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晏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4):41-46
义和团事件是清王朝垮台之前所处理的一件最重要的政治突发事件。慈禧太后及其满族亲贵、李鸿章、张之洞成为担待这次历史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三方之中,张之洞无疑居于核心地位。不幸的是,张之洞的个性与信念之中存在着不可挽救的缺陷,使他临大任而不能有大作为。通过庚子议和一事,我们看到张之洞形象的另一面:一个虚张声势好为大言、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张之洞;一个长于务虚、短于务实,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张之洞。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张之洞做出的是一种自保、谗佞的选择,既不敢对外抗争,也不敢对内力争,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近代中国无可奈何地进一步沉沦。清政府最后虽然度过了这次政治危机,但也耗尽了它自身的力量和人们对它的信任。随着清王朝的垮台,张之洞个人的事业和抱负也完全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对中学固守儒学的"纲常"理论,以政教相维为基础,力倡"忠教爱国"的中学,以达"保国、保种、保教"的目的;对西学,他主张在某些方面学习西学,以"开风气",使清政府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对中西学的关系,他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西学补中学之不足,以中学来衡量西学。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在学习西学、引入西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但他同时又固守封建纲常和封建君主制这一最后防线,有悖于历史潮流,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从《时务报》看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甲午战爭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仁人志士,揭橥变法图存的大旗,创学会、兴学堂、办报刊,以期广结同志,倡开风气。对于维新派的这些活动,统治阶级当权派中有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与赞助。张之洞就对《时务报》表示了特别的热情。考察和剖析张之洞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有助于客观评价他本人乃至整个洋务派在维新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伯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36-38
《书目答问》 ,作为清末版本目录学名著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但却很少有人从教育思想的角度 ,认真审读这部著述。本文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入手 ,结合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对该书进行研究———《书目答问》绝不只是一份备考应试的书单 相似文献
9.
赵晓春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9)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相似文献
10.
孟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正> 张之洞(1837—1909)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为官40余年(1863—1909年),其中有三年(1881—1883年)是在山西渡过的(任山西巡抚),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张之洞整个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此之前的十八年,张之洞所担任的官职主要是: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翰林院庶吉士、四川学政、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衔。 相似文献
11.
12.
13.
吴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首先应明确的是学校应是孩子成长的温床 ,应把自信还给学生。素质教育是对社会需求的一次审视与认同 ,是学以致用。提倡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才会保证国力的强盛和文明的发展 ,才会使教育昌明之路越来越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18年,致力于湖北新政建设,使得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湖北区域发展出现兴旺局面,成为全国的示范之区。总结他在湖北的一系列作为,可归纳为识势、谋政、理财、用人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其成败得失,对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叙张之洞与武汉科技大学的关系,重点揭示张之洞与武汉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呈现出一百多年来一脉相承的钢铁情缘,同时又展示了张之洞作为一个近代教育家与今天的武汉科技大学在校训精神、办学理念方面存在的传承与弘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