惧湮昧”,遂着手钞存全录。何时始抄,日记未载,惟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日记云,“续写《嵇中散集》,又于三十日明载“夜写《嵇康集》毕,计十卷,约四万字左右”。校钞并施,颇费工夫,可见民国二年十月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图书馆。 50年来 ,目录和分类体系日益完善 ,藏有 50多种文字的典籍 ,并藏有自 1955年以来积累起来的民族资料和 3万多种古籍 ,其中不乏珍本、孤本。  相似文献   

8.
宁夏固原地区,地处祖国大西北内陆,现置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六县。 明初,固原地区均属陕西布政司辖,成化四年(1468年)设固原卫,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固原卫为固原州。当时,固原和辽东、大同、延绥、榆林、宁夏、甘肃、太原、蓟州一起称“九边重镇”。成化十年(1474年),延绥、甘肃、宁夏三边总制府移驻固原,“总陕西三边军务”。固原被视为北线要冲之地,“左控五原(在今宁夏境内),右带兰会(今甘肃兰州、靖远、会宁一带),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由于军事防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原成为西北最大的军马基地,朝廷设马政机构,成为一种与地方政权并存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关于皇太极之死,各史书记载不一: 《清史稿》记:(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清实录》记:(崇德八年) “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清帝外记》记:“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宫,是夜无疾坐南榻而崩。”《盛京通志》中《神功圣德碑文》记“(皇太极)以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沈馆录》记:“八月二十六日状启: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相似文献   

10.
王仲荤先生《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第二节论孙吴屯田云:“较大规模的民屯在毗陵,有男女备数万口。”并引《三国志·吴志·诸葛谨传》附子《诸葛融传》注引《吴书》为据:“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王先生定毗陵屯田为民屯,当据《宋书·州郡志》所载“晋陵太  相似文献   

11.
丁日昌(1823——1882年),字禹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曾国藩的学生,留心时务,通达外情,是位洋务派人物,1875年任福建巡抚兼福州船政大臣。当时台湾仍是属福建省管辖的,设两个府一台湾府和台北府。任职期间,丁日昌于1875年冬和1876年冬两次到台巡视,经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后提出开山“抚番”、训练军队、奖励移民,进一步建设台湾。为了建设台湾,丁日昌特别注意对台湾吏治进行整顿。  相似文献   

12.
<正> 《汉书·高后纪》载,吕后二年秋七月,“行八铢钱”。颜注引应劭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刘邦以其太重,更铸荚钱,……民患其太轻,至此复行八铢钱。”秦钱既“重如其文”——“半两”,即是十二铢重,吕后八铢文为半两,重仅八铢,怎说吕后八铢“本秦钱”呢? 唐杜佑在《通典》中将“重如其文”一句删去,这样,“秦钱,文曰半两,即八铢”,与吕后“八铢,文曰半两,本秦钱”统一了。《通志》、《通考》皆沿袭《通典》的说法,今人亦照搬照引不疑。但,史书明载秦半两“重如其文”,怎好随意删去,含混凑成与吕后八铢相等呢?清人蔡云、今人王献唐皆察觉应劭之说谬误,但二人所释亦难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3.
弘治《河南郡志》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府志,也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志书之一。流传至今,国内仅北京图书馆、南京地理所与湖南省图书馆三家有书,但皆为残本。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尊经阁文库藏有全帙,台湾有引进本。该书编排体例上为明代志书之典范,重古轻今,地方特色突出,而且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又十分注重突出本地特点,版本珍稀,价值连城,在体例、版本、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顾亭林《山东考古录》的成书,《四库全书》及《续山东考古录》孔宪庚等学者序皆认为其是《山东通志》的“遗稿本”,完成于《山东通志》之后。据笔者考证,《山东考古录》成书时间为顺治十八年,而《山东通志》实际上是初修于康熙十二年,明显晚于《山东考古录》。同时,通过《山东考古录》与《日知录》初刻本、三十二卷本及《日知录集释》、《日知录刊误》内容的详细勘比,对《山东考古录》的几处阙误进行了校正,可以进一步认识《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馆所藏明郭■编、明万历年间刻《粤大记》三十二卷(暂缺卷一),为国内孤本。此书收资料颇富,尤以人物资料为多。其中许多资料为道光《广东通志》和两广不少县志所引用。因此,此书在广东文献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周连宽先生誉之为“岭南文献之瑰宝”,亦不为过。但此书流传不广,除我馆之外,国外唯日本东京内阁文库藏有一部。故使用它的人不多,全面研究它的人就更少了,因而世人对书中讹误之处了解甚少。据我馆有关同志初步整理、校勘,发现书中讹误颇为不少。有年代、年号之误,如误“贞观十年”为  相似文献   

16.
读朱骏声的《说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骏声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子咸丰八年(1858),字丰(艹巳),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是清训诂大师钱大昕的弟子。据孙詒让《朱博士事略》(见《碑传集补》卷四十)记载:“郡试补府学生时,嘉定钱宫詹大昕主紫阳书院讲席,亦十五岁为诸生。是年,重游泮宫,奇博士才,曰:‘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遂受业门下。三年,期以通材大儒。”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间选授黟县训导。咸丰元年(据《清史稿·儒林传》;《辞源》修订本为“咸丰二年”)入都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著作,赏国子监博士衔,旋升扬州府学教授。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杜诗用字的妥贴、确切,过去在许多文评、诗话中曾流传有不少佳话。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 “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论刘勰的风格学理论。第一部分据《定势》篇分析文学风格受文体制约的几个问题,解释“并总群势”、“总一之势”、“循体成势”、“失体成怪”、“参体”等概念和命题的含意,并与西方古典主义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据《体性》篇分析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研究刘勰对“八体”的态度;第三部分据《风骨》篇探讨刘勰理想中的文风以及一代文风对风格取向的影响,指出刘勰重视研究风格问题主要是为纠正时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辞王启事” 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职务后返北京.就在这个月底,《学生画报》记者陈逸飞代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遣访老舍,欲请老舍做“笑王”,以资号召.他没有见到人,于是留下一信. 翌日,陈逸飞便接到老舍的“辞王启”:“您封我为‘笑王’,真是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银元的制作,经历了先是由民间自发“私仿”,进而发展为地方当局“官仿”,最终到中央政府“谕准”统筹铸造的复杂过程。鸦片战争前后,、福建台湾府、漳州府已仿效西班牙本洋,分别以手工借助原始机械铸造寿星银饼和漳州军饷银饼。光绪二十年省垣福州出现商办银元局,开始引进机器制造“福角”。在此基础之上,二十六年闽浙总督许应创设官办银元局,亦以机器制造“官角”。库平七钱二分的福建官局造银元试铸于光绪三十年,幸经闽绅阻止,福建当局方才未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