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遍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秘密结社是清代闽粤两省人民大量移民的结果.闽粤移民秘密结社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在东南亚地区传播:一是国内起事失败的天地会成员招致清政府镇压后而流窜至东南亚地区,并将其组织带入该地;另一是移民仿效国内秘密结社的方式在东南亚地区自行创立的.  相似文献   

2.
张恒俊 《船山学刊》2009,(3):170-173
宋朝铜钱随着宋朝与东南亚诸国之间的交往大量外流东南亚地区.近年大量宋钱在东南亚被发掘出土。宋朝铜钱的外流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宋钱在东南亚地区的流通促进了当时南海诸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东南亚地区货币经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序言台湾资本海外投资始于1959年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自此之后,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区之一。1959—1979年期间东南亚地区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位投资地区,1980—1985年期间则是仅次于美国而退居第二位投资地区;但自1986年以后,台湾中小企业大量地向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转移出口工业生产基地,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大陆成为了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要投资地区。本文拟探讨:(1)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的世界海外投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2)1987—1996年期间东南亚…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是一种复杂均势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东盟国家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东南亚地区成了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蔺运珍 《东岳论丛》2008,29(3):161-165
资产阶级国家频频发起战争却未对战争法予以应有的尊重和遵守,亚非拉落后民族和国家在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战争中一直处于国际法客体地位,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对资产阶级国家违反战争法的行为进行批判,对处于弱势的亚非地区民族和国家给予同情和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谴责不宣而战的强暴行为;主张在战争中奉行人道主义原则;肯定战争法优于平时法;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并未过时,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战争会对公共养老金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战争会影响社会养老需求和供给;第二,随着战争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第三,军人是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职业,战争会影响军人职业的养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因为战争的影响而做出了重要调整。基于此,在设计公共养老金制度时,应该考虑到战争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唐代边境战争和边塞诗的评价,近年来争论仍然很大。或曰:边塞诗派多是支持了民族压迫的不义战争;或曰:唐对突厥、吐蕃、西域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只对南诏、奚契丹的战争才是不义的;或曰:战争性质不应成为评价边塞诗的唯一标准,关键还要看其对少数民族有无仇恨心理,要从丰富复杂的感情上去分析。笔者认为:对边塞诗采取基本否定是失之片面绝对;大而化之地区别正义与否,也不尽符合历史实  相似文献   

8.
赵建常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4-147
阿斯塔菲耶夫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战争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性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战争中的爱情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揭示战争对人类感情的扼杀;他用自己的话写出士兵眼中的战争真实,揭示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他摈弃了狭隘的战争观和民族观,从国际主义的宏阔视野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大声说出对和平与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战争法是人类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的对交战双方都有着较大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战争法对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着一系列的限制;战争中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军事利益成比例,禁止损害过分的攻击;战争中要区分平民和作战人员,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只有军事目标才可以作为军事攻击的对象,不得"滥杀无辜";战争中交战国不能以"军事必要"为借口,不遵守战争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战争期间民众的动向,直接影响着统治者战争政策的制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战争的进程与结局.民众动向,是涉及到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中法战争期间的民众动向,考察民众中不同群体对战争的不同反映及其表现,借以观察近代中国民众在战争的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心态,将会是一项有趣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试论《左传》的崇霸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有鲜明的崇霸思想。其时代背景是战争频繁。具体表现有首次大量出现了“霸”字;对战争的肯定;阐述战争的篇幅最多,艺术性最高,体现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对春秋诸霸的赞赏。祟霸与崇礼民本思想的并立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三者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两国统治者为争夺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一场王朝战争。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的一场重要战争。战争的结局以法国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法兰克福和约》而结束。这场战争对交战双方历史的发展以及欧洲列强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近代欧洲战争史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上 ,战争因其危害社会 ,摧残文化而为人类永世唾骂、痛恨。但战争客观上又有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推动人类制度文化发展 ;给被征服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落后民族为先进民族所同化 ;激发被征服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反战争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战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通过恶的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道义性、功能性以及评价民族战争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应如何评价的问题。认为考察民族战争的道义性,应具体分析参与战争的各个民族的政治状况,这包括:①在一个民族内起主导作用的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②战争的目的和动机;③在战争中实施的政策。民族战争的积极功能是:①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②为各民族人口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迁徙打开了通道,从而为各民族的重组和融合创造了条件;③是对一个民族最严峻的考验,给各民族提出了为赢得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课题;④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当然,民族战争也存在造成各族人口锐减、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以及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湮没和一些民族的消亡、增加民族间的隔阂等消极功能。评价民族战争、应当从道义评价和功能评价两个方面着手;道义评价和功能评价既要严格区分,又要合理结合;要有关于正确对待中国历史上所有民族的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中写战争的部分,是我国古代史学宝库中一颗光采夺目的瑰宝,值得我们重视、鉴赏。因此,本文试对《通鉴》写战争的问题略作探讨。一、关于写战略方针《通鉴》写一些较大规模的战争,不是简单地铺叙战争的一般过程,而是着意地写出交战者的战略方针。试举《通鉴》写楚汉战争为例。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在美学风格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净化之美。作品写大规模的决战,主要揭示战争的胜负因素和历史作用;写多种形式的奇袭、埋伏、突围,重在突出战争双方的谋略和智慧;写将领间的单打独斗,则着力表现双方的气质、性格和武艺:均通过战争过程加以净化,而无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这种美学风格,既反映了罗贯中进步的战争观、深刻的历史眼光,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奉系军阀与直皖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的爆发,是直皖两派军阀间长期存在并日趋激化的矛盾和纷争的必然结果。但奉系军阀的居中挑拨、推波助澜以及直接出兵参战,对直皖战争的发生及其结局无疑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对皖、奉联合抗直的局面何以破裂;直、奉反皖同盟又是如何形成的;奉张在直、皖间的纵横捭阖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怎样的作用;直、皖两军酣战之际,奉军的出兵参战又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既关系到人们对直皖战争的原因和结局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战后直、奉旋起争斗和混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及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杨赫斯本是英国二次侵藏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追踪>的介绍,分析了杨赫斯本这个自称"忠实的帝国主义者"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幕后决策的关系,以及这场战争中的隐秘背景和鲜为人知的事实,揭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末发生在明、朝、日之间的援朝御倭战争是东亚朝贡体制下的重要事件,对明、朝、日三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争过程中,明神宗的决策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其在战争、议和之间立场的摇摆不定与他的外交理念、对形势的把握、个人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战争进一步恶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形势,但对明神宗的作用应该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语超越了二元对抗的战争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