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论西夏谏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谏官制度是西夏专制君主政体的构成部分之一 ,西夏谏官的主要职责是规劝君过、劝谏皇帝过失。本文根据西夏文和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 ,探讨了西夏谏官的职位设置和职级 ,以及谏官的谏诤范围、职责和有关处罚规定 ,通过列举西夏谏官的谏诤实践 ,阐述了西夏谏官在西夏建国前后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通过实践阐述了西夏谏官制度消极的一面 ,从而得出结论 :纳谏者兴 ,拒谏者亡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又因处在祁连山与北面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形成一条长千余公里、宽百余公里或几公里的狭长地带,恰似一条长廊,故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的历史见诸史载甚早,在《尚书·禹贡》篇中,我们即可见到它的身影。但是它的历史丰碑直到汉武帝兵败匈奴,建置四郡(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时,才开始真正奠基。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宜农宜牧的自然环境,使它成为汉唐时代的腹心地区——关陇的屏卫以及东西交通的咽喉孔道。即所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所以汉唐统治者历来重视经营河西,把经营河西视作以固根本的国策。经汉唐统治者的惨淡经营,更赖有河西人民的辛勤耕耘,使这片远寓中原的边塞地区,到唐天宝年间与陇右军镇一道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呈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景象。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夏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在认识上出现了几种观点,有的人认为西夏是“地方割据政权”;有的人认为西夏是“民族政权”;有的人认为汉民族可以建立王朝,党项族也可以建立王朝。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党项族早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早已归附了代表当时中华民族的大多数的汉民族政权,并纳入了当时统一的版图。北宋中期,李元昊煽动党项族勾结契丹,从北宋王朝分裂出去,背离中华民族大家庭,另建西夏政权。用巧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西夏政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分裂叛乱集团。要弄清楚西夏政权的性质,必须客观地去追溯党项族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类型,对于当前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西夏立国如果从1038年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到1227年末主南平王晛力屈投降蒙古为止,首尾190年;如果上溯到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则立国347年(公元881——1227年)。如所周知,辽立国210年,金120年,宋320年。两相比较,则西夏比辽、金和宋都长。在西北边陲立国如此长久,往往为后世学者所惊叹。如为吴广成《西夏书事》作序的赵逢源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钺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隅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②  相似文献   

6.
十三世纪初,蒙古部乞颜氏酋长铁木真,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南起阴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于一二○六年创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成吉思汗所统治的漠北地区,“隔以山谷,雍以沙幕”,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生活极需的农产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资。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代表草原游牧贵族利益的成吉思汗,乃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正当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向外扩张之际,在我国漠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正处于几个封建政权同时并存,相互掠夺、连年征战的分裂时期。在黄河流域,河套以西有党项拓拔氏建立的西夏国,河套以东,先是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辽国,后有女真完颜氏建立的金国;在今  相似文献   

7.
西夏以佛教为国教,寺院林立、僧人众多,政府与僧团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政府崇佛政策的支持下,为西夏寺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本文主要从不同阶层的施舍、寺院买卖兼并土地、高利贷经营、宗教活动、纳钱度僧和亡故僧尼的部分财产施入寺院等方面对西夏寺院经济来源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西夏的历史分期及其立国方针的转变,略陈管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关于西夏史的分期,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大段落和八个小阶段。现分述如下: 第一大段落,自881年至1083年,首尾150年。这是党项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割据政权,以及为西夏立国的奠基时期。这个大段落又可分为两个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一部分由语言来体现和表达,而且语言中无处不显示出文化的存在.有时文化的不通比语言的不通带来的隔阂更大.所以说,从宏观上讲,单靠纯语言教学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辽、金和西夏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和平 《中州学刊》2002,(3):107-110
尽管辽、金和西夏的文化并不发达,但绘画艺术却一枝独秀,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绘画的题材、表达的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百,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比却表现出某些不同之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民族自身的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夏归明人即指投归北宋的西夏政权统辖下的人口。作为削弱西夏的一种手段,北宋政府不仅在宋夏矛盾激化时大肆招诱夏人,而且在宋夏关系友好时期也暗中接纳归附夏人。招抚归明人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夏,但却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传统的“五德终始说”和“三正”的理论,勾稽西夏文资料、汉文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首次对西夏的“岁首”作了论证,认为西夏王朝建立后,确曾改易正朔,采用殷正,“以十二月为岁首”,这是受其在五德中的行序金德决定的。文章最后揭示了西夏“以十二月为岁首”的政治内涵,认为西夏此举是标榜以大唐王朝的土德为续统而属金统,意在显示与其他并立政权的对等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西夏藏传佛教对元代藏传佛教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的盛行,为元代藏传佛教的东传和流行起到了桥梁和基地的作用。元朝政府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了西夏对待藏传佛教的宗教政策以及西夏的藏传佛教制度,西夏藏传佛教在佛经流传、修行仪规、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也对元代藏传佛教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杨琏真加为代表的元代河西僧人,对推动藏传佛教在元代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夏官服制度是以党项民族服饰为基点,融合唐宋(汉)、吐蕃(藏)、辽(契丹)、金(女真)、回鹘、鲜卑等民族服饰而成,尤其是受中原官服制度影响颇深。西夏官服可以说既是党项民族服饰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整合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结果。本文在全面介绍西夏官服制度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大系统之中,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西夏官服广收博采、兼收并蓄、蕃汉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夏的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审判管辖、判案期限、取证、刑讯以及申诉与终审等等。审判管辖主要是级别管辖 ,判案期限则根据案件轻重来定 ,人证与物证是判案的重要依据。刑讯逼供是在证人所言与告者同 ,但仍“不肯招承”的情况下使用 ,如果滥施刑讯 ,拷囚致死则要治罪。重大案件的终审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如果有司未奏裁而擅自判断 ,将依律承罪。  相似文献   

16.
西夏的和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与辽、吐蕃、蒙古共进行过6次和亲。其目的,一是借助外力发展自身势力,对内巩固统治,对外结成军事政治联盟,增强向外扩张或抵御外侮的能力;二是通过双方统治者之间的联姻建立罢战言和的关系。利用温情脉脉的婚姻为冷峻的政治利益服务,是西夏和亲政策的实质和内在动因。10世纪至12世纪中国版图上几大政权分足鼎立的复杂的政治格局,则是其和亲政策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西夏的和亲活动表现出三个特点:每逢政治军手上遇到困难时,总是以积极主动的和亲作为寻求外援或化敌为友的主要手段;除对蒙古外,西夏通过和亲所建立的对外关系要高于臣属关系;西夏运用和亲政策灵活多变,时用时弃,在其外交史上增添了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按其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主要矛盾在起作用,依次是宋辽矛盾、宋夏矛盾和夏金矛盾。  相似文献   

18.
西夏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西夏国当时的疆域划分为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与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横山至天都山山界五大块,并就这五个不同的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这样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西夏立国长久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西夏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族传统的经济部门,在西夏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察、分析它的发展状况,对研究西夏经济史与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不无裨益。公元6世纪后期,党项羌人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及与陇蜀交界的山地草原地带,过着“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织犛牛尾及(羊左)(羊历)毛为屋”,“不知稼穡”的单纯游牧生活。唐初,迫于吐蕃的强盛,他们内徒到秦陇交界的庆州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银、夏、绥、宥诸州。这里虽然是比较贫瘠的山地与沙漠草原地带,一般不宜农耕,但秦陇交界山岳起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抗战时期林基路对新疆文化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军阀盛世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从延安向新疆陆续派遣了100多名干部,帮助盛世才政府建设新疆。林基路就是这诸多中共干部中的一员,他先后担任过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教育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林基路在新疆工作期间,积极贯彻执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新疆大力发展以抗战为主题的文化教育事业,推动了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仍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