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比起来,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它集形、音、义三位于一体,是世界上最简单明了又最形象、内涵最丰富、最博大的一种文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哲学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面对当前的汉字危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出发,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文化,树立汉字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和应有尊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要热爱生活,可是要热爱什么样的生活,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以为,要让人们真的热爱生活,就必须对"生活"本身作一个价值界定。否则,我们可以说,妓女是热爱生活的,她热爱的是灯红酒绿、  相似文献   

3.
汉字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被视为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其独特的装饰感、象征性或造型研究的价值都超越了其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功能而成为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视觉设计的诸多领域。本文的重点在于以视觉文化思维的研究视角,用汉字的造字法则"六书"来解读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思维,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汉字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4.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处清末民初之世,既有无政府主义的表现,又有对传统学术的偏好,在保守与激进之间呈现矛盾表象。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他思想上多变,但其未变的是对国学的热爱,他的转变很多时候都以"援古经世"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福禄寿、嫦娥奔月、小放牛、天女散花以及麻姑献寿……"这些出现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形象,被一位老人以风筝为载体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他就是家住天津市河西区四季馨园小区的尹福生,一位怀揣着风筝梦想,带着风筝走出国门的老人。今年79岁的尹福生对风筝的热爱,还要从他的幼年时期说起。从小他就对传统的风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8.
艾伟是近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汉字、阅读、写作等学习心理均进行了实验研究。《阅读心理——汉字问题》是他从心理学角度谈论汉字学习的重要著作,研究这部著作,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而且能为我们进行语文汉字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素白 《人生与伴侣》2007,(12):10-11
乔基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留学生,他是被中国的汉字所吸引才来中国留学的。在他眼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一、小引日本最早的文字只是汉字,至平安时代始取汉字的偏旁作字母,于是有日本自己的文字.但是日本人做汉诗,却是用汉字的音义来读解,和中国人做旧体诗一样. 日本汉学家内田泉之助于读了《五山文学·江户汉诗集》合集(1966年岩波书店出版)之后,曾发表了他的观感:"或以为国人(汉诗) 之作过于逊色,与中土作家不能相比.但是为了阐扬日本文化,回顾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吸取中土文化并加以消化,怎样以自己的思维,用诗文表现所思的风物事迹,这仍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义上,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不讲或基本上否定<说文>"六书",对"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从某"缺乏具体分析,不利于真正解开汉字之谜.评析安子介先生汉字分析的得与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说汉字"一"的丰富多彩的词义和词性的灵活运用,以它的丰富文化底蕴表明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悠久文化的根,证明汉字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13.
"和"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和"之美的审美理念就是由此而来。将汉字当中所蕴含的"中和"之美延伸至现代字体设计范畴,对于其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和"之美对于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非常重要。将"中和"之美这一传统观念与现代字体设计相结合,为"和"文化的传播与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汉诗的神圣性获得古代诗人的自觉坚持与守护."文学革命"对汉字与旧诗的清理与批判,为新诗的发展埋下了积重难返的隐患,最让人痛心的或许是"圣言痞说"现象:不少"诗人",丧失了对汉字与汉诗的基本敬畏之心.新诗的发展又到了关键时刻,急需"否定之否定"的批判与清理.据此,我们提出"新诗革命"的主张,希望通过冷静的批判、有序的建构、合理的创新,廓清新诗的混乱现状,厘定新诗的发展方向,确立新诗的汉语特色,以此恢复诗歌作为精神产品的价值定位,再次激活新诗的内在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汉字的发明,曾经在中国文明史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今天.汉字已被认为是一种信息量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文字.最近又有人指出汉字将成为声控计算的第一语言,21世纪将成为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汉字而骄傲,我们更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读过海子抒情诗的人大都会被他诗歌中一个个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意象所打动,他像一切热爱浪漫主义的诗人一样热爱着意象的创造。然而海子对此有着冷静的思考,他对当时的诗坛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诗人一接触到山光水色时那种寄情忘我的境界,在海子的土地情思中被抖落得一干二净。海子笔下的田园风光,是生命在静静毁灭中生长和燃烧的元素。在这个普遍丧失敬畏的年代,在神秘而伟大的麦地面前,海子这个"感恩的麦地之子"带着无比的惭愧无比的崇敬朝向麦地膜拜。  相似文献   

17.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教育爱的教育家,在他创办的贫儿学校里,裴斯泰洛齐以"爱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忧儿童之忧,乐儿童之乐,用赤诚之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文章系统阐述了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他作为著名教育家对学生的施爱与被爱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甲骨卜辞中的"来"被解释为像麦子之形,是象形字,即"麦"的古字初文,在卜辞中被假借为往来之"来","麦"是为其假借义而造的后起本字,"来"字上面的横画学界多认为是文字学上无意义的羡余符号,即赘笔。本文认为,这一赘笔是具有指示性的符号,与汉字构意有关,它标出了麦子的穗实,指出与其他农作物穗实在外形上的差别,即区别性特征,这体现着人们为同类事物造字构形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字写得越来越难看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份"关于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的缺失的建议",他建议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而在政协小组  相似文献   

20.
艾未未小档案1957年8月28日生于中国北京1978-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1981-1993年美国纽约1994-1999年主编出版前卫艺术刊物"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1998-2001年"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艺术总监作为一个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等跨多种行业的角色的混合体,艾未未自称是个怪物。很多人热爱这个怪物。有人热爱他是爱屋及乌,在读他老爹诗人艾青"为什么我眼里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时,有人热爱他是因为他扛起了当代艺术的一面大旗,以隐喻或直接的质疑、抵制、疏离、消解、承受、厌倦、偏执、荒诞、反讽、自娱等不合作方式与主流艺术和主流文化较劲并叫板。也有人不那么待见他。说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琢磨着怎么灭他,还有人不喜欢他粗壮的长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