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象"与文化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方早期的文化思想共同认识到"观象"在人类文化缘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观象"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在于它是教化人性,创造世界文化形态的基本方法.而这种方法所具有的功用根源于人类生存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是现代新儒家开山人物.在"五四"之后的西化背景下,独树一帜地开民族比较研究之先河,以"意欲"这一范畴为理论的契入点而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列成人类文化顺次发展的三条路向.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论,在新旧思想交锋的年代也引起过很大反响,重新阐释与发扬了新儒学,重新鉴定了传统文化的蕴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虚拟文化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它打开了人类的解放视界,也孕育了新的迷误.和谐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历史传承,却是尚未完全实现的文明期待.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历史性际遇,经历了从"误解"、对抗、消解到理解、融通、相互建构的过程.理解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共生、共存和共荣是人类走向崭新文化形态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实现充分交流、沟通、共享,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球文化"的趋势和过程;从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来看,它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扩张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只有在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全球文化"才能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资本时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的互动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焦虑.资本时代,商品经济是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经济动因;现代科学技术为其鸣锣开道;文化和宗教的原因是其文化缘因.所以厘清资本时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需要"经济场域",从而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疑问作出合理的思考、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陈伟军 《学术论坛》2005,(5):150-153
"五四"时期,梁启超、辜鸿铭、梁漱溟、张君劢等人以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姿态,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对话,前瞻性地提出避免西方偏于物质文明的弊病,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的精神世界,在东与西、古与今更为宏阔的背景下追思人类的心路历程,探讨欲望与文化的难题,对精神文化的发展路向作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有数百年历史了,而成为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却是自西方现代工业革命以来.目前学术界的讨论已众说纷纭,但距问题的实质尚有距离.在我看来,只有将这一问题纳入主客体关系视角加以审视,才能揭示事实的真相:"两种文化"的分裂归根结底是人类主体与客体相分裂意识的表现,这是近代人类文化立场和实践方式中最根本的错误.如何认识并纠正这一错误,将关系到人类文化前景及对未来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仲高 《西域研究》2002,(4):103-105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兴衰互动及文化遗存价值判断研讨会"于2002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七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我应邀参加研讨会并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化态势"、"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兴衰缘由及复兴的可能性"、"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间的互动对其发展的影响"、"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对我国民族和地域文化遗存的价值判断"、"对我国民族和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策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提交研讨会的论文将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任包含了从心理、社会到文化的多重含义.作为个体心理事件的信任.包含了动机和态度成分,是个体本体安全感的基础;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简化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具有维持社会互动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伴随风险社会的来临,信任从概念到功能及其发生机制都遭遇了全面挑战:信任是一种传统规范还是现代观念?信任的发生是习俗与文化使然.还是理性计算,再或就是一种冒险?何谓信任?信任何以成为可能?我们能够信任"信任"吗?信任危机就是一种现代性的危机,是人类在风险社会来临后的不知所措.这既是社会科学领域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当下难以求解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战"实质上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之战.科学与人文对人类的福祉与危险所能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面对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体制的专业化局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都是人的存在,也是人生存状态的体现.现代社会在转型,文化在变迁,然而人们却迫切地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际,怎么能使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怎样存在着.社会文化之所以转型、变迁,是因社会、文化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不平衡.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序-无序-有序的过程,社会文化转型、变迁是处在"无序"到新的更高的有序阶段.在转型、变迁过程中会出现社会和谐吗?社会文化的转型、变迁,新的文化生态的构建,人类社会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文化生态时代,文化生态时代将是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柏杨称之为"武则天时期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的由酷吏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马树全注译本),他对专制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坦白表达,对于我们认识人性邪恶的一面及其在专制条件下可能肆虐的程度,极富震撼力.近来读李珺平教授所著<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三人的研究对象不尽一致,大概念(游民、门客、士)的内涵有别,外延有分殊有叠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如何建构和谐社会,是近来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传统思想文化中,"致中和"与"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对自然、万物、以至人类社会的和谐,从学理上可以论证出公平、公正、双赢,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本文拟按照这种思路,引古证今,对当前如何推进世界和平,似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挑战的手段,同时又是这种适应的结果.作为一种适应的过程,空间、时间和人的因素构成了文化的三个维度.不同的族群对不同时空的适应,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模式.生存文化是一种以"生存"为旨归的文化模式,因自然空间狭小或自然资源短缺而导致族群生存危机,不得不通过流动来拓展生存空闻完成生存空间再造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具有鲜明的"草根性".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经济社会史的观点和方法,对生存文化在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所呈现出的"草根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休克疗法"后,俄罗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深刻的危机和教训曾经引起了世界上的普遍关注.但危机后的俄罗斯经历最艰难转型期后,很快又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同样让世界瞩目.危机的根源何在?经济增长的根本诱因何在?通过对俄罗斯"休克疗法"的选择进行再分析和反思,探讨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Ⅴ型反转的深刻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6.
论"先进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江汉论坛》2001,20(9):48-51
"先进文化"是建立在现代人文理性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宗旨的文化,是反映和引导现代技术和物质文明、继承和融合东西方优秀人文主义传统的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先进文化"属于融合性的大文化,它是一种有赖于人类积极实践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7.
郭卫华 《学术论坛》2007,30(12):29-32
"情"本字是"青"字,而"青"的显现含义奠定了"情"成为人性之真实表现的基调.先秦时期的"情"共有四种基本含义其初始义是"质实"义,后发展为"情实"义.随着人类自觉意识的觉醒,"情"的内涵扩展为"情欲"义和"情感"义.而且,"情"的"情实""情欲""情感"等含义皆根源于"质实"之"真".而且"情欲""情感"在继承"质实"之"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意义世界"的根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要理性地做事,二要智慧地做人;做人做在自强不息上,做事做在尚象制器--创新与发明创造上;做人与做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序"字,合日往月来的昼夜之序,合寒来暑往的春夏秋冬之序,总之做人做事应该合和自然之序,这是中华民族祖先为子孙留下的基本道理.这些基本道理浓缩为三个字道、器、序,并记载在了古老经典--<周易>之中.早期的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优秀民族,优秀的祖先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又孕育出了优秀的下一代以及下几代.失传一个"器"字,变质一个"道"字,混乱了一个"序"字,造成了中华文化的残缺与腐朽.优秀文化的失传与变质才是中华民族落后与挨打的主要原因.让古老的哲理复活并且焕发出新的活力,继承祖先做人做事的原则,变革与革新祖先做人做事的方法,是对祖先的合理继承.文化批判,一不应该"数典忘祖",二不应该"忘祖"又不"数典",三不应该见洋人而忘先人.民族文化可以交流,但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代替性,否则,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只有合理地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是中华民族子孙应该明白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从人类学意义上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认为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体现群体人格的深层次文化是判断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从研究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地域文化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应当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文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既要涉及文化学的方法,又要借助地理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字"8"作为一个纯粹抽象的符号,借助中国汉字特殊的谐音与指意,使人们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这些显在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谶文化.通过对谶言发展始末的梳理,可知谶文化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