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全球日益关注的社区安全减灾建设入手 ,系统地探讨了国外成功的社区安全建设途径 ,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社区安全模式建构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一个富裕程度的概念 ,还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追求的是物质、精神、生态、安全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 ,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除了经济指标外 ,还必须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人文指标。本文从国家大安全观分析入手 ,通过现存的灾害态势 ,提出了小康安全建设的新构想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金磊 《南都学坛》2006,26(3):116-120
联合国所倡导的“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并与政府组织合作,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协调和整合各社区,使它们与整个国家的生活合为一体。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其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托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实施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应编制防灾规划,要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建设应急反应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公众安全防灾文化教育。我们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要注意安全社区预案与防灾规划的结合,同时要尽快选择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唤起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国内外关注的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发展现状,研究了对中国正兴起的安全社区建设与规划有借鉴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防灾减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都有特殊重要性。社区是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的最基层管理组织,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为构建系统的、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体系,北京针对其自身的灾害风险类型及特点,在探析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的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应明确农村社区灾害风险,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减灾基础设施,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活动,提高社区综合防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长亮 《社区》2005,(20):14-15
亚洲是世界上灾害发生最频繁、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上世纪最后10年,亚洲发生的自然灾害数占全世界的43%,因灾死亡人口占全世界的80%。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2005年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1630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335万人,全国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630亿元  相似文献   

7.
美国减灾型社区建设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日益关注的社区减灾建设出发,解读了减灾型社区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美国政府构建减灾型社区的背景及经验。从伙伴关系发展、风险和灾害评估、减灾项目、公共教育和信息四方面,阐述了减灾示范性社区及其建设效果,提出构建我国减灾型社区应重视社区层面的减灾建设、社区减灾规划建设、社区减灾资源配置、社区减灾队伍建设和社区减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类对待灾害态度的最大问题已不是该不该改变,而是如何全面、坦率及心甘情愿接受永续社区发展理念并进行积极改变。永续社区减灾理论架构包括减灾模型、复原模型及结构认知模型,遵循七个基本准则即环境敏感区保护管理、环境容受力分析、社区安全环境与风险评估、绿建筑技术与生态工程应用、社区共识与资源开发管理、社区资源永续利用和全面参与等准则。永续社区减灾计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预警系统设置、建筑管理与检验、紧急救难及医疗系统、危机管理指挥系统、脆弱度及回复力评估等。虽然这一理念遇到了如何促使社区居民参与、规划与执行相关政策,如何从社区管理层面实现减灾目标及如何对社区最脆弱群体进行公平治理等挑战。但无庸置疑,它有利于将国家层面的永续减灾愿景落实在社区层面,有利于促使传统减灾理念和方式进行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对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灾害的防治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而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供给与农业灾害的防治紧密相关。据此以湖北省27个行政村的517份农户问卷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载荷分析法选取了农村社区治理中影响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的14个因子,并进行了归类。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SEM)确立了这些影响因子与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之间的路径图及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管理能力、减灾政策支持、民主决策、集体行动力等因素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有正向影响,经济建设水平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有负向影响;村民素质对减灾公共品供给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瑶族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及生活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瑶族对自然环境条件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因此瑶族人民对环境的重要性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总结形成了一套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体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知识,并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在应对自然灾害、实施减灾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对以宗教信仰、禁忌习俗为核心的文化措施减灾也给予了足够的承袭。  相似文献   

11.
"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我们的祖先把追求"小康"、"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在现代化大潮中,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面向小康社会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资源未来供需平衡分析与水环境演变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对水安全态势进行了预测与辨析;然后从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需求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贸易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政策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和水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6个方面,研究了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框架,并初步探讨了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三个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和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本文立足基本国情,从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主要重大关系入手,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拟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内容、特征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康社会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的指标,而且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指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基数不实、来源不稳定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社区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与对和谐社会的深入理解,社区对人的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那么,作为社区建设最重要一环的社区文化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在分别阐述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旨在为和谐社会框架下发展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困境及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江苏省面临着能源紧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能源问题,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是江苏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实现、维护、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事业。要实现这一伟大事业 ,必须搞好党的建设。为此 ,笔者分析了搞好党的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并就在新形势下搞好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