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姑苏文庙东廊有林则徐所书《大唐中兴颂》(楷书石刻),见后若有所思:林公何以书于道光乙未夏六月?林公书此又何以未载于日记?林公何以以“天宝遗事”耿耿于怀? 考林公《日记》,粗知林公作书分三种情况: 兴之所至,鬱之所结:前者如于江苏巡抚任上诗酒雅集之诗友唱和;后者典型的便是钦差大臣被罢免之后,1840年古历十月初八至十一月几乎日日之“竟日作字”。  相似文献   

2.
《册府元龟》卷694载:“韦伦为商州刺史,兖、荆、襄等道租庸使,会襄州裨将康楚之、张嘉延拥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又《旧唐书。穆宁传》说:广德初,“河运不通,漕輓由汉沔至商山,达京师”。《全唐文》卷784《秘书监穆元堂志》也说:“于时周郑路塞,东南  相似文献   

3.
反动阶级愚弄人民的“启蒙教材”《名贤集》,从头至尾浸透了孔孟之道的毒素,贯穿着一条顽固守旧,复辟倒退的黑线。《名贤集》里写道:“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意思就是:经常克制自己,谨慎地遵守法度,苦读孔孟的四书五经,必然达到恢复周礼的目的。地主资产阶级吹捧《名贤集》,刘少奇之流贩卖《名贤集》,全是因为它有反对政治革新,妄图恢复周礼,维护反动统治的政治内容。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孔老二,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社会,歇斯底里地叫嚷“克己复礼为仁”,竭力美化腐朽没落的西周奴隶社会,表示自己死心塌地地要“从周”。但是,历史车轮不能倒转,孔老二梦寐以求的西周奴隶制不但没有挽救过来,自己反倒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带  相似文献   

4.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七月,辞弃了华州司功,举家迁移入蜀。纵观杜甫一生,弃官西游是一个大转折。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弃官呢?对此,新、旧唐书所说略同。《新唐书·本传》说: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因为新、旧唐书把杜甫弃官西游的原因归结为“关辅饥”,所以后代研究杜甫的专家,如清代钱谦益的《少陵先生年谱》,仇兆鳌的《杜工部年谱》,杨伦的  相似文献   

5.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6.
《大唐六典》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条云:“《汉书·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执政,复为中尉。晋、宋、齐、梁、陈并不置……”。《通典》卷二十八《职官》十“左右执金吾卫”条云:“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三国会要》卷九《职官》上“执金吾”条云:“魏建国,置中尉,黄初元年,改执金吾。”  相似文献   

7.
春秋中叶以前,奴隶主贵族内部的“明贤良”(在贵族中选举能者治政),可谓先秦“尚贤”思想的先驱;春秋末期孔子的“举贤才”,是这种思想的一大发展,它第一次使“尚贤”跳出了贵族小圈子。但对于孔子“举贤才”的标准问题,以往论者却毁多誉少。毁者主要观点是:“孔丘‘举贤才’的具体要求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北京大学编《中国哲学史》)史实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在《“天下为公”原义新探》(载《文史哲》1984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礼运》“天下为公”的“公”,是汉初新道家的“公”,是公正、公平之公。郑玄训它为“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不过,郑玄之所以训它为“共”,应该事出有因。这里想作点补充说明。《说苑·至公篇》:“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汉书·盖宽饶传》记盖宽饶曾引《韩氏易传》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相似文献   

9.
“廷杖”考     
“廷杖”,就是皇帝在殿廷、朝堂之上杖责臣下。“廷杖”究竟始于何时?明代朱国祯云:“廷杖始于唐玄宗时。”“又起于隋。文帝本纪称殿庭挞人,此其徵也。” (《涌幢小品》卷12廷杖条)《明史》在卷95《刑法志》中又云:“廷杖之刑,亦自(明)太祖(朱元璋)矣。”张善诚同志在他的《评忠君道德》(载《哲学研  相似文献   

10.
<正> “任人唯贤”语出《尚书》:“立政任人”和“任官唯贤材”,是相对于贵族政治下的“任人唯亲”而言的。在封建官僚政治的时代,统治者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任人唯贤”的,但从历史的整体来看,在个人独裁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实现“任人唯贤”;“任人唯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变成任人唯亲,任人唯忠。由个别人或少数人任命贤者,往往是不得其贤的。  相似文献   

11.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2.
陈卫星 《江淮论坛》2009,(1):155-157,179
《坛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不仅全面反映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惠能人佛门、得真传,以及广弘佛法的经过。然《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颇多疑义,多以为作伪而成。但是从九江和的黄梅历史沿革来看,唐代的所谓“九江驿”可能并不在江南而在江北,即今天湖北的黄梅县境内;《坛经》演变史上最早的古本之一《曹溪大师别传》的相关记载,亦可证实这一点。以“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来证明《坛经》及相关史料的真伪,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13.
明汲古阁刻本《六十种曲·四贤记》凡38出,叙元代乌古孙泽、妻杜氏、妾王氏、子良桢一家四人忠孝节义事。此本传奇,系万历间江苏昆山鹿城人狄玄集所著;明代吕天成《曲品》著录云:《四贤记》,《辍耕录》中,载此乌古保事,内配最贤,可以风世。吴书荫先生笺注说:查今本《南村辍耕录》,不载此事,或为吕氏所误记。(《曲品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毓贤多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评价毓贤,我认为值得重新考虑。本文拟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关系及其对毓贤的影响这一角度,对义和团运动时期毓贤的功过加以剖析和辩白。支持义和团并非阴谋欺骗毓贤承认义和团“是自保身家”(《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二辑44页,以下简称《义丛》)的合法团体,采取“抚”的政策。史学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义和拳发展壮大,毓贤无力镇压,乃采取阴谋欺骗利用;有的则认为这是从内部腐蚀和涣散义和团的恶毒策略。历史果真如此吗?东抚任内对义和拳的态度。一八九九年,平原拳教斗争开始时,参加仇教活动的拳民为数不多,地方当局并非无力镇压。署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11月出版的《中华美德贤文》,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范,与广东省的《新三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新时期道德建设,有着颇大的现实意义.一、《中华美德贤文》的内容与特色《中华美德贤文》以《增广贤文》为基础,以讲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原则为主,重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理想和境界塑造.它删除了涉及封建迷信、唯心论、宿命论等消极因素.全文立足于现阶段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对某些含封建、落后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造,还增加了敬业、国格、人格、公平竞争等当今更强调的道德观念.全文约有360句采自《增广贤文》,对传统贤文修改约80句,从其他典籍筛选及新创补的约40余句,达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目的.该书有四大鲜明特色:(1)熔古今美德于一炉.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丰厚文化积累,其中传统美德经过历代先贤的智慧总结,化为琅琅上口的名言俊句:如“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在对古代贤文作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处理的基础上,又吸收大量流传于百姓中的“今时贤言”.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生能有几回搏、莫让年华付水流”,“守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等.  相似文献   

16.
《尚书》屡见“越某日”。如“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召诰》)“甲子,王乃洮頮水……,越翼日乙丑,王崩。”(《顾命》)对“越某日”的“越”,古注有三说。或释“逾”(蔡沈传),或释“及”(王引之《经传释词》),或释“于”(孔颖  相似文献   

17.
李密《陈情表》;“臣是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等注本注云:“逋慢,有意规避,怠慢上命。逋,逃脱。慢,怠慢。”按:“逋慢”当是近义词的并列。逋,《说文》:“亡也。”后引申为“稽迟”“拖延”之意。《广雅·释诂四》:“逋、迟也。”《山海经·南山经》:“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注:“东北风为条风。《记》曰:‘条风至,出轻系,督逋留’。”《淮南子·天文篇》作“条风至,则出轻系,去稽留。”“逋留”即  相似文献   

18.
“新乡贤”是指当代乡村社会中有德行、有才能、有威望,热爱乡村并且奉献乡村的贤达人士.在二十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乡土小说中,就涌现出了许多书写“新乡贤”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新乡贤”的生成路径、现实困境以及蜕变的可能与轨迹都做了细致的揭示,既有理想的建构、理性的审视,又有冷峻的批判,表现出多元化的创作立场与丰富的叙事面貌.“新乡贤”叙事的意义不仅在于塑造了新的农民形象,而且对于当下乡村发展与文化建设而言,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与刘禹锡,在中唐时期,是两位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基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两人结成金兰之谊,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有一段嘉话,辉映千古。柳史称“河东人”(《旧唐书·本传》),是称其祖籍,其实柳生在长安,长在长安;刘史称“彭城人”(《旧唐书·本传》),是称其郡望,其实刘生在苏州,长在浙右一带。  相似文献   

20.
释“庸态”     
据《史记·屈原列传》,知《怀沙》为诗人绝笔。《怀沙》云: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自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均失解。王逸云:“言邑里之犬群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群聚毁贤智者,亦以其行度异,故群而谤之也。”又云:“庸,厮贱之人也。言众人所谤非杰异之士,斯庸夫恶态之人也。”后世治《楚辞》者多宗其说,无新阐发,实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