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舍义就音为哪般?——中国高校校名音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600多所普通高校校名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校名英译呈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拼音化趋势.文章对音译的翻译方法追本溯源,对校名音译进行分类,并探析其音译缘由,即在"翻译的文化转向"大背景下,音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词汇的常用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直译法和意译法。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是一个阻碍性因素。因此,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对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陆和台湾虽同为华语区,但因对外国人姓名翻译所采取的策略不同,差别显著。以Harry Potter系列作品为例,探讨两岸对文学作品中外国人姓名翻译的异同,认为:音译是文学作品中外国人姓名翻译的主要策略,但大陆和台湾在音译时因为遵循不同的规范,音译的结果仍差异巨大。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姓名翻译不同于普通交际中的姓名翻译,因其蕴含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直接音译有很大的不足。台湾比大陆更倾向于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的命名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策略谈“不折腾”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商标译名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标译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翻译商标通常采取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 ,缩略词和杜撰词等方法。翻译商标要避开文化冲突 ,注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形式上,不译、绝对零翻译、相对零翻译、相对音译和音译均为转写的表现形式,而零翻译又常常以变异形式出现,包括借用、引用、附注、伪翻译与语码转换。零翻译的这些复杂形式与直译、意译结合使用,在整个翻译方法、策略体系中互为补充,构成连续体,形成翻译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宣翻译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采用多种方法:直译、意译、删译等.在翻译中,译者十分注重译入语的用词、通顺和可接受性.而美国新闻期刊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多采用音译、直译及音译加注的方式.这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优长.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归化是以读者为中心,异化是以作者为中心.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最终发展趋势是由归化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8.
蒙古语和英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导致蒙英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对等失败,形成一些文化空缺词汇。本文分析了蒙古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特点,探讨了对这些词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应尽量采用音译、直译和音译直译结合的异化翻译策略,以便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汉藏翻译中音译发展趋向的基础上,就音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略论音译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欠额翻译和某些译法众说纷纭的现象提出音译的必要性。通过音译词的语义涵盖量、国外词典、因特网信息、历史溯源和翻译的现代理据证明音译的可行性,同时剖析了译者少用音译的原因。最后文章界定音译范畴,并提出音译的操作技巧:拼音规范、优化选词、借词发挥、以及音意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笔下中国形象的生成和演变,可概括为想象中国、阅读中国、展望中国几个大的过程。来中国之前,泰戈尔根据间接了解,既对想象中“富丽的天朝”之古代中国形象寄予了热切向往,又对近代以来“含泪的中国”的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以来华后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泰戈尔对中国这一巨大文本进行了现实阅读和接受,有对自然风物较为客观的描述,有对中国这一人文乌托邦的钦羡和赞美,也有对处于现代转型期中国的洞见与误读。在欣喜与落寞的双重心境下,泰戈尔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倾情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关键期,陈季同描述的'家庭中国'、辜鸿铭塑造的'道德中国'以及林语堂想象的审美化的'人文中国',向西方展示了一种价值中国的形象,这是对文化转型时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积极回应。这一回应的特殊之处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这些中国形象都隐含着对西方现代性理念的认同,是通过中国人建构中国形象而参与到西方中国想象的话语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它是以中国自身的形象建构表现出对西方中国想象的反拨与重建,明显地带有对西方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由此形成了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想象以及与西方自身想象的一种对话关系,这不仅可以改变西方原本存在的中国想象,也能够让西方世界从对话的场域中重新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洋设施渔业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国非法抢占中国南海岛礁资源和对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眭捕捞,致使中国南海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中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邻国对南海主权的恶意挑衅,又严重威胁了我国南海渔业生产的安全。中国政府要进行南海维权,必须突出在南海的岛礁存在,发展海洋设施渔业,并探讨适应南海维权要求的海洋设施渔业的组织模式。本文设计的模式为:基于公共服务的国有公司模式,基于产业内的企业集团模式,基于产业间的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日本对东北的资源财富掠夺,是其自近代以来对中国资源财富掠夺的一个缩影。而且,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资源财富的掠夺无处不用其极。本文从“发行不兑换纸币的方式掠夺东北财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疯狂掠夺东北矿物资源”;“十四年疯狂掠夺破坏了东北自然生态”;“掠夺使东北人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四个方面,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论证日本是怎么样从中国东北掠夺资源和财富的。本文批驳了日本右翼认为日本给中国东北带来了现代化的荒谬观点,指出日本在东北的所有现代化设施,其本身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血汗,并且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从东北掠夺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教育发展中公益组织角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滞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原因是受到投入不足的制约,单一政府投入型模式不适应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公益组织在教育、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作用的启示,从公益组织的使命出发论证了公益组织投身西部教育事业是其应有的社会公共角色,并对公益组织在西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必然趋势。中国应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而不必一味强调城市化。城乡统筹的真正内涵。是由政府承担农村的公共品开支和基础设施开支。用国家“看得见的手”改善因工业化共同规律导致农业三要素净流出以及农村衰败的状况,让三要素回流,缓解三农问题。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改化学化农业为正外部性最大化农业、现代农业等,重新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分析框架。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等造成了贫困的空间平移,其城市化是靠贫民窟实现的,只有中国是例外。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经验,同样,富有特色的中国经验也不能被别的国家所学习。印度与中国最具比较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空间立法的评价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空间立法起步于20世纪末期。自《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后,空间立法速度明显加快,但与主要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空间立法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随着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立法滞后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可以采取单行立法的方式逐步完善中国的空间立法。在时机成熟时,应当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中国空间活动法》。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通常具有乌托邦色彩或意识形态色彩。我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英国文学中乌托邦类型的中国形象加以剖析,透视英国作为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心理动机、现实需求和深层的文化结构,阐释乌托邦类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寄托希望、质疑现实以及颠覆现存秩序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借鉴香港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有效经验 ,可以更好地推动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