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国当代小说正向着多品种的方向发展着。小说的多品种必然要求小说的多形态,多角度、多手法。大约从八十年代起。在我国小说坛上出现的多形态、多角度的创作潮流中,也潜涌着一股古老而又常新的写动物小说的涓涓细流。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九八○年年底,女作家宗璞写了以狗为主人公的《鲁鲁》;一九八二年,戴晴写了以猫为主人公的《雪球》;一九八三年,她又分别以狗、小白鼠、蜘蛛为主人公写了《最后一个椭圆及其它》一组四篇小说,孙少山写了以牛为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梁凤仪这个名宇,一度在几乎所有使用华文的地方像旋风一样刮过,来势之猛、後劲之足实属罕见。梁凤仪的小说多以香港风云变幻的商界为背景,以自强自立的女强人形象为主人公,以缠绵排恻的爱情故事为情节,同时将财经知识、经营手段融於悲欢离合之中,活脱脱勾划了香港各阶层人士的种种心态。她这种“财经小说”,迥升於以往各类言情小说,为文坛吹进一缕清新而强劲的风。迄今为止,梁凤仪已出版财经小说印多本,散文集刀多本,还有10本实用型工具丛书,在港台」东南亚、北芙及内地销量近600万册,现已有多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收视…  相似文献   

3.
大姐罗兰     
1948年春,年轻的大姐靳佩芬(罗兰)怀着去远方开创一番事业的心情,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去了台湾。 一别40年,音讯全无。万万没有想到,她写的一本长篇小说《飘雪的春天》,竟成为使者,帮助我们找到了她。 那是1982年,我的大女儿在香港,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看小说,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飘雪的春天》。她越往下看,越感到书中的许多情节就像我曾对她讲述过的外公家。女儿不解地想:“这不会是奇妙的巧合吧,该书作者是台湾作家罗兰。她是谁呢?她怎么会知道外公家这么多事?”女儿急忙给  相似文献   

4.
作为从福建移民到香港的小说家,陈娟的创作因其经历和性别的特点而带来了小说创作的别具一格。她以香港的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描写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特别是注意结合香港社会的特点来写,以表现女作家、女移民和本地女性心理状态的差异。在她的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构成了香港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移民视角始终贯穿在陈娟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陈娟的小说叙事从容,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笔端充满感情,在香港小说界是不可忽略的一家。  相似文献   

5.
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时,他出现在我面前,中等偏高的个子,闽粤人的脸型,黑黝黝的皮肤,说着港腔普通话。他握着我的手,感觉告诉我都是老茧。寒喧后,他走开了。 “这位先生是香港作家吗?”我问香港作家李远荣。 “是的。他是一位出色的香港作家,而且他是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香港有农村?” “大屿山是距离香港本岛不远的海岛。它就是香港‘万国都会’的郊区。岛上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居民大都是从广东东莞、潮州等地来的移民,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都与大陆相同。吴应厦就以大屿山为背景,写了一本18万字的小说。” 说着,李远荣递给我一本印刷、装帧都非常精美的书,“这就是吴应厦的小说《女人啊,女人》。”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于1989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喜福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她的中国脸孔和她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她被称为是当代杰出的华裔美籍作家。然而,谭恩美却称她是一个"能自由地去享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美国作家。在此从两个方面探讨作为"美国作家"的谭恩美的本土文化意识是如何在她的成名小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中国元素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1943年春,刚从香港辍学回沪的张爱玲拿着她的《沉香屑一一第一炉香》拜见《紫罗兰主编周瘦鹃时,周立即品味出她的作品很有些毛姆作品的风味。张爱玲承认她正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张爱玲的弟弟在介绍姐姐时也说:“……,她顶喜爱看小说,《红楼梦》和毛姆写的她顶爱看。”①70年代,张爱玲在她的一本小说集序里回忆《连环套》的创作缘起时,提到某个人物的原型,说他“整个象毛姆小说里流落远东或南太平洋的西方人……”②长期以来,对张爱玲的研究在本国文化范围内探索的居多。这位23岁就名噪大上海的女作家与她所喜爱的大洋彼岸的作家之间,究竟存在哪些联系?本文愿在这方面拾遗补漏,作一点尝  相似文献   

8.
正写这本书,是一个意外。2014年春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温州日报》"文化周刊"编辑潘虹女士的来电,她向我约稿。她说:"文化周刊"推出"走读瓯江"栏目,你在龙湾呆过十多年,为这个栏目写几篇文章吧。当时,我的长篇纪实散文《舅舅的半世纪》出版不久,被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看上,准备改编成电视剧。影视公司要我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而这些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4)
我一直想问陈凯歌:你都拍出"无急"来了,干嘛还跟胡戈起急?数年前,给梁天写电视剧时,梁天问我:写多少集?我说:无集。梁天一听就兴奋了:前无古人,后不敢有来者。但凡后面有来者,把机场路封了,让他下了飞机也出不了机场,让他带着才华再飞回老家去。1998年,我给一位在三里屯北街"卖人"的小姐写了一篇随笔,叫《对酒当哥》。其实小姐卖的不是"人",而是"人头马",而且,她自豪地称自己为"人头马子"。我虽然早厌倦了"人头马",但为了她这个"人头马子",我当时没少喝她的酒。她长得有点儿像朱茵和翁虹的结晶。虽然我没成为她的凯子,她也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我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崭露光华的新星。她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曾得到鲁迅、茅盾和胡风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为人们所注目的精神财富。对于她的散文,鲁迅也是很看重的,曾说她比谁都更有前途。的确,萧红称得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尽管她不同意人家称她为散文家,而偏要写小说,但她的小说还是象散文。茅盾就曾说:“《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象’之外,  相似文献   

11.
身为香港作家的王璞始终没能真正融入香港社会,她的小说创作表明她与香港的疏离姿态,主要体现为三方面:沉迷往事的恍惚;沟通和爱的徒劳;追寻身份的迷茫。在香港,王璞依然是个过客,她是个无根的、始终漂泊在路上的孤独旅客。  相似文献   

12.
观澜 《今日南国》2007,(3):28-31
一个女人,下了岗,支起个小摊,赚了点小钱,这本不足为奇。可是,仅凭着8平方米的小店,小小的鸭脖子,却达到4.18万元的日营业额,令麦当劳、肯德基汗颜!这个发生在一名下岗女工身上的真实故事,让女作家池莉动了“凡心”,她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小说《生活秀》。刘琼,正是小说女主角如假包换的“原型”。《生活秀》拍成电视剧后,常有人问她:“是不是那个女主角?”刘琼笑而不答,每天数钞票数得气喘嘘嘘,哪有时间理会这些“小事”。  相似文献   

13.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个地处"边缘"的欲望都市。李碧华的小说虽无很多香港背景与情节,但对"乱世"的钟情和以"乱世"指涉"当代"的目的,使她的小说成为香港的都市寓言。在与北平、上海、杭州等都市的比照中,她的小说投注于香港的意义和"映像",正是商业文化逻辑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理想读者     
韩松落 《可乐》2010,(2):77-77
1973年的一天,塔碧莎·斯普鲁斯做家务时,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部刚写了个开头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身怀异能,却很善良,也热爱生活,但因为她的相貌、性格,和她那神神道道的妈妈,她始终遭受同学无情的欺凌。  相似文献   

16.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17.
活给自己看     
她是个很成功的女子,不到30岁的年纪,有诸多小说出版。虽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名气,却带来了足够的财富——那些小说,大多被影视公司选中,然后她自己改编成剧本,三年的时间,她就在那个美丽的城市拥有了足够优越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飞扬 《今日南国》2006,(17):30-33
许多人都曾为那一刻洒下激动的泪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夺得5000米长跑冠军,她双手举起五星红旗沿着跑道狂奔……以致这一场景成为电视体育频道的经典画面。此后,被誉为“东方神鹿”的王军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6年7月,在可容纳8万人的上海体育馆,王军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她不仅没有离开她钟爱的长跑事业,而且还频频触“电”,主演了电影《夺子》,还在电视剧《马大帅2》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有许多影视公司要和她签约,而今,她又受邀与上届奥运冠军刘翔、韩国明星SE7EN一起拍摄MTV《田径之歌》……  相似文献   

19.
李国涛先生的写作有着明显的时段性:鲁迅研究前后六七年时间,出了两本书;1989年之前又完成了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文体研究论文;1989年后,先生59岁,开始写小说,长中短篇八十多万字。这段时间的辛苦劳作损害了先生原本就一般的身体,于是在两次住院之后,先生“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再下来,先生专事形制短小的随笔写作,古稀之年又卓然成华章。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名叫《我的非洲生活》(Out of africa and shadows onthe grass),是一个在东非肯尼亚居住了十七年的丹麦医生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写的。内容新颖有趣,这里不作介绍。我只想摘引其中的一个极小片断,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一片断是小说的主人翁(即作者本人)和她的男仆,一个叫费拉的索马里人,谈《威尼斯商人》的一段回忆:她是这样写的: “费拉聚精会神地听着安多尼奥,巴桑尼奥和夏洛克的故事,……非洲人一般对故事情节是不表态的……可是现在费拉却同情夏洛克,对他的失败愤愤不平。“什么?”他说,“那个犹太人放弃了他的合法要求?他不应该放弃,那磅肉就该归他,还远远抵不上他借出去的那一大笔钱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