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 世纪是拉美出口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有关国家的自由派政府实行了类似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改革政策,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对印第安人村社土地实行了私有化,但并没有完成农业资本主义的改造,原因是自由派代表了从事出口经济的大地产主的利益,改革没有触动半封建的大地产制  相似文献   

2.
委托监护制是西班牙征服拉美初期实行的一种奴役印第安人的制度。苏联学者将这一制度描绘成与欧洲中世纪采邑制相同的制度:“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面居住的印第安人一起分派给殖民者,殖民者有权强迫印第安人为自己种地。”国内学者有的直接将委托监护制译为“大授地制”,有的则将它说成是“封建的大地产制”。近年来通行的世界史教材中多是将其说成是分配土地和印第安人的制度,或将其说成是“大授地制”。笔者在学习和研究拉美史的过程中,发现上述说法欠妥,有必要给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农业生产中,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小家庭农场处于附属地位。雇佣制大农场制度的兴盛,与当时经济形势,土地过于集中的大地产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后半期,随着经济形势改变、大地产制的衰落,雇佣制大农场逐渐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30年代前,欧美学者认为委托监护制是土地和劳力的制度,随着王室对监护权世袭的确认,监护制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大庄园制。但30年代以来,S·萨瓦拉和 L·B·辛普森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认为根据王室的法令法律,监护制与土地无关,监护权本身不含有对土地的赐与,这是一种贡税和劳力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削弱为一种仅基于贡税的恩俸形式。这一观点迄今在欧美史学界已占主导地位。萨瓦拉和辛普森的观点使拉美大地产的演进出现断层。这个断层是否真正存在呢?法律上没有土地的委托监护制和基于土地的大庄园制之间是否存在延续性呢?笔者认为,这个断层仅仅是法律上的,在实际进程中委托监护制与大庄园制之间存在着延续性。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4世纪雅典土地所有制状况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 4世纪 (迄前 3 3 8年 )雅典的土地所有制与公元前 5世纪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土地占有未出现猛烈集中 ,更未形成大地产制 ,城邦土地所有制仍然是比较稳定的中小土地所有制。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 ,阿提卡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大地产的形成 ;其次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存在的可供兼并的土地并不多 ;再次 ,从法律上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最后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人带来了严重灾难 ,使雅典公民的财力较战前大大削弱 ,从而削弱了他们兼并土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反英的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人民在争取政治上的民主的同时,也在社会经济战线上展开了争取民主改革的艰苦斗争。这个问题分以下三个方面叙述。(一)向大地产制及封建残余开火,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斗争向半封建的大地产制开战,是与美国人民反对效忠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当美国人民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地打击英国殖民军的时候,人民群众也不得不和内部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论墨西哥的债役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役农制是理解拉美大庄园性质乃至整个拉美社会性质的钥匙。以往国内史学界的流行观点是,拉美大庄园广泛实行债役农制,是“奴隶制的隐蔽形式”,进而断定拉美大庄园是封建庄园,而封建庄园又成了拉美社会封建性的基本特征。但这些观点多缺少充分的具体的史料论证,至今尚无债役农制的专论发表。笔者根据国外近30年基于庄园档案、书信、帐簿等原始资料研究的新成果,试图对墨西哥债役农制的产生、演变作一历史考察,并提出一些同上述观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私人企业倡议”是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促进拉美国家私人企业发展和鼓励拉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作为两大中心目标。这一倡议在促进拉美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给拉美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私人企业倡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拉美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和农民运动,是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础,并且决定着这一革命的民族特点。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为消灭地主大地产制和为消灭墨西哥反动专制政治制度的斗争.研究这个问题,对于阐明墨西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农民起义军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和教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1821年墨西哥独立之后,土地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由于确立了“土生白人”的统治,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带有封建经济特征的大庄园制仍在盛行.地主和教会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土地权利以保有制的形式呈现,这也是英国土地法的基石。在所有的地产形式中,自由继承地产乃是享有权利最为充分的权益形态。虽然如此,自由继承地产并不等同于大陆法系中的财产所有权制度,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别。这种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权利的内涵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权利行使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应当从两种制度的演变历史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1.
黑人奴隶制是近代美洲出现的一种普遍历史现象,是“美洲全部历史中最可耻的一页。”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史学界对拉美黑奴制的研究极为薄弱,著述也较少。本文拟对拉美黑奴的法律地位、拉美黑奴同英属美洲黑奴法律地位之间的差别以及拉美黑奴法律地位与实际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后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界一般认为,列宁关于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是按照“土地国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种逻辑发展起来的。其实不然,“美国式道路”的真正含义是国会与大地产商、金融集团联合控制西部待垦土地资源并以地租形式分配资本平均利润的过程,是国家与金融资本联盟和用资本替代土地和劳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豪族集多种特征于一体,大地产性是豪族重要特征之一。豪族大地产的形成与权力支配密不可分。豪族占有土地的方式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权力占有,豪族的大地产是权力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拉美和前苏联、东欧国家进行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拉美的改革侧重于平均地权,在实现了农业高效率发展后重建社会公正。前苏东的改革侧重于创造地权,通过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由提高农业生产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这两场产权改革虽没有普遍造成土地大规模集中的结果,但也未能充分实现土地价值、增加农民福利的目标。如何一方面利用外部发展资源实现土地的潜力,另一方面又保证资源控制者不因制度化的不平等而完全剥夺发展成果,是发展中国家土地制度设计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产市场出现后,土地必然要进入市场。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地产市场的过程中,尤其是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巨额土地增值收益流入村民集体或个人手中。面对国家土地收益的流失,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村民集体土地进入地产市场的途径提出各种意见。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能否进入地产市场、以什么方式进入地产市场,取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真正归属。要选择农村土地进入地产市场的途径,首先要研究农村土地产权的真实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包括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地多人少的俄罗斯,人多地少、土地私有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大地产制度盛行的巴西和土地国有的越南等,研究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土地管理制度、农地改革及特征,总结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封建庄园是封建社会一种大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单位,是无论在西欧还是中国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体。本文拟对中、西封建庄园进行比较,弄清二者的差异,着重点在探讨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一、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考察中西封建庄园,必须先从土地所有制着手。我国的封建庄园的土地是地主私人所有制,而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则是领主等级占有制。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所有权属于最高封建主,受封者得到封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拉美国际关系较为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中国拉美国际关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研究问题过于分散;重要问题研究不够突出;翻译介绍国外相关论著不够。  相似文献   

19.
永佃制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土地产权制度,它是历史中人们在面临人口增长压力下,比较不同土地制度的相对利益而自然选择的结果。永佃制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制度,它的产权结构对地主和佃农都提供了激励。文章的土地制度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口压力扰动的情况下,永佃制和定额租制是两个吸收域,人们选择哪一种土地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的持续冲击下,永佃制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的制度。研究永佃制的产权结构及其演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怎样实现农场化经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未竟的工业化--对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研究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状况,必须着重考察其工业化的进程。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启动,促成了拉美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出现,也推动了社会的初步转型。这一工业化模式在拉美的出现,得益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引发的危机与部分拉美国家启动自主工业化的条件基本具备这两个因素的结合,拉美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延续到1982年结束,其经历表明,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受到国内市场规模和外贸失衡两大因素的制约,拉美国家在1973年之后纷纷走上“负债增长”之路,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终结,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外向工业化”模式。拉美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表明,造成工业化进程曲折和反复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即发展模式在“内向”和“外向”之间的来回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