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认为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研讨 ,关乎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胡适和冯友兰作为“中国哲学”的主要奠基人 ,他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即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正是从对胡适和冯友兰模式的反思开始。在当前情况下 ,我们关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就是要充分关注中国思想的特殊性 ,以便在“哲学”的视域 ,发现更多中国人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怎样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两大对立学派——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初步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一、逻辑主义的“划界”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根植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逻辑经验主义的维也纳学派。他们企图在实证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用弗雷格—罗素模式的形式逻辑来分析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哲学”来拒斥“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经验自然科学理论中充塞着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成分,造成了思想和概念的混乱。因此,“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人”的问题,理论界讨论得很热烈。通过讨论,大家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但是,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研究人的问题?大家的分歧就比较大。下面就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祈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这是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的哲学”的那些同志的主要论点。但他们所主张的这个“出发点”,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这在他们中间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我认为都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哲学和政治     
一提到哲学和政治的关系,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哲学的命运。那时的哲学成了林彪、“四人帮”任意解释某一种他们所需要的“政治”的工具。这种哲学已经丧失了它的科学性,而成了一种反动政治的附庸。哲学和政治的关系的错乱,其实并不自林彪、“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思想发展中,曾经历过“哲学时期”和实证科学的时期。在“哲学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持肯定的态度,哲学成为他们思想发展的核心,哲学原则成为他们思考现实问题的基本依据。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起来反对哲学、否定哲学,“离开哲学基地”。这一“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是:反对从原则出发,反对站在“哲学基地”上解决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主张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证科学的研究来解决对现实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反对哲学、主张实证科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否定世界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6.
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可以分解为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三个方面,但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更为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将对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个人的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他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从这些论述不难发现,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存在和发展类型,首先受制于他们对其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表现为不同的人地观。古代主张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希腊人赋于自然界以“灵魂”,相信天空星体…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历史摘要]“古代人的自然观”中,对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有一个总的评价,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整个宇宙观具有素朴唯物主义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166页)这里说的早期希腊哲学家,包括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埃利亚派。他们都属于自然哲学家,他们的宇宙观都具有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的性质。这些哲学家都是早期希腊的思想解放者,对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长期以“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 ,类似西方近代主客二分式的“天人相分”模式不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以后 ,一批先进的思想家认识到 ,要想富国强兵抵御外侮 ,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科学技术 ,而且要学习与之相联系的西方近代的哲学思想。他们着力介绍西方近代哲学主客二分式 (即主—客关系式 )和与之相联系的主体性哲学。例如 ,梁启超就曾以介绍西方近代哲学“初祖”为题 ,撰文盛赞笛卡尔和康德的主客二分思想和主体性哲学 ;谭嗣同则强调“我”与“非我”之分 ,高扬“心”之力亦即主体性 ;孙中山明确提出精神…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有关“哲学的终结”或所谓“后哲学”的呼声几乎不绝于耳。一般地说 ,对哲学的合法性真正具有解构作用从而构成威胁的 ,主要有海德格尔、德里达、罗蒂、利奥塔等人的观点。通过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剖析 ,可以发现 ,“哲学终结论”对以往哲学的颠覆 ,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对传统哲学的某种误解。他们对哲学所作的解构 ,不过是一个“后现代”的神话而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剖析 ,分别指出了“三个代表”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基础 ;是对邓小平社会价值标准思想的深化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丰富的人学底蕴 ,对于全面理解“三个代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1  通常,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分支。一个分支是对历史研究进行哲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概括;另一个分支是试图在事件的进程中,或在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发现某些意义或重要性,它超出普通历史著作的可理解性之外。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通常分别被称为“批判的历史哲学”和“思辨的历史哲学”,有时也被称为“分析的”和“统观的”历史哲学,或“形式的”和“实质的”历史哲学。二者的区别类似科学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区别。  思辨的历史哲学指对历史的一…  相似文献   

12.
张载和徐敬德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学术思想史上两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代表人物。就学术的继承和演变而言 ,张载的“气学”思想对比其大约晚 4 0 0年的韩国哲人徐敬德有一定的影响 ,而徐氏的气论思想又成为后来李氏朝鲜时代显赫一时的“退溪学”和“栗谷学”的先声。本文通过对张载和徐敬德两位气学大师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比较研究 ,着重剖析和阐明他们对佛教的哲学批判的基本内容 ,从而解读和透视这两个极为相似的哲学事件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从泰利士第一个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后 ,“始基”观念的圣火从此燃起 ,并烛引着一代又一代古希腊哲人的哲学探索。他们或继承 ,或批判 ,在哲学的坐标里留下他们饱含生命智慧与个性的定点。从这依稀可见的心灵轨迹里 ,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那朴素而真切的终极眷注。他们问向始基 ,同时又问向万物生灭 ,问向神和命运。他们这种宇宙而人生、人生而宇宙的终极探问为人类的灵智天空引来了光芒四射的黎明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资产阶级上台”。修正主义集团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王、张、江、姚“四人帮”,是地主、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在共产党内的典型代表,是新老反革命结成的黑帮。他们的所作所为,同希特勒、蒋介石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他们所搞的都是法西斯专政,所奉行的都是反动的法西斯哲学。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以肃清其流毒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 ,当哲学家开始“重估一切价值”、“反叛黑格尔”或“拒斥形而上学”时 ,哲学通过对传统哲学范式的颠覆进入塑造自身基本特性。在百年嬗变中 ,这种对传统哲学范式的反叛和消解自始至终构成了 2 0世纪哲学的主旋。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摧毁”、罗蒂“哲学的终结”、福柯“人之死”、德里达“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到博德里拉和福山“历史的终结”、列维纳“超验的毁灭” ,2 0世纪哲学对传统哲学范式的排拒和消解在解构思潮“嘲弄哲学”、“终结哲学”然而却是“真正的哲学”之思中达到了顶点。回顾 2 0世纪哲学 ,我们不难看到 ,这…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发展到现代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向:这就是对“语言”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究。这一探讨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语言”形式的逻辑分析;第二,对“语言”(言语)实际运用方式的考察;第三,对语言“存在”意义的阐释。而这三个方面实质上分别表现了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的三种境界─—“真”“善”“美”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对“真”的追求,首先是从批判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倾向开始的。在一些哲学家看来,传统哲学提出的许多形而上范畴和命题(例如“理念”、“上帝存在”、“灵魂不朽”等等)不仅在经验中无…  相似文献   

17.
儒家哲学中关于“命”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命”是儒家自然目的论与自由意志观的核心范畴,是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的架构基石。儒家哲学所讲的“命”、“天命”,有命定论意义上的含义,更有自然目的论上的含义,两种含义很长时期里被并用,到朱熹时,才明确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儒家学者对宇宙人生的态度和理解,基本上就是他们对于“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苗卡尔及其随后的哲学里,“我思”这个小小的阿基米德点,不仅是哲人解决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他们建构和发展形而上学的前提和根基。然而,西方传统哲学这一固于“方法论的唯我论”的“主体性凯旋”定势则在海德格尔对“此在”生存状态的缤密分析中发生了动摇,使之步人了“主体性的黄昏”。走出传统哲学唯我论的狭隘圈套的努力,发韧于海德格尔对其师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中存在的自我学观点的认识和不满,他不满把排除了一切实体性、客观性因素,而只具有意向性、构成性的我思主体作为架构“主体际性的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重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学术界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二重化”的新论点。认为过去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误区”,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块整钢”一般地一体化的哲学,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他们的哲学理论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并且有一个“二重化”的历程。其具体表现是: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则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现代唯物主义”。确认这两种不同命名,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建立了一个“蕴含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陈谷嘉《湖湘学派源流》)的庞大思想体系。王船山发扬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务求实学。“实”是这个庞大思想体系最重要的特征,这个“实”中就包含了他丰富的经世哲学。自从周敦颐创立理学,对于宇宙本体的探索构成了理学的不同门派。程颐、程颢和朱熹等是理本体,认为理在物先,理生万物,他们是客观唯心论。陆九渊、王守仁等是心本体,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们是主观唯心论。作为湖湘文化创立者胡宏,其宇宙本体既不同于程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