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在其中也。  相似文献   

2.
围棋与象棋     
<正>围棋与象棋是我国流行的两大棋类。围棋的产生远早于象棋,尽管"尧造围棋"之说难以令人相信,但《左传》《论语》《孟子》中多处有关"弈"的记载,则是围棋滥觞的明证。今天所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战略游戏所蕴涵的丰富的战略思想、辩证思维和战术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在中国战略游戏竞技以外的广阔领域存在广泛的、超越时空的适用。本文对中国战略游戏蕴含的管理思想及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中国战略游戏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特别要总结出中国战略游戏中蕴含的异于西方传统企业经营理论的思想和理念,从东方智慧回归的角度提炼出中国战略游戏对中国企业独特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战略游戏与企业经营二者之间尚存在明显的不同点,在把中国战略游戏思想引入到企业经营领域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避免盲目地简单套用。  相似文献   

4.
围棋被当作战争的游戏模拟。毛泽东将围棋的思维、战略有机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与策略中,为中国革命下了一盘大棋。中国和西方学者对此多有论述。美国学者斯科特·伯尔曼的著作《旷日持久的游戏——毛泽东军事策略的围棋阐释》,分析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策略所体现的围棋思维与对弈模型。在伯尔曼看来,江西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体现的是围棋布局中有效利用边缘棋子的战术;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则体现了围棋的战略全局意识;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则体现了围棋的一种辩证法:断裂的联系。毛泽东革命策略与围棋在时间上的对应,体现为两者的过程都很漫长,是一种持久战;在空间上,则都需要把握大局。伯尔曼以围棋为类比分析毛泽东军事策略,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毛泽东军事战略思维、战术体系,包括对围棋与战略的研究,均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棋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发明之一。围棋是一种高明的逻辑游戏,其中蕴涵深刻的哲理。围棋 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太极阴阳思想密切相关。围棋及其对弈规则是太极阴阳思想在棋盘上最直观、最充分的体 现。围棋的基本规则合乎逻辑的运算法则,围棋的基本棋形与八卦逻辑相通。睿智的中国古人甚至赋予无形 的、绝对的空无概念以活形,同时赋予相对的、有限的阴阳概念以死形。两眼活棋中的两眼一个表示空一个表 示无,单眼死棋中的单眼表示黑(阴)或白(阳)中的单一方面。围棋中的活棋表示绝对的存在,围棋中的死棋 表示相对的存在。绝对的存在是空无、相对的存在是阴阳。围棋的永恒魅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空无的绝 对神秘,二是来自阴阳的相对变化。棋法阴阳,空无是阴阳变化的枢机。  相似文献   

6.
《围棋少女》着力刻画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少女和日本军官围绕围棋而产生的情感纠葛,围棋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反映出作者巧妙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的创作特点;形成小说“弈”与“艺”的双重境界,达到弈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九江南倚庐山,北临长江。唐代白居易贬谪九江期间,写下了千古传唱的《琵琶行》,并往往产生天涯沦落人的联想。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所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也因而成为千年以来文人墨客代表对庐山的经典性的言说。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被列入元祐党籍,出朝贬为杭州通判,途中追贬为处州盐酒税监。绍圣三年,被削去官职迁贬郴,有可能在谪贬途  相似文献   

9.
外交决策和外交活动的主体是个人。一国执政的领导人、具有权势和影响的政治家,还有国际国内的其他重要个体,在外交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实现外交目标的重要国际政治资源,有着自身的活动特点,应该开发和利用个体因素的国际政治资源,使其功能最优化,同时应加强对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的内涵是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和整合。当前我国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空间向度上夸大个人价值而淡化集体价值;时间向度上重视当前功利满足而忽视长远价值追求;内容向度上强调物质价值、科技价值和知识价值而藐视精神价值、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促进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体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衍形文字是中国文学的载体.这一独特的文字结构起源于中国古老的符号意识,营创了文学(“文”)的原始思维.刻划符号、外部纹饰、器物形态形成了“制器尚象”的文明传统,亦催生了汉文字的成熟,使得文象并存,意象重构.以像表意,逐渐形成华夏文化的独特思维结构,并直接推动了意象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孝德的起源及其与宗法、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之孝是亲子道德,既不是“君德、宗德”,也不是适应对象广泛的公共道德。孝至迟在商代已经形成,它是个体家庭的产物,而不是宗法制度的产物,其目的既不是维系宗族关系,也不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利益,而是家庭亲睦与社会的安定。孝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家庭文明进步的标志。孝德自西周始方与宗法、政治发生联系:西周宗法制采用祭祖的宗教方式,吸取孝德的精神,使祭祖成为孝的重要内容,孝德因而宗法化;儒家移孝为忠,使孝政治化。孝德对象的增加使其社会功能扩大,但孝作为子德的本质特点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人类学家陶云逵考察西南地区时关注的占卜研究进行重新解读,指出陶云逵所讨论的羊骨卜、卜和鸡骨卜构成了巫术演化的不同阶段。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羊骨卜是巫术思维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符号基于约定产生,作为能指的兆象和作为所指的卜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兆象相互之间也没有构成规律性的关系。而鸡骨卜是巫术思维的另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兆象也即所指之间出现了语法规则——主客二元的分类原则。这是将自然与社会整合成一个秩序整体的认识方式。本文认为,对巫术两个阶段进行区分的重要性在于,一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巫术和理性并非截然割裂而是前后相继,二是指出文明不可能摆脱巫术,而重视巫术的伴随,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质与构建开放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单词 (words)一直被看作是词汇习得的基本单位 ,但其意义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多状态性使词汇习得的过程也变得复杂及多状态。词个体 (lexicalunits) ,作为最基本词汇单位 ,是形与义的结合体 ,它能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反应词汇习得的过程 ,因而可以将词汇的习得由宽度研究转向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办公室提供的考后数据,对大学日语四级试题文字、词汇部分的难易度、区分度、误答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观察成功和失败的典型试题,探讨其原因,旨在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试卷的文字、词汇部分做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同时希望能对教学现状提供精确客观的描述,加强考试的正面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史资料表明:“尢”为同形字:一音读“you”,为“尤”的异体字;一音读“wang”,为“尢”的异体字。姓名“尢列”中姓氏“尢”,依照“名从主人”的原则当读“you”,而只根据语文辞书和文字自身的音义状况则无法确定其音读。对“尢列”之“尢”音读的探讨表明,适当关注语用规律、原则,可以提升文字、辞书知识在日常语言生活中的作用与效度。  相似文献   

17.
认知传播是以“人”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活动。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就是认知传播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就是最初的媒体形态。人类认知传播经历了前口语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等发展与繁荣时期。在技术工具的支持下,人类不断地延伸着感官媒介的触角,探索着无比丰富的客观世界和充满奥秘的人类主观世界,形塑着社会形态和个体心智。在这历史进程中,最原始的身体感官媒介自始至终是引导人类传播活动跨越时空的主动力,左右着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字发展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概述中美洲地区文字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数字和度量衡系统的产生和演变状况 ,把这一地区印地安土著居民的文化划分为远古、文化成型、古典、后古典和殖民时期五个主要发展阶段 ,并对活跃在文化成型、古典和后古典三个时期中的几支影响较大的族群如奥美克人、爱比奥美克人、萨婆特克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文字发明和使用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激进政治的话语、目标与主体都发生了变化,"政治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也因此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在这其中,巴里巴尔从激进政治话语转换的角度,重述身份话语与激进政治的关系,认为当前政治斗争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族群间的身份冲突。随之产生的两种不平等话语——国族主义与新种族主义放大了主体与边界之间的对立,使边界成为主体抗争的新对象。为解决二者之间的对立,巴里巴尔从理论构想与政治实践层面,构建了以"超个体"为政治主体形式的"新欧洲"。这一方案既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共性,又有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于我们思考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政治解放与政治主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孤立他人行为是生命自组织排异机制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孤立演化为日常政治博弈模式,更普泛的孤立是隐性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迄今未能揭露与反思的深层社会哲学领域。孤立的核心是人格贬斥,由此指示了当代社会科学核心概念的“社会排斥”的深度起源。孤立异己的群体习俗压制自由个体人格与创新,并导致共同体帮派化与封闭僵化。反思与揭露孤立反现代化性质,同时指向中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度机制建设。现代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包含着偏重于个体竞争的流行理解所忽略的伦理涵义:基于现代社会功能分化和个性解放所形成的差异性,不仅激发竞争,而且在个体之间形成了互补依赖和相互吸引的内在团结需要。以信息交往为核心的当代社会将这一方向提升为普遍依赖机制。自由人格个体的现代理念并非个人主义,而是社会集体凝聚力与创新生命的内在机制。排斥性孤立及其封闭共同体从而不再拥有现代化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