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托邦社会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强调理论的前瞻性;理想的崇高性等方面具有三大共同点,而在追求社会主义的动因;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等问题上具有两大不同点。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取启示,厘清对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的关系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在乌托邦思想和乌托邦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遇、忽视甚至嘲笑的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城市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却对乌托邦进行了执着的追求.他主张一种时空统一的辩证乌托邦,并将其作为新的社会替代方案的理论基础.哈维的辨证乌托邦思想超越了社会过程乌托邦和空间形式乌托邦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他用"社区实践"作为社会替代方案的核心时却抛弃了阶级斗争理论,因此他的社会替代方案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艾德里安娜·里奇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兼批评家,也是西方性别理论的开拓者之一.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是其核心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是其个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和理论语境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和当代性别理论的观照下,结合里奇的一些诗歌文本,分析该思想的蕴涵与缺陷.一方面,里奇挑战父权制和异性恋霸权,质询现存权力结构下性别身份二元对立架构,提倡“女性认同”,思想具有难以掩饰的激进主义锋芒;另一方面,她设想的“女性认同”以及提出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等概念,极力将女性/女同性恋理想化,而将男性/异性主义他者化,落入了女性主义经验论的偏见与悖论之困境,也偏离了当代性别理论注重性别身份复杂性的主旨,实乃乌托邦理想.在当下中国学界对性别身份问题仍然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对里奇的思想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文学与政治哲学中的乌托邦理论有着很深的渊源,它们共同探讨着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理想。但到二十世纪,无论在文学还是政治学说和运动中,乌托邦都面临危机。本文拟就西方现代极有影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以及诺齐克的元乌托邦理论对这种乌托邦的危机略做探讨。乌托邦的危机是人们对它精神理想向度做出错误的理解,妄图加以现实化的结果。反乌托邦文学正是对其可能后果的预见,而元乌托邦理论则是从政治哲学角度对传统乌托邦理论的反思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对乌托邦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语境,并非意味着对乌托邦的全盘否定。将乌托邦视为空想的代名词,遮蔽了其内在的反思性、批判性的精神力量。面对现代性的长驱直入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轻言"告别乌托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应该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7.
狭义“现代性”张扬理性、主体性,相信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世俗化等成为人们追逐的现实目标。“乌托邦”是人们超越于给定的现实社会,对终极性社会理想的一种构想,表达着人们的追求和期待。传统社会主义由于没能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困境与冲突,使现代化步履艰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现代性的生成、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乌托邦面临一种“现代性”困境,遮蔽了乌托邦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是两种关系紧密的文学体裁,它们描写的都是秩序井然的社会,但乌托邦小说的作者是以热情的口吻,叙述对乌托邦的向往;而反乌托邦小说的作者则以冷漠的态度,表达对乌托邦的怀疑。本文通过对两种文学体裁产生和发展的渊源的比较,揭示了两种文学体裁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性"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风行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提出之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维度,它不仅仅是对195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的解构,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增加了"世界"向度与审美的"现代"品格.但"现代性"概念的泛化与内涵的模糊也遮蔽了"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等文学史事件,以"现代性"视角建构文学史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在乌托邦思想和乌托邦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遇、忽视甚至嘲笑的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城市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却对乌托邦进行了执着的追求。他主张一种时空统一的辨证乌托邦,并将其作为新的社会替代方案的理论基础。哈维的辩证乌托邦思想超越了社会过程乌托邦和空间形式乌托邦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他用“社区实践”作为社会替代方案的核心时却抛弃了阶级斗争理论,因此他的社会替代方案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哈维由空间向度出发,以两个三段论式模式架构他辩证乌托邦理想:一个是通过分析"全球化"和"身体"这对宏观与微观相对的话题,指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平衡地理发展为阶级解放和个人解放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个是通过对空间形态乌托邦和社会进程乌托邦优缺点的批判考察,建构时空统一的乌托邦。虽然,这样的乌托邦依然有颇多空想色彩,但是它体现了乌托邦思想批判现实和想象未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审美乌托邦是审美现代性对抗启蒙理性的产物,它与16世纪莫尔的乌托邦构想有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审美乌托邦是通过个人精神的解放来实现其普适性的审美救赎功能.但审美乌托邦的个人精神解放路径与其审美救赎的普适化追求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文章从现代艺术体制产生及演变的视角对这一内在矛盾加以分析,并指出现代艺术体制自主性原则既是审美乌托邦规划的体制保证,但同时它也孕育了审美乌托邦规划最终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新小说界首先选择政治小说、尤其是政治小说中的乌托邦小说作为传播其改良群治和新民理想的文学载体,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乌托邦小说与晚清时期个人观念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晚清政治叙事小说的所得与所失也都与此密切相关.从个人及个人观念的角度分析晚清新小说中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学现象,不仅凸显了它的基本特征,也对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要深入开展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需重新审视其思想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乌托邦"是詹姆逊理论批评系统中的关键词,几乎贯穿他所有著作;乌托邦作为一个三元辩证结构,开启了詹姆逊的未来想象,并被赋予寻找资本主义"他者"的历史使命.其次,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基本目标是为乌托邦正名,基本方法是运用历史分析,对其既有意涵进行再转义,由此维护了乌托邦思想反资本主义的基本旨义.再次,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存在悖论,要挖掘其乌托邦思想的精髓,必须正确面对乌托邦与后现代的关系问题.总之,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是多质多维的,且仍在途中. 相似文献
16.
李淑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曾有过对“乌托邦”的不懈追求 ,有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本文通过对“乌托邦”的不懈追求和反思 ,到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与正确实践所大体经历的四个阶段介说 ,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尽管有概念上和理解上的差异 ,但追求平等和效率是东西方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两大基本价值。意在希望跨世纪的中国的知识分子“警拼生命拯邦国 ,莫逐流波堕俗尘”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和热爱社会主义 ,坚定于实现四化大业、实现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7.
18.
民生是先秦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有反专制的民本色彩和民众关怀.虽然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被边缘化了,但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民生问题又突出起来,形成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现代性的悖论使民生问题日渐与社会主义相共呜,它本身的乌托邦色彩又使之具有一种超越性和批判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民生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联系,确立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义追求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从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困惑,并力图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论为解决这种矛盾确定了现实根据,科学发展观则实现了对这种矛盾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