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人和古犹太人不谋而合地创造了各自超自然的、虚幻的上帝并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但是,在历史的运行中,殷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上帝,犹太人的雅赫维却孕育了今日西方全知、全能的上帝。本文从4个方面——上帝的神格和属神、神迹观、上帝启示的方式、上帝与人王的关系分析了殷人和犹太人上帝观念的异同及其历史取向。  相似文献   

2.
光源隐喻与哲学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源隐喻”出现在哲学家们对“一”的迷恋、对“真正的存在”的追寻中 ,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叙事模式。这个隐喻实际上深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哲学或哲学家运思的秘密。柏拉图的“洞穴喻”为西方哲学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标明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道路。希腊化时期、罗马时代以及延绵一千余年的基督教的中世纪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在终极视域与上帝观念的相遇是通过将基督教上帝“光源”化来完成的 ,中世纪的上帝观念是一个实体化的“永定之光”的观念。近代精神是用“光源化”的理性观念取代“光源化”的上帝观念。一旦意识到 ,在启蒙散播的光明中 ,“一切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虚无主义之到来 ,那么就会明了 ,现时代哲学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那起构造作用的“光源”丧失“隐喻”魔力的处境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存在论”方面的划时代贡献已众所周知。国内近年也不乏这方面翻译、评介、研究的著述问世。但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筹划、敞开、心情、语言”是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参照,却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并有所困惑的问题。我常常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对中西方哲学家有所超越不是凭空可以完成的,它常常是从努力寻找、发现已有哲学命题的“共同局限”处开始的。就象尼采发现在他之前所有的哲学家都是在“理想”这个上帝的庇荫下‘工作,海德格尔发现在他之前的哲学家都是把“存在”作为主客体意义上的对象来探讨一样,如果…  相似文献   

4.
王巧玲 《天府新论》2000,15(4):48-51
康德和孔子是东西方杰出的哲学家,而道德形而上学都是他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两人都是道德自律论者,在个人的层面上反对道德幸福论。当面对德福的“二律背反”时,康德引进了“上帝”等三个公设予以说明和保证,而孔子引进了“天”的概念,恰恰也就形成或代表了中西文化两种不同的超越途径康德所代表的是以“上帝”为解救自我的外在超越(超绝)之路,而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却是天人相贯、自我解救的内在超越途径。  相似文献   

5.
市场流行“宰你没商量”,这就注定了“上帝”们的“苦大仇深”。其实,这与“上帝”们的“长不大”也颇有关,今天才挨“宰”,转身就忘光,只会认倒霉,明天必定又会上当也。笔者也系所谓“上帝”之一。但值得庆幸的是,上当多了终学乖,一经“觉醒”后自我保护的意识渐强,挨“宰”上当的事从此大大减少矣。且讲一段我当“上帝”的故事为证:  相似文献   

6.
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颇是鼎盛的的时代,在思想发展中上亦是很值得一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虽不及先秦时代思想活跃,但却出现了下少思想大家。在修辞哲学思想的发展方面,亦复如此。先秦时代修辞哲学家们曾经探讨过的“质”与“文”的关系问题、修辞的准则问题、题旨与情境的问题、修辞的鉴赏观问题、辞格论的问题等等,这一时期的海辞哲学家们继续进行了探讨,而且多有所发展,如董仲舒、王充等人之论“质”与“文”的关系问题,明显超越了先秦贤哲.这也体现了思想发展的“前修本密,后出转精’溯特点。至于先秦时代修辞哲学家所未及的问…  相似文献   

7.
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象征的神变成了审美的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与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道里所谓天道观是指宗教信仰中的天神崇拜而言,这是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原始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了宗教,在阶级社会的萌芽时期,结合着社会上的“人王”出现,上帝的崇拜因之产生。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已经认为: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上帝。随着国家的产生及其强大,人们开始把神想像为高高在上的全能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9.
<正> “上帝不是在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很多人感到诧异,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难道也信奉上帝吗?这个问题也曾引起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信仰的“上帝”决非宗教徒所信仰的拟人化的上帝。诚然,这种理解是对的,但仅仅指出这一差别是不够的,因为它只回答了爱因斯坦“不信仰什么”,而没有进一步说明他“信仰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个有着深沉宇宙宗教感情的人,而且在科学史上,与爱因斯坦有着同样宗教感情的科学家也不乏其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了解科学家的思  相似文献   

10.
“选民”是犹太教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上帝与犹太人的特别亲近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选民”概念源于《圣经》中关于上帝与犹太人立约的记载,圣殿被毁之后,又得到拉比们的继承与发展。在近现代,随着犹太教内部分化为不同的派别,犹太人对“选民”一说态度各不相同。一般而论,正统派因袭旧论,改革派则或修正,或摈弃不用。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革命的带动下,诸多近代哲学家对人的本性、自然世界的运动机制、受造物与上帝的因果关系等规划上多倚重动力关系,传统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形式因和目的因,被吸纳入动力因之中。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新的人性、世界与上帝的规划称为近代动力世界。对于这一近代动力世界产生的根源,除了常见的数学与物理学革命的思路之外,还必须注意到自然科学革命背后的神学与哲学根源,其中与此最为相关的就是上帝的超越性问题。按此思路,这一革命性的发展过程可以简略地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阿奎那建立起受造物与上帝的形式相似性;其次,司各脱将形式因吸纳入动力因;再次,奥卡姆进一步在自然世界中排除了目的论;最后,笛卡尔与霍布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近代动力世界。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发展以及对上帝的超越性的持续捍卫为近代哲学家们最终完成近代动力世界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与自由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哲学家 来说,“实践” 与“自由” 始终是两个具有诱惑力的概念。因为哲学家自古以来关注着人生, 因而也就关注实践与自由。实践融涵着自由,追求自由的境界,是实现自由的有效途径,实 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见,实践与自由具有内在的关联,怎 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自由,怎样理解自由也就怎样理解实践,不同的自由观决定不同的实践 观。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用现代的概念工具去分析中国最早一部具有叙事文学意味的历史作品《左传》时 ,会发现其视角类型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它是全知视角 ,但又与西方叙事学家们所总结的几种全知类型有相当的不同 ,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史家式全知叙述”的视角类型。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视角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无疑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他在总结希腊众先贤种种思辨成果的同时,也为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治学态度上的基础,提供了哲学家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的所在。在他本人涉及世界方方面面的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形而上学,而这“形而上学”宗旨便追寻隐蔽在可灭坏的质料世界之后不可灭坏的本体。关于本体的问题,正是亚里士多德动用其所有知识去构筑和探寻的。在之后的西方哲学史上,这种由此而开创的对“绝对者”的寻求构成了所有哲学家隐含或直露的终极目的,无论他们命此绝对者之名为上帝、真理、意志、绝对…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条向前奔腾的河流,人们究竟能不能过?怎么过?对于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们展开了有益的争论.有的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认为:“人可以多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家赫拉克里特的著名论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实在论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实在论的本质特征郭贵春伴随着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人们愈来愈从远离经验的意义上,把科学仅仅看作是一系列特定陈述的集合。这种状况强烈地“刺激”了科学实验家和实验哲学家们的“自尊”,他们将比视为“不可容忍的忽视实验的倾向”。因此,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尤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信仰之极便衍生出理性,理性之至却横生出信仰。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神学家那里,也出现于哲学家、科学家那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的安瑟尔漠用理性去维护信仰;而将西方理性主义发展至顶峰的黑格尔最终把理性等同于上帝;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以科学探索为己任的科学家却笃信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上帝”。这些看起来充满矛盾的现象却真实地发生了。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信仰与理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我们一旦发现信仰与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真假     
论真假刘永富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研究所真假问题是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哲学产生那天起,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真假的考察;但是像“到底什么有真假”、“怎样才算真、怎样才算假”以及“真假的类型”。“真假的确证”、“真假与善恶、美丑的关系”等等至今都仍然被认为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方“现代性”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家们对现代性的不同解释决定于他们所采取的自我模型是彼此不同的,人的主体性在现代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个时期上帝的自由意志与创造力归于主体与自我。它是绝对的,是统一性、确定性、必然性、秩序和价值的源泉。但主体的各种能力中间何种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们的心理是一个应受到比通常在叙述哲学史时所给予的更多注意的问题.对它进行研究很可能比逻辑分析的一切企图更能把各种哲学体系的意义弄得清楚一些。——[德]赖欣巴哈“格式塔”,是德文“Gtsta It”一词的译音。意即“形状”、“样式”,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观察,是科学认识活动中获取直观材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有效途径.它历来都是科学哲学家们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