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美经过1942年2月我从桂林回到重庆,同行的有一位从香港逃出来的美国华侨朋友黄子秀。黄说太平洋的交通已被阻塞,但仍可乘飞机绕道非洲、南美到美国。因此我到重庆后,仍积极准备赴美留学。白崇禧表示支持,给我用军委会秘书名义领官员护照出  相似文献   

2.
白崇禧主管军训白崇禧自1940年4月回到重庆后,仍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职。由于桂南会战失败,蒋介石有意把全都责任推到白崇禧个人身上,在庄严的柳州军事会议上宣布给予白降级处分,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桂系的沉重打击。白崇禧满腹冤气,无处申诉,从此他致力于军训部工作,以后的许多战役,如1941年秋的所谓第二次长沙会战和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1942年的远征军战役、1944年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改变初衷,李白决定苦挣到底7月13日蒋介石由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仁、白崇禧为广西绥靖正副主任。意示他在解决广东问题后,依旧保持广西现状。当时黄旭初、刘斐正在广州同陈济棠举行了两天的会议,准备即日返邕。白崇禧特电告黄旭初。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我国历史上一向就很有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段。那时桂林曾一度成为当时西南一带的革命文化中心,军事、政治重镇。桂林之所以会一度取得这样重要的地位,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客观方面,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国民党政府迁移到重庆,因此同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安徽、上海一带的联系,都要通过桂林,甚至经香港等地与国外的联系,也以走广西这一路比较近便。其次,当时国民党内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坚持抗战和支持抗日民族  相似文献   

5.
政坛回忆     
第六章从台儿庄大捷到昆仑关之役一、军事委员会的改组1938年,抗战进入第二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在武汉进行改组,取消第一至第六部,改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何应钦以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白崇禧以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直到此时,白崇禧才依照军委会的编制,成立他的副参谋总长办公室,以王鸿韶为主任,我任秘书,这是我从欧洲返国后第一次担任的职务。军委会政治部部长是陈诚。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论资排辈,周恩来先生应当是革命军政治工作的创始人:当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他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而陈诚那时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6.
鹿地由重庆到桂林,首先拜访了参谋处,同吴石交谈。并从廖济寰那里听取了收容所的概况。鹿地住在军事委员会招待所——乐群社的宿舍,用电话同麻生哲进行了联系。麻就跑来跑去,把装订好的报告书、调查表等象小山一样都搬过来。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间武汉沦陷,当时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机关——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第三厅,经长沙向大后方桂林、重庆撤退。我在第三厅宣传处工作,长沙大火后,于1939年春到达桂林。桂林虽经日机轰炸过,但还不是日寇直接进攻目标,因此,呈现出一派战时畸形繁荣景象。由上海及武汉向西南后方撤退的许多机关、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这里留下,以确  相似文献   

8.
出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主张设置大本营未被接纳白崇禧8月4日到达南京以后,各地军政大员和冯玉祥、刘湘、龙云以及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林祖涵、叶剑英等相率(艹泣)京,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芦沟桥事变以后,日寇已经占领了北京、天  相似文献   

9.
桂邕之行1940年10月下旬,白崇禧要我带两封亲笔信到桂林,一封是给程思远的,谈他的家事问题;一封是给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黄旭初,广西容县人,毕业于厂西陆军速成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和白崇禧、黄绍竑同在马晓军邵下共过事,二十年代初又在李宗仁的定桂军当过参谋长。以后,他在桂系军队中当过旅长、师长、军长。1931年当广西省政府主席,并兼国民党广西省党部主任委员,成为桂系的第三号人物。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前后近二十年。是国民党任期最长的一个省主席。为什么黄旭初能当广西省主席这么久呢?主要是他对李宗仁、白崇禧忠心耿耿,且在两人之间不偏不倚,均唯命是听,从无二  相似文献   

10.
回到广西我偕黄旭初从南京乘飞机回到桂林,已经是秋凉时分,但南国的天气仍然很炎热,游子归来的心更热。在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白崇禧又谈了一次话。他吩咐我,回广西要好好地观察一下那里的政治、经济情况。他说,“把广西建设好,仍然是我们(指桂系)事业的基础。”他要我同黄旭初及他手下的人好好商量。我劝他此时国共纠纷有增无减,不如借题出国考察,周游列强,可增加见识,也可广交朋友,一二年后再回来。我并具体建  相似文献   

11.
桂林“八办”是创建桂林文化城的领导者沈奕巨1938年10月武汉弃守,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与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同车南撤时,达成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的口头协议。11月中旬原武汉“八办”部分工作人员到达桂林,租赁桂北路138号成立桂林八路军办...  相似文献   

12.
廖磊传略     
廖磊,字燕农,广西陆川县清湖乡上坡村人,1891年(光绪十七年)2月2日生。幼年时家贫,仅在私塾读过三年书。1906年,廖十六岁,到桂林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二期,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先后期同学。1911年在桂林陆军小学堂毕业,转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第二期。是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廖磊与陆军中学第一、二期同学一起组织学生军参加起  相似文献   

13.
桂系及华中部队全部就歼1949年11月19日午夜至20曰凌晨,白崇禧拒绝了我的最后劝告,当天上午,他飞往南宁;下午,我被送往柳州;翌日,白的“华中军政长官部”及其直属官兵,亦往柳州撤退。22日,桂林解放。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对在广西境内的桂系及华中部队五个兵团完成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态势。在西南,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13兵团,沿黔桂边境迂回前进,已占领了金城江;南面,二野的第4和15兵团的一部进至粤桂边境的廉江、茂名、信  相似文献   

14.
程思远同志的《政坛回忆》第七章第七节《李济深的动态》,有些材料与史实有出入。现根据狄超白、胡希明、唐章、李镇靖、陈残云、万仲文等同志的回忆材料和当时的《新华日报》等报刊的文字资料,作如下订正。1.《政坛回忆》说李济深先生“1944年2月,曾出席南岳军事会议,后去柳州和中渡参观水利、农场和矿业。6月,桂林疏散,他才回到苍梧原籍。”李到柳州和中渡参观,确有其事,但就李这段时间的整个活动来说,这是次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李拒绝赴渝履新,而留在桂林,是要对抗日救亡、保卫家乡有所作为。具体来说,他做了下面几件有利于抗战的事:一是支持了西南剧展,李担任名誉会长,利用他的社会地位减少各方的阻力,使历时三个月又五天的进步戏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同意田汉同志的建议,由李出面组织有柳亚子、龙积之等人参加的“长老团”,并以该团名义,发动一个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献金劳军运动;三是参加田汉组织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与柳亚子,龙积之等乘坐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学术论坛》1981年第5期读到杨铁如同志写的《李济深在桂林二三事》一文后,使我知道了当年发生在桂林的追捕给新四军汇款一案的当事人得免于难的内情。我是此案中敌人追捕的当事人,现对此事略作补充。1940年秋,我们从重庆来到桂林。我爱人邵公文是生活书店总店调他来负责桂林分店工作的。我们初到桂林,就在离生活书店不远的三户图书社楼上暂住。三户图书社是冯玉祥将军和生活书店合办的书店,经理是贺尚华。1941年初夏,组织上安排我在三户印刷厂工作。  相似文献   

16.
桂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历史上。这一地方集团有二:一是以陆荣廷为首,属于北洋军阀政府的旧军阀范畴,人们一般称之为“旧桂系”;一是以李宗仁、黄绍雄、白崇禧、黄旭初为首,属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实力派,即国民党桂系,人们一般称之为“新桂系”。国民党桂系前期(1925-1930年)的主要领导人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即李、黄、白时期;中后期(1931—1949年)的主要领导人是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即李、白、黄时期,本书所写的仅限于国民党桂系。  相似文献   

17.
白崇禧就任桂林行营主任期间,曾爆发了两场比较大的战役,一是1939年9月的所谓第一次长沙会战。一是同年冬的桂南会战。这两个战役是日寇占领武汉后企图打通粤汉线和切断我国与越南的国际交通进而威胁我整个西南的攻势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桂林石刻     
“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这是人们对桂林石刻的赞誉。桂林石刻,分布在市内山岩名胜石壁上,多属摩崖。据不完全调查,桂林现存摩崖碑碣近两千件。从石刻时间来看,上起南朝,下至清代,以宋、清两代最多;从形式来看,有诗词、曲赋、对联、榜书、佛经、题名、题记等十多种;从内容来看,涉及到中国社会一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  相似文献   

19.
桂林石刻,是桂林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说:“唐宋题名之渊薮,似桂林为甲。”清陈元龙评价更高他说:“看山如观画,游山读史。桂州岩穴奇,石刻穷秘诡。岂惟考岁月,直可补载纪。”事实也是如此,桂林石刻的内容十分丰富。数量上据粗略统计,达到一千五百件以上;形式上,以诗歌、题名,题字为最多,约占三分之二;内容则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政治  相似文献   

20.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讲演后,为了统一全体干部、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党中央决定立即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论持久战》单行本,并向武汉,桂林等敌后国统区发行,以影响国民党各战区将领接受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整个抗日战争需要遵循的战略战术思想。1938年8、9月间在武汉,周恩来为了对桂系将领白崇禧进行诚挚、坦率的统战工作,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亲自将《论持久战》单行本送给白崇禧,叶剑英也亲自向白详尽地解释了这一著作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意义。白崇禧对《论持久战》的立论与见解很佩服,在商得李宗仁的同意后,便将这本书印发给桂系师长级以上干部阅读。然后,白又以国民党军副参谋总长的身份,根据《论持久战》中的观点,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报请蒋介石批准,遍发全军,作为“对日作战方针”。基于《论持久战》这本著作在国内的影响,为了扩大它的影响范围,周恩来拟将《论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