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末诗人韩偓有《隰州新驿赠刺史》、《隰州新驿》和《并州》三诗,《新唐书》本传也称其:“攉进士第,佐河中幕府。”据此可知,韩偓行糡酱锾剖笔粲诤又懈内糁?和河东府的并州。那么韩偓究竟于何时北上隰、并?对此问题,研究者见解各异。笔者认为霍松林、邓小军《韩偓年谱》(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3期)提出当在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春末的意见是正确的。但《韩偓年谱》因限于体例,证之不详,以致引发了周祖譔、叶之桦、陈继龙等先生的不同意见,特为辨析如下。周祖譔、叶之桦《韩偓年谱补正》(载《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1995年5月)以韩偓上述三诗为证,认为韩偓北上并州在龙纪元年以前。陈继龙《韩偓事?悸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1-43页)联系当时史实,已证此三诗必作于龙纪元年二月秦宗权斩首独柳事后。陈著所盲极有道理,周、叶之见当为不确已明。但《韩偓事迹考略》认为韩偓北上隰、并是在天复三年(903)二月贬濮州司马之赴任途中,此说则不可信。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和五年級学生就“錯誤思想从那里来?”的問題进行了討論。討論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来源于实践,另一种意见认为錯誤思想不是来源于实践。主张第一种意见的人认为,“任何认識(当然也包括錯誤思想在內)都是从直接經驗开始  相似文献   

3.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意见很不统一。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其一,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其二,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生产力;其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究竟哪一种意见正确?哪一种观点真正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对此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本质与科学的教育概念是一致的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试图揭示教育的本质。我国古代“性善论”者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荀子说:“以善先人谓之教。”许慎则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善子使作也。”(《说文解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宣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由于时代  相似文献   

5.
一、其祖籍既非安陆亦非丹阳关于许浑的籍贯,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两种意见:一说他是润州丹阳人,一说他是圉师之后,祖籍安陆,后居丹阳。这两种说法包括了两个问题:一、他的祖籍是不是丹阳?二、他的祖籍是不是安陆?其实,对后一个问题,董乃斌与谭优学先生已经提出了疑问。董认为“现存许浑诗中绝无能够说明其籍贯为安陆的证据”,谭认为“说许浑是高宗朝宰相圉师之后,也毫无佐证”。二人所说极是。如此是否可以说,祖籍一定是丹阳?并非如此。因为:第一,宋、元有不少人说:不知何许人。第二,元人《至顺镇江志》将许浑列为镇江(丹阳郡治,辖丹阳县) “七著”的特例,董乃斌据宋人《嘉定镇江志》人物门记隋唐五代五十名人“而偏偏未  相似文献   

6.
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篇豪情满怀,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杰作。几百年来,它一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二十多年前,余嘉锡先生在其所著《四库提要辨正》一书中,对这首词的作者提出了疑问。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先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考辨和论证,断定它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代弘治年间人托拟之作”。①近年来,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又重新提出了这个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一些学者同意余、夏二先生的意见,断定这首词“什九不是岳飞作的”②;另一些学者不赞成上述看法,认为“满江红词是岳飞作品的杰作”。③两种意见孰是孰非,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7.
《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的“永”,就笔者所见,有两种注释:(一)永,长,“歌永言”,“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诗的意义”(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第1页);(二)永,通“咏”(新版《辞海》上册第209页),声调抑扬地念诵,歌唱。《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咏”(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01页)。我认为,“歌永言”的“永”应作第二种解释,根据如下: (一)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詠其声也”。本书与《尧典》同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它把“永”引作“詠”,可见当时的人是把“永”解作“詠”。  相似文献   

8.
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又看了几篇分析文章,想对狂人的形象略加小议。 怎样分析狂人形象?认识是不一致的。一种意见认为:“这个狂人实际上是鲁迅先生所创造的反封建的战士,他要冲破黑暗,挣脱多年的锁链。只是周围的人都被统治阶级压迫愚弄得麻木了,反而说他是发了疯,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封建主义的毒害。”另一种意见认为:“鲁迅学过医学,了解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知道他们神经过敏,多疑多虑,思想跳跃,很容易产生联想。他就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借助双关的语言和象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界有几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光说按劳分配不全面,还应加上“各尽所能”作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分配制度。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对,在“按劳分配”前面加  相似文献   

10.
<正> 把王船山列为启蒙思想家,始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在四十年代中期,老一辈专家学者如侯外庐先生等人,就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船山.认为王夫之具有“近代人本主义恩想”.①四十多年来,特别是1962年和1982年两次全国性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至今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一种认为不具有启蒙性质。分歧点主要体现在对启蒙概念的理解,对明清  相似文献   

11.
概念三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发现,我国逻辑学界对于形式逻辑概念理论的某些问题,尚未正确解决。这里先提出三个问题来讨论:一、所谓“虚假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二、存不存在“普遍的集合概念”?三、概念的划分,其子项是否必须互相排斥?本文想谈谈笔者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一、所谓“虚假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 目前,有一种意见,认为“虚假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又有一种意见,认为“虚  相似文献   

12.
方诗铭先生在他的《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一文中,把义和团对白莲教的镇压当做其论据之一,认为“义和团在行动上,也公开与白莲教为敌”.笔者对此看法持异议.众所周知,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秘密宗教,从元末到明末,不止一次地组织过农民起义.所以,早在顺治十三年就曾下令禁止“无为白莲闻香等教”.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则更是把白莲教视为洪水猛兽.这样,到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白莲教便成了一切“邪教”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人文杂志》1981年第1期刊登了杨乾坤同志的一篇《也谈“欲往城南望城北”》(下简称杨文)。文章就杜甫名作《哀江头》一诗结句的解释对傅庚生先生的《杜诗析疑》一书提出质疑。细读杨文,我们觉得不乏武断之处,遂不揣疏陋,借此谈点不同的意见。 “欲往城南望城北”一句,历来解释不一。但大致总不过有两种意见:有的认为“望”通“向”,时杜甫百感交集,心烦意乱,遂迷足失道了。主此说的有陆游、郭知达、仇兆鳌、钱谦益、浦起龙、杨伦、傅庚生先生等;另有的认为“望”是拿眼睛去望的意思,当时杜甫想要往城南去北望官军之灵武行在。作这种解释的有胡震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影响极其深广。解放以来,学术界对其作了大量的研讨工作。目前,对于老子其人即老聃,活动于春秋末年;《老子》其书基本上为老聃所著,大家的看法已趋于一致。但对于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道”论的性质,学术界的意见还十分分歧:除了“文革”前的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观点外,最近又出现了老子的“道”具有“两重性”、“二元论”的主张。我们认为,老子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其它“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两种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即拟就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常州词派崛起于清中叶的乾隆、嘉庆之交,是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平心而论,该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并非士林领袖,文坛宗主,不过是一介穷儒,终生衣食不给,何以有开宗立派的号召力?其于嘉庆二年编成的《词选》一书,不过是课徒授词的普及读本,何以竟迅速不胜而走,流行于大江南北?其论词之文《词选序》一篇,立论虽高,但偏执固陋之处十分明显,何以能弁冕词坛,“意内言外”之说居然被后人尊为“词教”?这一切,绝非仅依张惠言一人之力所能致,也不可归于纯出偶然.  相似文献   

16.
秦国何时设置相邦、丞相?相邦和丞相这两种官职之间的关系如何?搞清这些问题对秦史研究是有意义的。因有“十三年相邦义戈”和近年发现的《青川田律木牍》等考古材料与文献相印证,证实《史记·六国年表》所记的“十年,张仪为秦相”,“武王二年,初置丞相”确实无误。因此第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那么,相邦和丞相是否为同一官职的不同称谓,而其地位、职责相同呢?杨宽先生认为“相邦,又称丞相”;林剑鸣先生亦认为“丞相,秦时称为相  相似文献   

17.
《易经》“贞”字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贞”是《易经》中最常见字。在卦爻辞条总数中,含“贞”者共一百余条,约占四分之一。对“贞”字如何训释,不仅直接涉及相当多一部分卦爻辞的理解,而且关乎整部《易经》本来面目的研究。近世李镜池先生将《易》中“贞”字皆论为“问”义,认为同于甲骨卜辞的“贞”字,后又表述为“占问”。迄今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意见。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有助于《易经》的深入研究,具体辨析如下,祈时贤指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悬棺葬,分布于江南十三个省(区)。悬棺葬的族属很复杂,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包括川南一带广为流行的“僰人悬棺”说(参考石钟健先生《悬棺葬研究》油印书稿)。关于川南僰人的族系,当前史学界主要有氐羌说和濮僚说两种观点。其中,僰人是否使用悬棺?也是这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之一;此外,悬棺与铜鼓,也都在古代川南一带广为流行,这两种特点突出的古代民族文化,是否同为一种民族所使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物》杂志一九八○年六、十一期上,发表了一批悬棺葬的清理报告和论文,其中,对于珙县悬棺葬的族属,就反映了对川南僰人族属的不同观点:有的同志同意当地方志上的“僰人悬棺”说,认为珙县悬棺葬的墓主,是属于僚人的“都掌蛮”;也有的同志否定“僰人悬棺”说,认为“都掌蛮”属氐羌系统的僰人,与珙县悬棺的墓主——土僚无关。由于这一讨论,涉及对川南  相似文献   

19.
<正> 对于“两种生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界有备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说。孙美堂同志的《关于“两种生产”真正含义的辨析》(载《东岳论丛》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读后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但是笔者以为,文中一些基本观点仍是值得商榷的。《辨析》认为,以往人们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序言中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解,“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自觉不自觉地把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本质和人性概念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人的特性问题,同时使用了“人的本质”和“人性”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各自的涵义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多年来国内外流行一种看法:人性就是人的本质,二者简单等同,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过去把人的本质混同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