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吴悦同志《“茹毛饮血”辨》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觉得有两点须与之商榷。第一,仅仅将“茹毛”解释为草木之“毛”是不够全面的。首先,在吴文中引用的《礼记·礼运》的句子里,有“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的记载,这说明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都是远古时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人类的祖先在未发明火之前,有生食鸟兽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亨同志的《诗经今注》,把《郑风·狡童》“不与我食兮”释为“不和我在一起吃饭”,把《陈风·株林》“朝食于株”释为“吃早饭”,似觉不甚妥当,实有商榷之必要。《诗经·陈风·株林》“朝食于株”,是谓陈灵公与夏姬相淫于林,非是吃早饭的意思。闻一多先生指出:“这诗的本意是灵公淫于夏姬,古今无异说。我以为‘朝食’二字即指通淫”。“朝食”二字即通淫之意,在屈原的《天问》里已有见证。《天问》中的“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其“鼌饱”二字即是通淫之意。王逸注日:“言禹治水道娶者,忧无继嗣耳。何特与众人同嗜欲,苟欲饱快一朝之情乎。故以辛酉日娶,甲子日去。”聂石樵《楚辞新注》云:“鼌,即朝。饱,与上文‘继’不协韵,可能是‘食’的错字。朝食,是古代人关于男女会合的隐语。”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代宗法制度中君统与宗统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在周代宗法制度的研究中,关于君统和宗统的关系问题,是争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这场争论起源于汉代,是由毛亨和郑玄对于两首《诗》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诗·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毛传:“为之君,为之大宗。”郑笺:“宗,尊也。公刘虽去邰来迁,群臣从而君之尊之,犹在邰也。《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  相似文献   

4.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的忧患意识张崇琛《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而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三百篇》中,反映忧患意识最多、最充分的要数《小雅》了。象《小雅》中的《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  相似文献   

5.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历史文献对于划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之大系,对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理论总结,对于奠定中国思想文化之主体多元格局,对于考察中国文化史、哲学史、学术思想史都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历代学者对《汉书·艺文志》多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进行研究,清代学者王鸣盛摘引金榜的话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石也。"①近现代学者梁启超、胡适、侯外庐等已经注意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6.
《康诰》与《康王之诰》皆为《尚书·周书》中之篇目,二者写作之背景、时间、内容、目、的、作者根本不同,这在《尚书》中是非常清楚的,不须多言。司马迁作《史记陶I,上古时代(主要指传说中的尧、舜、禹和夏、商、周各代)之史料、史实,除司马迁亲身实地考查所获资料之外,大多是以《尚书》之史料为依据的。《史记》中之《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多以《尚书》为原本,甚至许多即摘录《尚书》中之原文。《尚书》中之篇目,《史记》几乎都提到。然而,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却把《康洁》与《康王之法》相…  相似文献   

7.
“茹毛饮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捕到禽兽连毛带血一道吃”(见《辞海》(语词分册)1977年版)的意思。《辞海》(新版)亦沿用了这个解释:“谓太古之时人们还不知熟食,生食禽兽。”此说有以偏概全之嫌。这句成语源出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共毛。”这里  相似文献   

8.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9.
出自《礼记·檀弓》的“嗟来之食”的成语,是人们所熟知的。新《辞海》在“嗟来食”条下引录原文作了这样的标点:“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其他选本,对“嗟来食”句,亦莫不作如是标点。有的并根据这种标点,将此句语译为“喂!你来吃吧!”或“喂!来吃吧!”(分别见《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二、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寓言选》)。对“嗟来食”作如是标点和解释,粗粗看来,亦似相合,但若从词汇发展的角度作历史的考察,却发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北及东北地区,曾有一重要的古民族——貊族的存在。“貊”作为族名,有它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史籍中,又被转写成“貉”、“貈”、“貉”等。 作“貊”者,《诗经·鲁颂·閟宫》:“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释文》:“貊,亦作貃。” 作“貉”者,《管子·小匡》:“于是乎桓公……败胡、貉,破屠何。”《说苑·权谋》:“晋文公伐卫,入郭,坐士令食……公子虑俛而笑之。……文公惧,还师而归,至国,而貉人攻其地。”按:作“貉”者,在史籍中最为习见。 作“貈”者,见《周礼·大司徒》注,《礼记·月令》注,《论语·子罕》释文。 作“狢”者,《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弟》:“今夫胡、狢、戎、狄之蓄狗也。”《史记·赵世家》之“休溷、诸狢”,《风俗通义·六国》之“休溷、诸狢”等等。  相似文献   

11.
卜辞曰:癸酉贞,日月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月又(有)食,(?)若。此对贞日月有食卜骨,著录于《簠室殷契徵文》、《殷契佚存》、及《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代卜辞记月食者,如《簠室殷契徵文·天象》二片:“旬壬申夕,月(?)(有)食。”是也。其记日月有食者,此片卜辞癸酉对贞日月有食及《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3965片:“癸酉贞,日月□(又)食,(?)甲。”  相似文献   

12.
“乐象”一语,出自《乐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乐象》广乐象”的渊源出于《周易》的易象理论。《乐记·乐礼》曾剿袭《系辞·上》关于“天高地卑”的议论,《系辞·上》以天地喻乾坤,以尊卑论贵贱,以人事的同和异,聚和分来说明吉凶,以天地、动静、刚柔的对立统一作用来解决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而《乐记》把“乾坤”改为“君臣”,以“天地之别”来解释“礼,以“天地之和”来说明“乐”。之所以提出“天尊地卑”是为了论证君臣贵贱的等级地位,《乐记》正是沿袭“易象”的功能而生发“乐象”的功能,论证“乐者…  相似文献   

13.
名人名言     
《大庆社会科学》2010,(5):60-60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薛碹《薛子道论·上篇》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相似文献   

14.
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肴蒸”,言以蕙草为柴烤祭祀所用之牲体,使香气上升,以享食于天帝太一。“肴”,祭祀牲,字又作“殽”。《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引本句皆作“殽”,同。“蒸”,洪兴祖《楚辞考异》谓“一作蒸”。“蒸”为本字。《说文·火部》云:“烝,  相似文献   

15.
(一)《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杜预注:“奔食,食者走不陈,故不在战数。”(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一九七七年版第1629页) 此条错误有三:(1)“奔食”连读(系从杜注),殊误。当作:“奔,食而从之。”“奔”者楚师,“食而从之”者吴人,皆蒙上文而省主语。传谓楚人将为食,吴人追而及之;楚人不暇食而溃逃,吴人  相似文献   

16.
从橘树的分布看楚入的迁徙及楚疆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我国柑橘的中心产区是楚都所在的江陵地区.《吕览·本味篇》曰:"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国策·赵策》曰:"云梦橘柚之地";《史记·货殖列传》曰:"江陵千树橘".长江上游的柑橘产地有巴、蜀.《汉书·地理志》巴郡朐思、鱼复等县都设有"橘官".《华阳国志·蜀志》  相似文献   

17.
顺天应人与变革之道─—《易·革》卦的启示丁润生春去秋来,寒暑更替,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时令变化。改朝换代,兴衰相继,也是社会中时有的改革现象。无论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事物,所有的变革都是在“易”。这正是《易经》命名之所在。故《易·家传》说:“天地革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18.
《列子·说符》伯乐所荐,不辨牝牡骊黄而善识千里马者曰九方皋,近人徐悲鸿有《九方皋相马》图之栩栩如生。案:此我国北方少数族擅长骑射之戎狄集团之“伯乐”也。盖秦近我地,缪公得聘而问焉。《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作九方堙。《庄子·徐无鬼》亦有之,但谓善相人。九方为复姓,《通志·氏族略》收于“以地为氏”项。盖九方地名,即鬼方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九国即鬼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校勘一则黄南津《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对曰:‘不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老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此段文字,鲍彪...  相似文献   

20.
《庄子》至人·神人·圣人异名同实论杨成孚《庄子·逍遥游》有一迄今尚有歧解的名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①因此,判定至人、神人、圣人是异名异实而有等级之别,抑或异名同实,这是研读《庄子》难以回避的焦点课题之一。但自魏晋以来对此鲜有以坚实的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