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古代埃及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以及古代埃及文明是非洲文明还是近东文明,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语言、生理特征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考察,我们看到,古代埃及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们当属地中海人种。古代埃及文明也不属于非洲黑人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努比亚文明更是非洲文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苏伊士运河大学中文系、孔子学院是埃及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埃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培养了两届70多名本科毕业生,培训了14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为埃及苏伊士运河沿岸地区的贸易、旅游、教育、建筑、轻工及食品等行业输送了急需的汉语人才,在汉语语言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大学西苑留学生中心,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学术理想和追求。他们通常是在自己的国家或其他地区取得硕士学位后,再进一步到中国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的。许多人戏称他们为“书斋里的外国取经者”。 来自波兰的马杰斯博士是一个非常开朗大方的大男生。他今年30多岁,但却热情得像一个大孩子,成熟中透出一股纯真。一见面,他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中做客,并极力向我们推荐他家中品种繁多的冰淇淋。马杰斯对于南京的热爱似乎有甚于每一个生长在南京的中国人。一路上,他不停地表达自己对紫霞湖的感情,并声称那是他在南京见过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学者们对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的真实性仍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探索和研究“出埃及”事件的兴趣和热情。“出埃及”事件是犹太文化的焦点,它为基督徒理解上帝行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并且对西方文化、文学、艺术等也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论证“出埃及”事件的宗教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之时,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西方的文化、科技,甚至科学方法传向中国。在研究西学东渐时,人们较多关注的是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而对传教士对汉语的研究关注不多。利玛窦、金尼阁等人用西文字母拼读中国汉字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后来汉语的拼音思潮和运动。同时,传教士们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对汉语的研究,对后来的汉语研究的现代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教士对汉语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也启发我们对跨文化传播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中 ,首先要向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知识 ,使他们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这是他们运用汉语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生成和理解合乎汉语语法的句子 ,汉语的运用才得以进行。然而 ,少数民族学生要得体地运用汉语 ,单凭这个基础是不够的 ,还必须通过汉语言知识的讲授 ,向少数民族学生揭示隐含在汉语言文字里面的汉文化因素。通过蕴含在汉语中的汉文化内涵的深入学习 ,我们使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汉民族的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社会准则 ,从而开阔其汉文化视野 ,培养其对汉文化的直接领悟力和敏感度 ,并能运用汉语准确地表达思想 ,得体地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古老辉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以其博 大精深的内涵、瑰丽斑斓的姿彩,使不少外国 有识之士为之倾倒,荷兰王国著名汉学家商罗 佩博士便是其中的一位。 高罗佩通晓14种语言,对汉语尤为研究 深刻,能够运用汉语熟练地写作中国旧体古 诗。他热爱华夏文化,毕生潜心研究。荷兰人对 于中国的了解,兴趣与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归 功于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论新王国时期埃及和利比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埃及和利比亚的关系是古代埃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王国时期,二者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平稳发展转向武装冲突,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四点:一是两地领土的接壤为利比亚渗透埃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二是利比亚人游牧的生活方式;三是利比亚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的变化促使他们向富庶的埃及移民;四是利比亚各部族内部的团结和军事上的强大为他们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埃及内部政权的分裂以及对利比亚边境地区的重视不足,则是促成其对埃及不断进行渗透和入侵的内在原因。新王国时期利比亚人对埃及的渗透和入侵为他们最终夺取埃及政权,建立第二十二和二十三王朝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潞城市委组织10名老干部,到全市16个乡镇,向基层青年党员、干部宣讲党的优良传统。我们第一组一行五人,到达下黄乡后,乡党委书记郭文斌、乡长王国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都是30来岁的年轻人。今年春天,长治市委书记张秉法曾表扬过这个乡,说他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不仅如此,一些欧、美国家的大批“汉语”爱好者,远涉重洋来“东方取经”,来中国求学深造。与此同时,为满足更多“老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将在全球设立100所孔子学校。正如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所说:“汉语是很有魅力的语言。”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渐渐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报纸、杂志、影视屏幕的“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戏”到大学生、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15世纪,欧洲大陆上突然来了这样一批人,他们的皮肤黝黑灰暗,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就自称是埃及人。于是,人们称他们为吉普赛人(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变音),法国人以为他们是从波西米亚来的,就称他们为波西米亚人,意大利人称他们为"秦加里人",苏俄人称他们为"茨冈人",在北欧,他们还被称为鞑靼  相似文献   

12.
邝新华 《21世纪》2010,(3):55-57
德国人埃乌和沃姆斯都有同样的经历:早早来到中国,说流利汉语,买中国房子,娶中国老婆,在中国创业。不过,他们对在中国创业的想法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当你听到英美人对你的赞美和夸奖说:You flatter me时,万不可按汉语的表达习惯理解为“你阿谀奉承我”,实际上这是对你夸奖他们表示感谢的说法,相当于汉语中的“您过奖了”或“承蒙您的夸奖,非常感谢”。“阿谀”和“过奖”两词的意思在汉语中差距甚大,但在英语中却只用flatter这一单词来表达,可见英美人对flatter somebody看得并不象我们中国人那么严重,即它并不是贬意的。但flatter确含“拍马馅媚”之意,何时  相似文献   

14.
于佰春 《华人时刊》2004,(10):48-51
在以色列城乡,如果知道你是中国人的话,一些中老年人会用纯正、流利的汉语和你热情地打招呼,还会告诉你:自己是哈尔滨人!更令人惊讶的是,仅首都特拉维夫,竟有五千多位以色列人在哈尔滨生活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描述一下国际上埃及学的状况,并着重指出中国的埃及学在世界上所占的位置。在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之前,我将尽力说明,在其他国家埃及学的进展情况如何,研究埃及学有什么价值,以及人们对埃及学的期望。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象体育运动那样,我们将根据各国实力的强弱,把它们排列出来。我的建议是使中国的埃及学由目前的第三十八位,即最后一位,在十年之后提高到第十二位或第十三位。因此,我们的宗旨应该是:以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成功。现在中国对埃及学的投资是西德的百分之一(或不足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能使他们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充足,学习热情更高涨,未来规划更清晰。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留学生不同的个体情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各种学习动机的相互融合,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去过埃及的访客,常被埃及人的虔诚所感动。90%以上的埃及人信仰伊斯兰教。前不久,我们在埃及时,正逢伊斯兰教的斋月。斋月要求信仰者只能在太阳出来之前和落山之后进食,白天不能吃任何东西和饮水,埃及人对此严格遵从。所以,每逢太阳落山后,开饭的情景非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由于它信息负荷丰富,影响越来越大,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人,为了文化交流、了解中国、工作、经商、旅游等,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学习者由于所操母语与汉语不同,使用的文字与汉字有别,他们的读音或写的汉字常常出现较多的错误。本文只讨论中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时常见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联合大学接受了大批印尼留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汲取中国文化,成为中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印尼留学生以华侨为主体,有一定汉语基础,但是汉语水平不高,学习中存在先易后难的情况;大部分以短期语言学习为主,高层次学历教育欠缺,有待开发;学习动机强,学习目标从“文化寻根”转变为寻求个人发展,渴望与中国人加强交往。针对这些问题,应在实际教学管理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是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姓名的中国人却寥寥无几,他们的贡献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十八世纪初定居巴黎,为路易十四担任中文翻译的黄嘉略便是其中一位。黄嘉略是第一位有确切记载并有事迹可考的在法国定居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位向法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人,第一位同法国学者直接接触并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国人。黄嘉略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法国人编撰了第一部汉语语法、第一部汉法辞典,第一次翻译了小说《玉娇梨》,积极向法国人介绍中国的的历史和文化。清贫而孤独的一生在法文文献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