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批判历史哲学所作的批判──评卡尔·波普尔对唯物史观的攻击杨霞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由于他将其批判历史哲学的锋芒,直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因此为当代世界论坛所瞩目。本文试就波普尔批判历史哲学的理论错误及方法论错误进行批判性分析。一、带...  相似文献   

2.
从"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看证伪和"证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仅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和"试错法"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把"试错法"同"逼真性"真理观结合起来,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李国山 《中州学刊》2004,(3):142-144
波普尔错把维特根斯坦当作了实证主义者,批判并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有误解.波普尔与维特根斯坦在是否存在真正的哲学之谜以及科学与哲学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分界线等问题上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讨论中,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心理主义。波普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普尔、沃特金斯、阿加西等都讨论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心理主义的关系。波普尔始终坚持批判心理主义,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社会理论的自主性以及社会科学解释的合理性;沃特金斯在其早期认为心理主义有助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彻底解释,但在其后期提倡的中层解释方法中,心理主义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阿加西原则上对心理主义持反对态度,他主要是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制度主义的个体主义理论。本文通过论述三位波普尔学派代表人物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以求更好地理解他们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主要思想和侧重点,并为更加准确地评判方法论个体主义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也对民主社会主义施加了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明确地把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哲学基础,专门撰写了三卷集的《批判理性主义与社会民主党》大部头著作。本文拟就民主社会主义与批判理性主义的关系作一番批判考察。  相似文献   

7.
“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这是马克思分析批判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及青年黑格尔派分子施里加评论《巴黎的秘密》的文章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准确地抓住了施里加文章的要害,深刻地概括了欧仁·苏创作的特点,也第一次表明了马克思对于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问题的理解。今天,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对于深入批判“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炮制的一些谬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孙绍振的文艺美学思想与康德的批判美学、黑格尔的美学理念、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有可比性的对应关系.孙氏新美学原则的当代性反思判断,主要对"美是生活"论、"生活决定"论与"政治一元"论等三大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质疑与反拨;其学理则进一步对机械反映论、二元对立论与非审美论等三大形而 上悖论作出批判与超越;然后又以二律背反、正反合三位一体模式与波普尔的证伪与证实相结合方式等方法论模式,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系统.  相似文献   

9.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但在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领域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在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问题上也有独到的看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把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轰动。本文试图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入手,分析波普尔批判马克思的方法、目的,并论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波普尔的科学认识论及对其历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不等于真理,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可错的,批判和批判的讨论是接近真理的 重要手段,这些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的核心内容.这种认识的产生有着科学实践、思想、 本体论和人性方面的根据.在本质上,波普尔的科学认识论强调了科学知识的本性是可错 的、理性批判是推动科学知识增长的根本途径、科学知识的命运是被证伪的,它不仅是波 普尔科学哲学的基点,也是波普尔历史观形成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是一位历史主义学派的著名哲学家,波普尔的学生。他原属批判理性主义学派,后来原则性地修改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创立了一种新的、名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理论。他自称其哲学是波普尔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自己的学说称为“精致的证伪主义”而将波普尔的学说称为“朴素的证伪主义”。同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理论评价观相比,拉卡托斯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阐发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在自然观上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今天考察当代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各种全球问题、探寻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波普尔看来,历史决定论者们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是典型的非科学的,将此方法论应用于政治领域常常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波普尔在对整体主义方法论下的社会改造工程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提出了一种与之相对的渐进式的改造方式,并进一步阐明了他对何为真正的科学方法的独创性见地。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将其建立在证伪为主义基础上的知识论拓展到"开放社会",以之解释开放社会中的道德、批判开放社会中的"伪科学"、主张证伪主义的民主观、构建"可塑性控制"系统来解释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波普尔的知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颇具争议性,但他的知识论在"开放社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休谟问题是:凭借因果关系的关于实际事情的推论的本性如何?或者说,能否超出当下的感官经验进行推论?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关于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波普尔将休谟问题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并把休谟的逻辑问题重新表述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经验主义的归纳观,提出了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是科学的、正确的。这个理论,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所继承和发展,并结合中国实际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不可否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致使他在批判继承的实践上与他的批判继承的理论发生了相背离的情况,但是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把马克思说成是社会预言家,视马克思为历史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对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作一个深入的解读,指出其对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唯物史观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文章中通过解读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总结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主要是波普尔不能辩证的理解唯物史观和脱离实践的解读唯物史观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休谟问题"不是一个有关推理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理性与规范之间关系的元哲学问题,是指涉社会规范体系合法性的依据和源泉问题。休谟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取消了对价值进行理性判断的可能性,波普尔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对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逻辑批判,阐述了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为自由传统奠基。历史决定论根本性逻辑错误就是坚持了事实与价值一元论,把"是"与"应当"混为一谈;休谟和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对20世纪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均产生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批判与休谟走的是同一条路,它坚持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批判和拒斥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理性主义,对同一性哲学采取批判立场,倡导非同一性、差异性、多样性,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守护基于启蒙精神的现代性也不成功。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现代性"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但在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导致崇高与意义的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以对经验和逻辑的非传统观点、提出证伪主义,作为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基础,倡导一种科学探索的逻辑。他把这种逻辑概括为 P_1→TT→EE→P_2(问题_1→试探性理论→消除错误→问题_2)这样一个简明的四段图式。在波普尔看来,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而科学知识就是沿着这个图式不断增长的。由于这种逻辑重视批判精神和强调理性作用,因而它一经问世,科学、哲学界曾为之耳目一新。不少人把它誉之为一幅科学自由探索的逻辑图景,给人以解放思想、不断革命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其理念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柯林伍德、波普尔的知识论,本文结合大学物理学科发展案例,总结出独特的大学理念"分享错误",即在学科共同体内,学科领袖的权威不在于其是否犯错,而在于能否提出新颖的错误假设与团队分享,从而激发团队的思考.其所分享错误的质量和数量是其科学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分享错误"的理念与科学的基本方法"试错法"是一致的;从评价体系上讲,众多科学家曾依靠提出新颖的错误假设评上教授;从政策角度上讲,新型大学理念要求科研政策允许课题研究失败,科研人员要真诚地与同行分享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