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2.
故事斋     
郑板桥"一"字救贫一天,郑板桥上街剃头,来到"郭记剃头铺",他见到镜子两旁新贴了一副对联:"照人同照己;修面须修身。"郑板桥对这副含意深刻对  相似文献   

3.
玉晗 《新天地》2012,(11):4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里的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副应付的本领也是文章。人若能如此,做事自然胸有成竹,落笔如神。人到了老年,已充分感悟了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也应学会怎样巧妙地应付一切——特别是与家庭、邻里、朋友、路人怎样和睦相处。而不会为芝麻绿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5.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百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6.
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数字楹联又是联中一奇葩。它比其它对联形式更含蓄,构思更奇巧,读起来妙趣横生。 郑板桥当县令时,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有一年春节,有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古怪的对联:  相似文献   

7.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8.
正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李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  相似文献   

9.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10.
吸烟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戒烟,古往今来,人们曾撰写过不少的戒烟联,读来妙趣横生,催人醒悟。旧时,有位文人对鸦片烟客的寿命不长极表担忧,哀叹所见尽是因抽鸦片而面无血色的衰弱之人,于是巧用对联为烟鬼们立此存照:"一副枯骸登鬼簿;两行清涕从吟眉。"寥寥几字,把烟鬼们可怜可叹的形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三改婚联     
《可乐》2007,(9)
特殊年代什么都有它的印记,结婚也不例外。1974年4月末,有个老贫农的儿子准备"五一"结婚。那时讲究破"四旧",立"四新"。几个亲戚一合计,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两个节约能手。下联:一对勤俭夫妻。横批: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12.
张达明 《老友》2014,(11):9-9
正1949年,身经百战的萧劲光将军回到阔别近30年的家乡湖南长沙赵州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萧劲光就下了车,步行朝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挂着一副"土生万物,地降吉祥"的对联,他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对联,我小时候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在设置人物或编织情节时,常常像作对联一样,"一联""一联"地让不同的叙事单元两两相对地组织起来。这种对联思维直观地体现在"回目对联""章回尾联"和"章回插联"等三种不同类型对联的安置和运用上,成为小说构思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但在设置人物、编织情节时,明清小说有时又脱略对联的外在形式,把不同的叙事单元像作对联一样两两相应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群芳诗词中,作者运用巧妙细致的写作手法,将人生的悲幻感受渗透其中,这里面既有佛家出世与空灵、"色即空"等悲幻意蕴,也有道家人生如梦、顺性适情和追求在世的诗意生存气息,同时它们也是《红楼梦》群芳们青春生命的写真。  相似文献   

15.
重阳话寿联     
《老友》2014,(10)
正重阳节,也称敬老节。为老人祝寿题赠寿联,以表示美好祝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寿联中,不乏佳联妙对,重阳佳节品之,更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相传,清代文人王文清曾为当地一位百岁老人题赠一副对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此联上下句虽没有直接道明"百岁"二字,但联句中却巧妙地含有"百岁"之意。这是因为联语中蕴含了民间的"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两句俗语。  相似文献   

1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写的一副时联。这副对联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有人却把它改成:  相似文献   

17.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春联,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但纵观几千年的春联文化,却有着那么一些反其道而行的"另类"春联,如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可谓"也是醉了"。宋朝宰相吕蒙正少时家贫,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有一年春节,他在家门前贴了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意指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家境的困顿激励吕蒙正更加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相,而这副构思巧妙的春联也窥见了这位状元宰相的才气。  相似文献   

18.
康信忠 《老友》2013,(6):1-1
贴对联,往往是逢喜事、遇节日所为,对联内容多半是吉庆的话语,赞美的诗句。而在我的一位老战友家中,厅堂上方却赫然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曰"准备明天死",下联为"争取活  相似文献   

19.
谢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而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冰…  相似文献   

20.
阙翰香 《老友》2013,(7):56-56,70
下面是一副数字对联,同时它又是一则关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谜语。请读者在欣赏对联的同时,猜猜这是一件什么物品?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