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汉字在造字方法上,以形声造字法为主。我门认为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有人曾对商代后期甲骨文中已被辨识的那部分字的结构作过研究,发现形声字明显少于表意。但在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形声字增加非常快,越到后世发展越快。据统计,汉代的《识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六字7679个,约占总数的80%;宋代的《通志·六书略》共收字4235个,其中形六字21343个,约占总数的88%;清代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个,其中形声字42300个,约占总数90%;而现代汉字里的形声字,则已达到90%以上。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所占的…  相似文献   

2.
形声方法是汉字构造类型中最先进,也最具能产性的一种方法。“隶变”前后,汉字中的形声字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探讨隶书阶段形声字的构造与功能,在汉字史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隶书中数量最多的形声字中,普遍存在着义符不固定的现象。考察并分析义符通用之例,是认识隶书阶段形声字构造及功能特点的途径之一。所谓义符通用,是指三种情况:一、义近而通用;二、形近而通用;三、义异或通用。凡因声符相同或音同、音近而借用,其义符无形近义近关系的字,如芸与、侠与狭、读与独、弹与坦,当属假借字讨论范畴,不入此例。但有些字…  相似文献   

3.
通假,是古代汉语中文字使用方面特有的现象,越是往上古,这种现象就越多.通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和汉字的书写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汉字中,就是汉字的表音倾向和表意倾向的矛盾.早期的汉字,不少是象形字、指事字、合意字,它们的字体本身只表意而不表音,后来形声字大量出现了,它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两汉时期形声字己占汉字的绝大多数,表意倾向和表音倾向的矛盾在汉字这样的体系中己得到尽可  相似文献   

4.
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汉字之最     
汉字笔画最少的是“一”和“乙”两个字,只有一笔:最多的是(?)共36笔。现代通用汉字中,9笔的字最多,约占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的字和8笔的字。汉字中形声字最多,我国古代《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占82%。现代通用的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约占总字数的60%-67%。  相似文献   

6.
大量形声字是在原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加注意符是为了分化原字的记词职能,提高汉字表义的区别度。分化字的意义可以与原字意义重合,也可以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强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和假借义而引起汉字字形的孳乳、分化是形声字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形这些对于理解形声字的形成和形义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形声字试论     
本文所论的形声字,只限《说文》等有关字韵书上的字,不含后代新出现的形声字。所以“形”和“声”都应与甲骨文和金鼎铭文对照,因它们是汉字的初文。关于形声字.在汉语言学界似有了明确的答案,不需要再谈了,实际上有些结论并不十分完备,故值得探求.什么是形声字?当前大多数这样认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文字,即以象形字或其他独体字为基本图形,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来达到记录汉语的目的。由于基本图形多为形义统一体,所以,汉字的意义一般可由图形拼合表示出来。无论会意字、指事字还是形声字,其字义的表示都是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实现的,而占汉字百分九十五以上的字是会意、指事、形声字,所以,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的文字是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的。作为一种拼形文字,汉字有如下几个特点:(1)表意的直接性;(2)图形的整一性;(3)结构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形声字有八千五十七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六书爻列》),约占《说文》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说明许慎时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的主流。东汉至今一千八百多年以来,据说汉字有六万个左右,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历代学者很重视研究形声字,包括它的一个部分——亦声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字形也不断地增多,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即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从中不难发现,形声字中很多都会出现"声同义通"的情况,文章以从"包"得声的八十个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一探求其与"包"字字义的关系,结果显示,凡从"包"得声的字都具有包裹义和身体肿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形声字     
一、形声字概述(一)课文内容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如“钢”,形旁是“钅(金)”,表示“钢”是一种金属;声旁是“冈”,表示“钢”读“冈 gāng”音。“铀、铜、锌、锯、刚、岗、纲、雾、梨”都是形声字。(二)教学参考1、汉字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汉字,从象形字的制造到形声字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它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当今的汉字,形声字是它的主体,对形声字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仍是  相似文献   

13.
在汉字发展史上,形声字存在省声、省形的变化。通过对一些相关字形的考察,发现形声字是可以完全省去声旁;表意字也可以省略形体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本身看似不相关的字。这些并不是书写者写错造成的,而是出于求简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形声字的表音功能测定值是说明汉字的一个基本数据.周有光先生曾对汉字的表音功能作过测定,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大可商榷.其一,汉字的表音功能是通过字形结构体现出来的.汉字只有形声字有声符,因此,测查汉字的表音功能,只能以形声字为对象.把象形、指事、会意字都拉入测查范围,在理论上会造成混乱,在实践上没有意义.其二,周先生“把汉字部首以外的半边一概视作声旁”,混淆了部首和形符两个概念.部首是字词典中作为查字依据的部分,而形符则是形声字中的表义符号,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的,不是重合的.周先生这样  相似文献   

15.
记号字、半记号字及其在现代汉字中基本情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号是一种可单独或与其他汉字字符复合构成表示新意义的新汉字的标志性符号,它本身并无意义,与汉字所代表的词在音义上也无联系。以记号为构件可构成记号半记号字。因为字符具有约定俗成性,汉字有简化的客观要求,而记号本身具有简约性的特点,再加上书写者片面追求汉字的形式美,记号半记号字才得以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屈居形声字之下位居第二的一种特殊汉字群体,与表意字、形声字形成了三分现代汉字天下的局面。记号半记号字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具有天然缺陷,故在使用时需加以注意,以防引起文字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汉字形体方面推求早期古文字本义的并不只是唯一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每小标题头一句话用分号;隔开。分析古字为借字,今字增添或改变表示义类的形符成为后起声字;探讨古字原为表本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今字增添声符或改换声符成为后起形声字;考察增添形符的后起形声字、改变形体的后起形声字,以及为古字引申义而造的专字成为后出本字;进而说明今字的形体也是推求本义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汉字走世界拼音化道路”论断的否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由于多种原因,汉字的表意性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就形声字而言,不少字的形符、声符已难以辩认,本着袁晓园教授“识繁写简”的原则,本文拟对难辨形声符的形声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析解。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的3000汉字中,记号字占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一级、二级汉字中,其中在一级汉字中占绝对优势。记号字来源于六书中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也来源于半意半记字、音零字和记号字。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现今的记号字是由于笔形之变、结构之变和功能之变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因此对记号字的认知也是分层次的,可以从文字学角度和非字源角度分别认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为字料,对其中的1290个形声字的声旁的表音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2500个常用字中有1383个字具有声音信息,占常用字的5532%。据此,本文得出了现代汉字是意音文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