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中国有离婚人口619万人,离婚比例已由1990年的巨9%。增加到1994年的7.1%0。北京、辽宁、吉林、上海、青海、西藏等省市区的离婚比例均超过了10%0。调查显示,离婚率最高的年龄组已由中老年转向中年。1990年离婚比例最高的是50至59岁组,为IO灿;30至39岁组离婚比例为人6%o。1994年离婚比例最高的是30至39岁组,为10%0,而SO至59岁组的离婚率为)4%。,略有下降。文化程度高者离婚比例上升较快。1994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离婚比例达到88%。,超过文盲、半文盲80%0的离婚比例,升至首位。城镇的离婚比例…  相似文献   

2.
斯宇 《伴侣(A版)》2013,(9):46-46
有人感叹“一生一世爱的承诺怎么一天就变了”,有人嗤之以鼻,这有什么了不起。合则聚,不合则分,只要曾经拥有,何必在乎天长地久?“爱得死去活来,恨得咬牙切齿,一点小事就闹离婚。”80后的婚姻被形容得如此脆弱。据2012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婚龄在5年内的离婚案件中,8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55.2%;7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32.8%;6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仅占7.2%。  相似文献   

3.
《中外书摘》2014,(2):88-89
如果“离婚”一定要有“意义”,那么,末代皇妃文绣誓死要“休”末代皇帝溥仪的离婚官司,一定是20世纪最有意义的离婚。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离婚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如今,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离婚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谈虎色变”、“遮遮掩掩”,而是能以一种更理性的心态去处理失败的婚姻。据统计,目前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离婚率已经突破了10%。其中,近50%是通过诉讼解除婚约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择偶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再迷恋于“青梅竹马”、“从一而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恋方式。出现了“恋爱快、结婚快、离婚快”和“草率结婚、草率离婚”的行为与现象,加之一些人对离婚的道德问题认识不够,离婚纠纷明显增多。据江苏省盐城市城区离婚登记情况调查得知,该区近3年的离婚上升率达20%以上。其中属婚姻道德的喜新厌旧、婚外恋、第三者插足案件,约占30%。男女双方感情是否破裂,是准手离婚与否的条件和标准,也是办理离婚的必备要件。但双方感情产生裂痕的原因是谁引起、是…  相似文献   

6.
汪标  陈岚 《中外书摘》2006,(7):81-81
离婚成了现代人最刺激的“快餐”,姑且不论离婚的理由,最常见的无非是第三者插足、性格不合、家庭琐事等等。计算离婚的成本有多少:一般来说,两人拥有的财产越多,离婚的成本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摩洛歌阿特拉斯山脉海拔2500米的埃麦尔什尔镇上,有一个世界上最奇特的市场─—“新娘市场”。每逢春季,多达两万余名的男女或步行,或骑骆驼,或骑毛驴,沿着崎岖的山路,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前去参加这个集市。“新娘市场”为期3天,第一天是离婚日。根据相柏尔人的习惯,在去年“新娘市场”上喜结良缘的夫妇,有五年的试婚期,如不合适,可在今年的“新娘市场”上离婚。离婚率相当之高,常达60%。因此,“新娘市场”往往在第一天举行盛大的离婚仪式。第二天为求爱日.待售的新娘分三大类;一类是刚离婚的女人…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随着都市人对婚姻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离婚率比10年前增长了3倍,每年有近50万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分手”。而离婚双方大都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棘手问题。不少人为此闹得精疲力竭,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发生血腥案件。在这种背景下,一种专门提供“代办离婚”服务的时尚职业也应运而生。郑州女孩刘蓓就发现了这个商机,在深圳当起了“离婚保姆”。刘蓓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被一家律师事务所聘用  相似文献   

9.
小小寰球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专家对全国人口普查和人日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分析,我国人口近年来婚姻观念的转变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初婚年龄提高1996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4.02岁,其中男性为2577岁,女性为22.75岁。分地区看,平均初婚年龄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同步变动。1996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最高的是北京(26.16岁),其次是上海(25.73岁)。离婚比例上升离婚现象的增多使我国传统的“‘婚姻稳定”状况有所松动。据民政部门统计,我国人曰的离婚率已从1990年的1.38%。上升至1996年的1.85%。,离婚人数也由1990年的80…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的爱情可以说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可是最后也是“死于”细节。 36岁那年,白求恩因为做手术感染了当时被称为绝症的肺结核,他对刚剐结婚两年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必须向你说明,死神就要来到我的身边,而你才25岁。我不能把肺病传染给你,我要和你离婚。”可法兰西丝依旧寸不不离的照顾他,最后白求恩以拒绝治疗来逼迫爱妻离婚,法兰西丝只好在痛苦中接受了离婚请求。离婚后白求恩依靠自己发明的新疗法以及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痊愈。他出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法兰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对你感情如旧。法兰西丝很快地回到了他身边。有了这样生离死别的考验,按说白求恩和法兰西丝的爱情已经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11.
《现代妇女》2009,(9):27-27
案例:女青年张某与男青年马某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大学期间确定了恋爱关系,2003年两人大学毕业后就登记结婚了,第二年生下一男孩。起初两人关系融洽,能够互相体谅,互相照顾。孩子2岁多时,马某工作调动,夫妻两地分居,关系有了些疏远。2007年底马某回家探亲时向张某提出离婚,被张某拒绝。之后多次为离婚的事情双方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12.
韩国最近发布了一项有关老年人离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韩国老人离婚率首次超过了年轻一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打破这种“宁死不离婚”的精神枷锁,很多夫妻长久不和的家庭,由妻子主动地提出离婚,尤其是50多岁的妇女率先提出跟丈夫离婚的情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本次调查当中,50岁以上的夫妻离婚的人数超过了年轻人,而且50岁以上的人的结婚也比10年前增加了好几倍.  相似文献   

13.
一峰 《老年人》2006,(1):30-31
25岁的孔素云出嫁了。10年前,母亲孙华与她签订的那份“道德协议”,如今成了她们母女幸福的见证。孔素云家住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她是父母的独生女,有过快乐的童年。然而,自打父亲吵闹着要跟她母亲离婚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宁静和温暖了。1996年的冬天,父亲为离婚大打出手,最终闹到了法院。孔素云哭着求情,但丝毫不起作用。她伤心至极,对着父亲吼道“:你要是为了别的女人跟妈妈离婚,我就向你学,让你看看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子是怎样堕落的。”女儿的话让人震惊,但她父亲不管不顾,还是狠心地说“:离婚是我和你母亲的事,你无法阻止。你是否堕落…  相似文献   

14.
金童 《老人天地》2010,(10):28-29
2010年1月5日下午,在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某咖啡厅门口,40岁的邵学贞正左顾右盼——她是一家贸易公司中层管理人员,3年前离婚带着儿子生活。一周前的圣诞夜,邵学贞打发儿子休息后,百无聊赖坐在电脑前,和一个网名叫“游戏人生”的陌生人聊起天。“游戏人生”自称名叫陈武琦,  相似文献   

15.
91岁的赵正武老人走上法庭提起离婚诉讼,请求法院支持他与沉迷麻将的妻子刘美华的离婚诉讼。法院却判决不准离婚。是不是离婚标准也有“年龄差”,老年人离婚须当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6.
细思量 资助儿女购房莫要“釜底抽薪” 案例:2006年初,小吴结婚后欲买新房。爱子心切的老吴和妻子不假思索就卖了老房,又拿出全部积蓄帮儿子买下了房子。老少两对夫妻一同迁入新居后不久,小吴夫妇却突然闹起了离婚。在离婚协议中,小吴把房子的产权全部“转让”给了妻子小芳。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3,(10):33-33
问:我和丈夫感情不好,前不久起诉离婚,因没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结果被法院驳回。我听说判决不准离婚的,如果没有新情况、新理由,要等到6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离婚。请问,这“6个月”期限如何计算?  相似文献   

18.
英国心理学家佛曼斯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研究“单相思”问题的专家。最近,他将长达五年的研究心得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上。以下是他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单相思”比“两相思”实际上更为常见,可以说几乎所有成年人都饱尝过“单相思”别人或被他人“单相思”的苦涩或尴尬。对155名18至70岁男女的调查证实,既没有“单相思”过别人,也从未被他人“单想思”者仅有3人,还不到2%。尽管“单相思”可能发生于所有年龄,但14至18岁系“多发年龄段”。不过,60岁以上年龄的老人中,也时不时会发现痴迷的单相思者。此外,在1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最近在武汉大学“出炉”。 这份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  相似文献   

20.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 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在争议声中频频出现,有人说它是婚姻的缓冲带,也有人说它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反正,这在年轻人当中还真流行。不过,郑州的一对老人也时尚了一把,玩了一回“试离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