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庸常之辈。她们精明世故,有小市民追逐物质利益的一面,但并不贪婪;她们地位卑微、生活艰辛,却能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生命的不幸和磨难,她们的身上跃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柔韧力。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的《扶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移民画卷。各色各样的移民在异国他乡艰难地生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她们的生存更为艰难,尤其是在东西文化冲突的夹缝中,女性移民们在困境中为了生存不惜将自己当货物出卖。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的小说《雌性的草地》描写了在20世纪那个“红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样放牧军马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她们遭受人性摧残的悲凉人生和不幸命运。虽然女知青们都相继戏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过程中,她们仍旧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唤着“雌性”。在这些女性牛命中,人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身上那抹...  相似文献   

4.
鲁迅以有力的笔触,写出长妈妈这个卑微的乡下底层女性的人性美。福克纳笔下的迪尔西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主人的欺侮,可是她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和永不停歇的劳作,支撑着康普生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迪尔西和长妈妈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其相似之处。她们都以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过着平凡而卑微的生活,同时对幸福有着热烈的期盼,充分表现了存在于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的小说中有着大量的海外中国女性书写。这一方面体现了严歌苓对海外中国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另一方面她也以这些女性为视点,来返观和审视西方文化。严歌苓小说中的海外中国女性,艰难地生存于中西文化夹缝之中,处于"看"与"被看"的历史境地。她们在被动接受西方人救赎的同时不忘对其审视,在自立自强之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望。"救赎"与"自由"是严歌苓审视海外中国女性的两个基本视角。严歌苓颠覆了西方人自以为是的救赎神话,同时以自身的实际经验,探讨了海外中国女性追求自由的途径及其可能。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为主题的那些篇章,书写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小姐、太太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旧女性的陈旧思想及新女性的局限性。对这些女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已在她们当中觉醒。从凌叔华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地女学的兴盛与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对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卑微地位抱以同情的态度,却忽略了她们牺牲奉献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清代吴地女学的兴盛,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她们创造出了美仑美奂的艺术奇葩,构成了吴文化长廊中的独特风景。而她们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社会作用,更成为吴文化传承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女性创作为迎合革命形势主要是去女性化式的文学,她们摒弃个人的立场和批判意识,把自己的话语方式融会到大一统意识形态中去。而此时在沦陷区涌现出苏青和张爱玲,她们的创作却恰恰还原了女性的生活要求和精神诉求,使她们的创作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呈现出丰富而独立的女性生存体验。她们那种远离政治的女性视角和女性声音,表现了女性对世态情和世态人的清醒解构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享誉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90年代初,严歌苓随丈夫移民美国,异乡的漂泊经历使得严歌苓对于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现移民生活状态的海外移民小说。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严歌苓海外移民小说的表现内容:一是从移民的底层生活入手,对边缘人物在异域空间中生存的困境、情感的迷失,心灵的孤独进行深入的揭示和表现;二是聚焦人性的反抗意识,看夹缝中的小人物如何通过他人的救赎或自我的救赎在绝境中突围。最后通过前两部分内容的分析,探究作者在新移民小说边缘生活的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也有对于人性真善美、对自由平等的美好希冀。  相似文献   

10.
对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而言,当她们脱离工作岗位或基本不再从事生产劳动之后,家庭是她们生活的主要空间。由于她们自身的特球状况,她们在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方面也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