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大林于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区发表的竞选演说并非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和"苏联发出的'冷战'信号",而是斯大林运用列宁危机和总危机理论来分析二战的起源,并对战后世界格局做出的一种判断,并无挑起"冷战"之意。从战后美苏力量对比;斯大林希望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的愿望;斯大林在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的反应和苏联战后的外交实践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明这种观点与历史事实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反击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共和欧洲有关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但此时已经执政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已经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希腊共产党却被拒之于大门之外。对此,学术界至今未曾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尔巴尼亚已成为南斯拉夫的卫星国。鉴于南阿两国的这种特殊关系,苏共中央没有邀请阿劳参加,而是由南共中央代表阿劳参加情报局的活动。关于希共未被邀请与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苏联恪守斯大林与丘吉尔在1944年10月达成的“巴尔干百分比”协定,将希腊视为西方势力范围,因此不便邀其参加;第二,战后初期苏联外交的重点是维护和平环境和雅尔塔体制,而不是倡导和支持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希共领导的武装斗争显然不符合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经过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策调整的影响和苏共二十大的冲击,波兰的改革在1956年下半年达到高潮。战后世界的这一著名事态既表现了东欧国家对苏联模式及其严厉控制的不满和反抗,也显示了斯大林去世后由内政变动引发的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大致放弃把苏联制度作为东欧社会主义的唯一合法模式,转而试图将其领导地位改建在一种比先前较为平等地对待东欧国家的基础之上。波兰十月事件所确立的那种波苏关系是战后苏东阵营内前所未有的,它对此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苏联与其东欧盟国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波兰事件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从维护世界和平与苏联安全利益的愿望出发,根据战后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战后国际安全的战略思想.就其根本目标来看,这种安全战略旨在保证苏联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不被破坏;就其实质和措施来看,这种安全战略防守多于进攻,巩固既得利益多于争夺新的势力范围.在两制国家间关系上,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友好合作到冷战共处的转变;在维护国际安全问题上,则由最初寄希望于集体安全保障转变为依靠建立自己的集团组织;在欧洲格局的安排上,斯大林突出了建立苏联"安全带"的想法;在原子弹与世界和平问题上,他认为只有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才能保障世界和平与安全.斯大林对战后国际安全的分析是冷静而清醒的,他为维护苏联安全所采取的许多步骤和措施也是正确或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斯大林也损害了别国的利益,打破美国核垄断的努力在客观上也加剧了核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苏联的犹太政策相当复杂,斯大林一方面积极支持以色列建国,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并扩展到东欧。成千上万犹太人被赶出工作岗位,有些甚至丢了性命。斯大林支持以色列建国是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而并非是对犹太人的同情。这一政策在外交上或许是成功的;但它唤醒了苏联犹太人的民族意识。许多苏联犹太人,甚至一些犹太老布尔什维克也开始表达对新生以色列的好感。随着冷战爆发和以色列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倒向西方的苗头,使斯大林对苏联犹太人极不信任。冷战时代强化内部,整肃纪律是必然的,于是斯大林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家反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前苏联遏制政策是在凯南的遏制思想的基础上,在战后美苏对抗和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服务于战后美国制定和执行对苏联战略的思想或政策主张,从而影响了从杜鲁门到布什美国历届政府的对苏战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苏联从成立起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从列宁时期帝国主义的直接武装干涉,到斯大林时期的冷战政策。这就使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度集中、强制命令的战时体制就此形成。战后,由于苏联的领导者没有把战时体制及时地转轨,这种僵化的体制就一直延续下来,在这种体制的长期作用下,苏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相似文献   

9.
1941年5月,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机敏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提议先发制人,没有被采纳。6月22日,德军发起闪击战,缺乏准备的苏军自然是一片混乱。战后第六天,斯大林到作战室视察,总参谋长朱可夫居然毫不理睬,赌气般地说:"等我了解清楚情况,自然会汇报。"斯大林自讨没趣,只好说了几句鼓励的话,黯然离开。  相似文献   

10.
对于1939年8月斯大林为何决定与法西斯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学界历来看法不一。从苏联方面来说,这是斯大林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从苏联自身的安全利益出发,做出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做出是斯大林对当时国际形势综合考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相似文献   

12.
于日良 《金陵瞭望》2005,(14):13-13
蒋介石向斯大林求援 1937年8月底,蒋介石向美英等友国求援无果后,开始调整对苏政策,他召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希望苏联赶快援助中国空军,允诺苏联教官可以驾机前往中国甘肃,允许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者加入中国空军。蒋介石甚至亲笔致函斯大林,哀求: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对古拉格历史的兴趣相对较小。受到斯大林主义镇压影响的人比受到纳粹大屠杀影响的人更多得多——大约1800万人被送往苏联劳动营,其中1/4死亡。然而,与有关大屠杀的文献相比,西方有关苏联劳动营的文献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4.
在紧随斯大林去世后的短短几个月内,接连出现了使苏联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斯大林治国模式的种种政策变更。晚近才解密并被利用的有关档案文件肯定了先前少数西方学者的一项推测,即贝利亚是这些具有重要革新意义的调整和改革举措的主要倡导者和主持者。出于为维持苏联政权生存而缓解社会紧张的大局考虑,加上巩固和加强在克里姆林宫内的权力优势这一个人利益的驱动,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怨恨,贝利亚发动了局部大赦,公开平反“医生阴谋案”,着手实行国家保安体制的初步改革,开始否定个人崇拜,采取较为公平的民族政策,并推动苏联对外政策的修改,其中包括在东德推行经济“新方针”,甚至可能试探以德国中立化为条件放弃东德的独立存在。事态发展很快证明,关于东德的这一变更尝试是导致他迅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否定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苏共历史、全盘否定斯大林、抹黑苏共创始人列宁;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机制是,通过瓦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们的思想、通过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人们的价值追求、通过质疑共产主义信仰侵蚀人们的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支持力量是,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推行“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西方“和平演变”的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战争结束到卫国战争爆发前的三十年间,苏联党和人民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大胆引进西方技术的明智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严重的教训。回顾这段历史,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我国引进西方技术的工作,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在个人崇拜时期,持全盘肯定态度,一切功劳都归功于“伟大统帅的天才领导的结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开始否定和攻击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在60~70年代又对斯大林部分恢复名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加以全盘否定。苏联解体后,又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朱可夫。那么如何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作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在战争期间的失误和功绩都是与他分不开的。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毫无疑问他应负主要责任,同样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也是与他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实事求是地以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二、二战期间和战后苏联党和国家中央机关的发展国家与党关系的进一步加强是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全部政府权力集中在“国防委员会”手中,斯大林既是该委员会的主席,同时也是最高指挥。这个战时内阁虽然就人事方面来  相似文献   

19.
<正>据俄罗斯媒体披露,1938年,日本曾在苏联索契策划了一起暗杀行动,此次行动的目标正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为斯大林建疗养院斯大林患有风湿病,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1925年,一家温泉疗养中心在马采斯塔落成。从"绿色丛林"国家别墅经过一条秘密公路可以直达这里。温泉疗养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