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庚(1874—1961)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抗战爆发前,他领导华侨赈济灾民、抵制日货,唤醒侨民、激励爱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领导南洋华侨全方位支持祖国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日军暴行和侨胞损失,留下铁证。他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争又是一场“他方”的战争。“他方”一方面指海外抗战在空间地理上与中国本土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指海外华侨华人参战立场的特殊性。陈河以海外抗战小说发掘加拿大华裔士兵、马来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秘史,重现海外华人的战争创伤,重建历史记忆。同时,突破中日二元视角,以及马华文学族裔历史书写的困境,为抗战文学增添华侨华人独特的战争体验和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3.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祝词。这也是对广大华侨发扬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抗战的崇高评价。我们重温华侨这段爱国历史,对于“藉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和推动、发展我们当前的事业,很有现实意义。命运与共输财出力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海外华侨对国共两党政治态度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以真诚的团结和坚决的抗战赢得了海外华侨的理解和信赖,并促成了海外华侨对国共两党政治态度的转换.海外华侨从"拥蒋"逐渐转向"拥共",并最终抛弃蒋介石国民党,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建立过程.海外华侨对国共两党政治态度的转换,当在八年抗战期间;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则应在"皖南事变"前后.  相似文献   

5.
依据1934年至1940年荷属印尼万隆华侨公会出版的《华侨月刊》,试图对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进入抗战这一时代背景下该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细致考察。通过对共计59期《华侨月刊》的爬梳,可将万隆华侨公会的日常活动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进华侨经营事业的发展;服务华侨日常生活;致力于提高华侨素质;支援祖国抗战和救灾。华侨公会的日常活动深刻折射出经济危机和中国抗战背景下华侨社会的迫切需求,南洋华侨与居住地政府、南洋华侨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2为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在各地举行了公祭日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宣示华侨华人不忘历史,珍爱世界和平的决心。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用行动向居住国人诉说历史的真相,本文汇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侨团的纪念活动。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中的加拿大华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旅居加拿大,始于1858年。1931年,全加华侨约为46000人。旅加华侨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但迄今尚无专文涉及,本文愿就此做一些粗浅探索。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旅加华侨迅速组织起多种形式的抗战团体。蒙特利尔的华侨早在1931年10月就组建了抗日会。1932年间,卡尔加里有华侨抗日后援会,维多利亚有华侨拒日救国会,多伦多有安大略省华侨拒日救国会,温尼伯也有一个华侨抗战救国团体。“七·七”事变后,加拿大华侨抗战团体更如雨后春笋,“纷纷组织华侨救国会、抗敌后援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9,(9):13-13
200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更好地宣传南京,打造好南京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品牌。塑造南京英雄之城、文化历史名城的独有魅力.特举办“城市的新生——纪念南京解放60年”征文。此次征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金陵嘹望杂志社承办,旨在宣传南京解放的重要意义.展现南京城市新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见证60年城市变迁的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9.
傅浩 《华人时刊》2010,(4):82-84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既曾蒙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辉煌。注目南京,我们就会发现,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隐约活跃着一个独特群体——华侨的身影。他们从源远流长的炎黄血脉中走来,他们从萦绕心头的拳拳乡情中走来,他们从九死未悔的报国壮  相似文献   

10.
赵锐 《金陵瞭望》2011,(1):10-16
2011年的南京文化界注定无法平静。新年伊始,一系列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主题的影视剧初露真容,而为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文艺创作,也开始“红潮”涌动:同日,“红船颂·长城长——辛卯迎春建党9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华人时刊》2011,(1):80-81
2010年,我们南京市侨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侨务优势,为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侨服务,努力为"十一五"圆满收尾,酝酿"十二五"全新开局作出贡献。围绕中心发挥独特作用搭建对接平台,推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我们承办了"2010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物联网南京人才项目洽谈会"、"2010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新医药南京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在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续绝、世界历史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中,东南亚华侨发扬了优良的爱国传统和反帝斗争传统,为支援祖国抗战,节衣缩食筹募捐款;组织救亡团体,扩大国际宣传;成立战时服务团体,回国参战。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为祖国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日本军队的铁蹄踏上东南亚之际,与东南亚各族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华侨、又组织武装队伍,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反对日本法西斯力量结合,并肩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  相似文献   

13.
西南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当时的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华侨与西南抗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西南抗战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探讨华侨在西南抗战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对于我们完善和丰富西南抗战史,是颇有裨益的.一经济上的援助华侨经济上援助西南抗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人名地名(简称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广泛分布在以东南亚、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地,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外交等内涵,具有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做出巨大贡献、传播中华文化、再现华侨华人历史等意义;以地名作为永久性纪念的价值,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底气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利用这类地名资源,钩沉其空间路线与分布,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史,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有其深刻的原因,主要包括东南亚华侨所固有的爱国精神、东南亚华侨援助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大量华侨组织的建立和积极倡导、日本的政治经济野心对东南亚华侨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东南亚华侨的宣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陈嘉庚是南洋华侨的杰出领袖,对支持祖国抗战的特殊作用与贡献在于:一、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的成立和发展起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二、领导和组织南洋华侨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鼎力支持祖国抗战;三、充分发挥其华侨领袖的崇高威望与特殊作用,为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繁荣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海外华侨华人都如影随形,为祖(籍)国尽着自己一份赤子之情。华侨华人——中国革命的支持者1920年7月,旅俄华侨刘绍周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工人党"中央局负责人。他在大会上向代表们介绍了一年前中国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尽管如此,运动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焕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如何去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以及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有何重大意义,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美术与摄影     
纪念"七七"抗战座谈会在京召开今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于7月6日召开纪念"七七"抗战70周年座谈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相似文献   

20.
曾是民国首都的南京,是海峡两岸有关国族记忆的共同还原点,更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深重灾难的象征。当代华语电影中的民国南京影像,可分为辛亥革命、抗战及国共内战等历史视阈中的民国首府南京、"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下的"人间地狱"南京,以及淡化历史背景、追忆民国风情的"怀旧"式南京。在这些影像中,宏大的民国城市景观带过了具体的市民生活,风物展示的本土民俗性掩盖了民国都市的现代性,基于民国风韵的怀旧式想象遮蔽了城市影像的民族主体性。究其原因,在民国南京的"记忆治理"机制中,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宏大历史叙事和追求历史细节真实的"国难叙事",限制了民国南京影像的表现空间和其得以承载的话语蕴藉,使得南京城市影像在银幕中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和表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