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级问题在美国有无意义?由于纯粹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模式并不完备,因此,也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答案.这些答案既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模式的修正,也包括否认当代阶级问题这类议论.上述分析所引起的争论具有两大特征.首先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二者都认为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明确.其次是,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阶级结构方面,而对阶级的主观成分却较为忽略.本书力图重新分析社会阶级.第一,我们要尽量排除那些限制性假设,而大部分有关阶级的争论都是根据这些假设推断出来的.第二,我们要重新注意对社会阶级的主观解释,这是因为,如果不注意阶级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则无法评价阶级的含义与现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关于阶级、阶层、集团的研究,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群体的研究。文章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知识地位、社会保障和子女发展机会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20个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利益群体形成的原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和形式,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机制,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其协调途径等问题。作者指出,改革的实践,给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面对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徐建新 《日本学刊》2001,(4):124-136
一、身份等级与阶级在分析日本早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时 ,等级和等级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称为“身分制” (中文译作身份制 )。在日本 ,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 ,因此 ,身份即是等级 ,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所谓身份等级 ,主要是指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阶级与身份等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经济的范畴 ,后者属于社会的、政治的范畴。具体说 ,在阶级社会中 ,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等级和阶级的本质都…  相似文献   

4.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 ,与 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 ,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 ,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 ,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与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6.
夏禹 《社科纵横》2010,25(4):18-20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及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涵入手,在阐述了由于时代变迁而导致的西方国家阶级阶层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面临的时代挑战,最后指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仇立平 《社会》2006,26(4):23-42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三种取向或范式,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层在关系型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并根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理论对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占有关系的命题作了简要说明;由此形成了当代中国四大阶级:管理者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和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者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但是承认阶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阶级对抗甚至暴力革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阶级冲突将走向阶级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去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应如何分析,划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结合起来研究,这些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多年来一直在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其中对于确定工人阶级的定义,特别是确定小资产阶级(即所谓“中产阶级”、“中间阶级”、“新小资产阶级”、“专业-管理阶级”等)的定义问题争论得最多。西方学者所说的阶级结构的概念,实质上就是如何确定资本主义社会特定阶级的定义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确定划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核心问题。但是,把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定为社会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并不意味着把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等同于或简化为阶级对立。社会结构不单表现为阶级结构;社会差别超越阶级差别,进一步决定着社会结构。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其他各种差别,就其社会质量而言,也都是由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尚存的阶级及阶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差别贯穿一切阶级和阶层,并反过来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差别的逐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关于新阶级的议论很多,其原因在于,新阶级的突然发展壮大及其在政治上的新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社会结构方面的基本变化之一。新阶级的发展有三个原因:一是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一些马克思主义评论家不仅坚持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对社会阶级下过明确详细的定义,而且认为在马克思的不同著作中关于社会阶级的论述是不同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其实,在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应该注意在不同的研究范围使用不同的分析。关于社会阶级的论述,有些是抽象的分析,分析构成一种生产方式的基本成分、模式和思想类型;有些则把阶级作为构成一个具体社会结构的特殊成分来分析,或者甚至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因素来分析。在马克思的分析中不受时间限制并具有普遍意义的不是具体的分析,而是关于社会阶级对立等普遍规律的分析。而马克思的某些命题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14.
从不久前开始,中国对教育社会学发生了兴趣,并出现了这样的议论:社会结构决定着教育制度的结构,而教育制度的结构通过培养干部而对社会结构发挥影响,反映与改变着社会结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教育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各阶级和各社会集团趋向接近(这一功能在普通教育制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2.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在这方面,首先是职业教育制度在发挥作用);3.青年的社会移动。  相似文献   

15.
林霞 《探求》2001,(6):27-29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陶岳潮 《浙江学刊》2002,4(6):218-22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没有过时 ,但必须发展和创新 ;阶层分析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提升 ,但不能取代阶级分析 ;只有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结合起来 ,才能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群体结构变迁 ,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胡小燕 《社科纵横》2007,22(7):57-58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有很大不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坚决批判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否认阶级存在、抹煞阶级矛盾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主义的解释从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结构的模式在苏联文献中占统治地位,其主要内容是:苏联社会没有对抗的敌对的阶级,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组成苏联社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友好合作的。苏联社会存在阶级,但不存在分层与阶级对抗。斯大林忽视了阶级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一个阶级利用另一个阶级的劳动的可能性。斯大林的观点阻碍了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的复苏五十年代末,苏联社会学开始复苏。关于社会结构的研究分为两类:意识形态的描写与经验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在十月革命70周年出版的这部书中,作者Γ.М.阿基别科夫首次试图全面阐述工会运动的革命阶级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施过程。这部具有很高理论水平的专著,是作者在研究国际工运史与理论的各种迫切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果。这本书的首篇在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工会的实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见解。作者令人信服地展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用资本的所有制作为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因素,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认为这样一个阶级定义适合于用来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阶级结构,那就有问题了.例如,二十年代苏联学者发现,用这个阶级定义去分析亚洲社会,就遇到很大困难.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封建领主之所以取得权力和大部份剩余产品,不是因为他是财产所有者,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官员.因此,封建中国的官吏是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引起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