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     
什么是民族?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是一定的人们共同体。这样,我们就说完了民族的一切特征。…………民族是在统一语言、统一地域、统一经济生活和表现在统一文化上的统一心理气质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民主德国坚持一个民族的立场并积极争取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然而,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统一社会党政府在民族统一立场上不断后退,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两个民族"理论和实行了民族分离主义政策.民族统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未能保障民主德国的长期稳定,还导致民主德国丧失了在民族问题上的主导权,这也是民主德国消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经历了长时间分裂的时候,往往是由北方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特性、农业基础、地理条件决定的,在北方游牧民族、黄河农业、北方平原等影响下,形成了对南方的军事优势,进而在相互斗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也就形成了历史进程中北方统一南方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印度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东方乃至世界文化发挥过重大作用,对人类文明有着伟大的贡献。几千年来的历史说明,印度的统一和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不仅人口众多的印度斯坦等十几个大民族在统一和发展的大业中起了重要作用,就是广大少数民族,如桑塔尔族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印度历史上,王国林立,各霸一方,处于割据状态,但他们在局部地区的统一,也都为全国的大统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虽然印度不象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如此严重,但是印度的“相互争战”的严重程度,时间之长,比中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如此,逐步加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印度独立后,印度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上出现了德国、朝鲜、越南、也门等民族分裂国家.以主权统一原则为标志,民族分裂国家的统一进程可以分为"武力统一"、"吸收统一"、"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经济优先一体化统一"四种模式.以"统一环境"与"统一成本"为分析视角,本文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环境下,"武力统一"模式已不符合时代潮流且将造成巨大损失;"吸收统一"模式与"政治优先一体化统一"模式会面临很大的阻碍且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经济优先一体化"模式所受到的内外阻力最小且成本最低,因而是当今时代的最优统一模式,对尚未统一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经历了长时间分裂的时候,往往是由北方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特性、农业基础、地理条件决定的,在北方游牧民族、黄河农业、北方平原等影响下,形成了对南方的军事优势,进而在相互斗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也就形成了历史进程中北方统一南方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29日,“多体蒙古文(混排汉英)印刷文档识别暨统一平台少数民族文字识别系统”(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少数民族识别系统”)在清华大学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科研成果首次在统一平台上解决了实用的多字体印刷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混排汉英的识别问题,完成了在统一平台上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和柯尔克孜文(混排汉英)文档识别的综合集成平台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正式创建了明王朝,但统一中国的大业尚未完成。元朝余部之一,即以纳哈出为首的一支力量尚占据着东北地区。朱元璋为进一步统一全国,对纳哈出进行了长期而耐心的招抚,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对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创立了一个范例。对明朝实现统一,维护东北边疆和发展该地区的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经过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这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民族关系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民族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在民族立法上要体现原则性、民主性、科学性,在司法上要突出权威性,在实践上要体现操作性,在研究上要增强创新性。1、民族立法上要坚持原则性。即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就不能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法制统一必须坚持依据法定的权限,遵循…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族人民都对祖国历史的缔造,做出了各自的重大贡献。经验证明,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当国内民族关系处得好时,国家统一就得到巩固,经济文化就迅速发展。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潮流,调整统治政策,对民族问题作了妥当处理,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历  相似文献   

11.
在肃慎系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社会组织基本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而渤海则由部族制发展为统一的渤海民族与国家。女真族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等发展阶段,建立了统一的民族与国家。金朝灭亡以后,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同样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的发展历程,最后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与国家。  相似文献   

12.
努尔哈赤是明末清初东北女真族杰出的领袖,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十七世纪初期,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明朝统治十分腐败,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极为残酷,尤其对女真族更是如此,经常发生官吏屠杀女真人和掠夺民族资源的事件.此时东北各民族出现"各部蜂起"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称王争长的混战局面,内部出现了要求统一的趋势.努尔哈赤就在这种动乱的时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利用人民的力量,领导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最后统一了东北地区,结束了东北各民族不相统属、互相仇杀的局面.为后来清朝推翻明朝统治,建立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工会组织实行了前所未有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止表现在组织、性质,更表现在工会文化的统一.高校工会作为工会组织的基层组织,如何根据其特性,围绕高校工作的目标任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作者仅就高校工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其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四、热爱祖国与热爱本民族的统一论者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在认识上把爱祖国和爱民族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他认为爱祖国是爱民族的大前提,爱民族是爱祖国的基础。他常说,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祖国大家庭中,一个真正热爱本民族,为本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人,必然是一个爱国者;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本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者。两者是完全统一的、一致的,不可能是对立的、分割的。他把这个认识扩展开来,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前提、是框架,是政治体制的范畴。“多民族”是基础,是内涵,是文化的范畴。这说明在我国的单一制的统一的框架中能够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本文拟结合国外民族问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谈谈中国的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中外民族问题及其政策与法律的简略比较民族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国因应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的民族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策。相应地,许多国…  相似文献   

16.
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太宗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中,妥善处理北疆的突厥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太宗在逐个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同时,对突厥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解决了唐初的突厥问题,从而安定了北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突厥人民和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亲密成员,在缔造伟大祖国,维护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中,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是主流,但是,也有少数统治阶级,为了争夺统治地盘和人民,常常率领所属军民进行分裂叛乱,妄图脱离中央政权,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清朝康熙末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的西藏叛乱就是其中之一。《抚远大将军西征图卷》形象的描绘了清朝平定这次叛乱和维护封建国家统一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正>秦汉至隋,鄂西南地区已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南、荆楚与巴蜀地区的重要通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初步发展。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既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也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由此推动了鄂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初步发展,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碧 《民族论坛》2010,(1):59-59,46
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法律职业开始走上了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对高校法学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家实行统一司法考试的背景下,高校法学教育必然要进行深入改革,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在矛盾中达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起,西藏社会沿着内部统一,格鲁派政教合一在全藏范围内确立的方向发展。在此历史进程中,西藏地方和祖国的统一不断增强,清朝直接派遣驻藏大臣治理西藏的新体制建立。西藏地方内部统一及与祖国统一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