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是对于劳动力市场非完全竞争的另一种表述。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在“单位制”变革的背景下形成的,在宏观上表现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其中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又分别存在着二元分割,因此呈现出双重二元分割的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在现实当中表现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独特的就业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会随着“单位制”持续变革发生动态的调整和演变,其目标取向是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存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与区域二元分割的双重“二元性”特征.文章对此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社会福利政策变革与转型、劳动力无限供给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双重“二元性”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福利理念、建立长效机制等致力于消除双重“二元性”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品市场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基本到位,然而要素市场的改革却严重滞后,长期实行的要素价格管制在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严重扭曲。因此,要素市场改革成为当前与未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核心则是实现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要素市场改革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要素市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陈彦斌教授在其创办并主持的“经济体制改革论坛”第3期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内容主要涉及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土地改革等要素市场改革的各个方面。其中陈彦斌的《要素市场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步才能将要素市场改革落到实处》一文指出要素市场改革对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冲击,对国有企业的冲击尤为明显,而要素市场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时推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负红利;丁守海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革趋势与方向》一文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和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问题的焦点已集中至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割,而要实现城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需要系统的推进各项改革;宋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一文指出制约户籍改革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改革的动力及巨额的改革成本,公共福利的均等化是目前户籍改革的核心;郭豫媚的《提高银行业竞争程度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一文指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低严重阻碍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只有构建竞争性的利率市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利率化;陈小亮的《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农民土地使用权》一文指出农村土地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但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并非界定土地的所有权,而是要确保土地使用权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
2009年年底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用工荒"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下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长期劳动力价格过低.新一轮"用工荒"既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又折射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同时也显示出政府采取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与惠农措施抬高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需求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商品化是社会主义劳动力配置的必然选择李锋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将采取劳动力商品化即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相对数量通过影响一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传统战略下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扭曲配置,严重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消除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扭曲的制度根源,建立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成本补偿机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长期就业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李实的中国转轨经济中劳动力流动模型,指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度原因是加工贸易中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加工出口主体的分化。本文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造成中国加工出口主体的分化,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决定着生产诸要素能否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最佳配置。在目前情况下我省如何结合实际,认真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伴随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迅速形成与发展,青海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用工制度,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开始转换。经过20年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市场 ,而是被分成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市场 ,即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雇佣量和劳动力的均衡价格水平 ,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大。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不同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就业制度安排 ,它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和效应 ,对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要求具备一系列条件 ,只有强化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才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流动机制作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经过12年的改革之后已发生显著变化。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当前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进一步转换遇到严重困难。分析评价12年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改革,有助于我们认清劳动力流动机制进一步转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市场分割,而城乡市场的分割又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的分割.城乡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城乡商品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金融市场分割,城乡市场分割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制度因素而引起的.因此中国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正式制度创新;通过城乡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推进非正式制度创新以及通过加快加快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完善市场法规等方面加快制度环境的优化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同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一直不敢正视劳动力市场问题,以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名称来代替.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存在讳疾忌医,致使作为我国资源配置最主要方面的劳动力资源,难以顺利进入市场调节的轨道.上述情况的产生,究其原因,从总的方面来说是过去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东西.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确立,现在这种思想束缚应该被解除了.按理说,我们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承认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就应该承认作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但情况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把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做了片面的绝对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就业必须在促进劳动力这一资本要素加速流动的前提下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地方治理,深化户籍、土地、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成都试验区的经验无疑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福建省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下,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机制,建立平等公平、互动互促、和谐共富的新型城乡关系.要找出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探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模式和路径.通过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及公共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因素,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考察,阐述了我国城市就业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和政府采取各种“买断”方式结清与职工之间尚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实现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关键。政府反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应建立在设计与上述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上,而不是急于追求劳动力市场形式上的统一。在劳动力存在制度性差异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无疑会降低就业体制转换过程的交易成本,这同时也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所蕴涵的一个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遭受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教育和空间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排斥.这种排斥通过制度机制、群体机制、市场机制、农民工适应能力等得以运作,它主要是一种制度性排斥.在社会排斥的境况下,农民工内部的不同群体在融入现状与前景上是有差异的,大量农民工将在城市长期维持一种边缘化状态,并形成边缘化的再生产,这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彻底改革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带来了新的贫困人群: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留守人群。新贫困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扩大,并成为新时期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尽管新贫困问题已非常突出,但现有城乡分割的政策体系却不能做出有效回应。未来的扶贫政策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扶贫政策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专项的扶贫监测体系和瞄准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扶贫项目,逐步减缓新贫困问题,提高城市新增人口参与市场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应对脆弱性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中,土地要素比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复杂。新古典经济学仅从要素组合效率的层面分析土地制度变迁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制度变迁中的利益结构变动及与之相伴的三层制度风险:农业内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使用权分配与流转中的风险、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征用制度缺乏规范性所导致的利益失衡与资源配置扭曲的风险、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与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制度二元化的体制风险。这三层制度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机制发育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最为迅速的地区。本文分析了双向选择、工资收入调节、劳动力流动与竞争等主干性机制及其就业市场化的程度;提出转换时期葡机制成长的参差不齐和市场失调表现,进而得出培育劳动力市场机制必须抓住两大环节和两大主体,消除二元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方式及市场制度的若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个理论简述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上 ,有两种不同的区分 ,一种是较为高级的劳动力市场 ,叫主要劳动力市场或者叫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部分 ;另一种是较为低级的劳动力市场 ,叫次要劳动力市场或者叫劳动力市场的次要部分。这一理论叫做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 ,英文为doublelabormar ketmodel,简称DLM ,是在 2 0世纪 6 0年代由经济学家彼德·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提出的。两位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人力资本理论不足以说明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