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经贸关系影响因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和"建设性合作关系"框架下,进一步发展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具有安全和外交战略层面的意义。交替出现的各种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当中美政治关系好转时,经济因素的作用就会加强;当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激烈时,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就会凸显。当积极的经济因素占主导时,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便会一帆风顺;当消极经济因素出现时,中美经贸摩擦便会明显增多。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将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拜登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改变了特朗普时期的能源政策,以在2050年之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为抓手,逐步提出了自己的能源主张。未来几年,由于受到国际体系变化和国际能源格局转型、美国国内政治因素、拜登个人个性和团队作风的影响,其能源主张的最后落实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拜登的能源新政将中美能源关系带入了一个新的竞合时代,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做好内功,稳步实现能源转型,因时因势推进中美之间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曲折,但双边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建设从未停止过。35年来共形成了90余个对话合作机制,在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文化、教育、反恐、能源等各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两国合作与对话机制的建立,经历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全面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今天,对中美对话合作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国关系发展的轨迹及影响因素,对于深度调整双边关系,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来,中美科技交往经历了四个阶段,涉及内容也有四个方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及其框架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受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以中美合资经营为基础的技术转让;军事技术和国家安全是中美科技交往中的敏感问题;能源和环境是中美科技合作的无障碍领域,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中美科技合作也有很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姜姝  李庆四 《国际论坛》2013,(2):61-66,81
包括光伏、风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之争,已在中美之间初露端倪。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讨论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了中美关系的热点议题。本文分析中美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转让和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两大新能源合作关键议题的合作困境,并使用"博弈均衡"这一概念,讨论如何促进中美新能源合作,以更好地推动崛起中的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建设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油本身没有政治属性,但由石油衍生的占有权、控制权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价格制定等因素则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近年来,对外能源高依存度一直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潜在的影响。沙特作为世界上石油储藏量与出口量大国之一,对满足中国能源需求意义重大。中沙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及互补的能源战略,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中沙能源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伊朗。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沙能源合作力度,当前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中沙能源领域的金融合作,建立双边制度性合作框架,协助沙特保障国家安全,与沙特和伊朗等国保持紧密的双边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7.
包括光伏、风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之争,已在中美之间初露端倪。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讨论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了中美关系的热点议题。本文分析中美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转让和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两大新能源合作关键议题的合作困境,并使用"博弈均衡"这一概念,讨论如何促进中美新能源合作,以更好地推动崛起中的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建设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中国作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自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有关“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论调不断泛起,美国政界和学界对中国的能源战略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但由于中美双方政治上缺乏互信,又对彼此的能源战略缺乏足够的了解,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极大的疑虑和分歧。消除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无论对中美关系还是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多元化建设是解决我国能源来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之一,但同时中亚地区又是一个政治、文化比较复杂的地区,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我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同中国在地缘位置上相邻,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和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对我国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高度一致的能源共生关系,共生理论对于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当前面临重大挑战:美国是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外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是其首要内部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相对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基本因素。现在,调整中美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共生环境,提高能源地缘政治博弈风险应对能力、创建多元互助的共生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完善力度、建立协调联动的共生单元,成为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构建、保障能源合作安全、应对能源合作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和一些非军事领域,两国的战略性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同时,在台湾问题、人权和国家导弹防御等领域的战略性分歧也逐渐凸现出来,不断发生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两国总体关系大局。显而易见,中美战略关系需要重新定位。正确理解和判断两国战略关系是必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和扩大中美合作领域,稳定和缩小战略性分歧,建立建设性战略对话机制。从战略高度判断和处理一些个案对于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安全、政治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1969年开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为了增进互信、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都有意在两国之一建立一条直接联系渠道,以利于彼此的交流。但由于双方先后在建立新渠道的地点、人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建立新渠道的过程一波三折。后来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新渠道得以建立,这就是纽约渠道。纽约渠道的建立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中美两国进行及时有效的直接接触创造了条件,进而使两国在众多重要的国际和双边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促进了双方的谅解与合作。而双方的谅解与合作又反过来推动了两国互信的加深,为其后的中美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方面合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能源安全共同体,然而在双方投资与合作过程中诸多相关法律问题也不断涌现,使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投资风险加大。文章对中亚能源投资中对投资的界定、投资准入、政治风险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投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中国在中亚投资与合作过程中的相应对策,将对中国能源投资规避风险、保护投资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趋势,本文试图以这一趋势为背景,对当前中美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与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在将来如何进一步建构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进行粗浅的探析。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冷战期间与冷战后两个阶段,其间存在着一些协调与不协调因素,但总体上来说,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发展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加深。对于中美之间经济关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展开而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解决。展望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我们势必会看到中美经贸关系仍将在克服障碍中蓬勃地向前发展,并继续为中美关系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客观上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俄罗斯已经把环境问题确认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俄罗斯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国际合作,但在实践中俄罗斯的环境安全战略又受到国内及外部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贵洪  唐杰 《国际论坛》2004,6(6):54-59
本文主要分析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安全利益 ,双方在该地区安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两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安全合作的前景 ,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扩大与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来促进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开展多边安全合作 ,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了大量的政府合作、政策对接和人文合作的内容,需要政治学研究者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认真的政治分析。基于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将有关研究划分为国家政权、政府决策和地缘政治3个层次,梳理了涉及政权安全、政府政策和政治危机等议题的研究逻辑,初步搭建起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利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情,在政府政策分析中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功能结构主义方法,使用比较政治方法和国际政治的方法来分析国际和地区因素。通过初步搭建起一个政治研究的框架,为今后的“一带一路”战略政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