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借景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只有情与景这两种要素和谐搭配 ,对应适宜 ,才能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而情与景的对应关系 ,一直到战国后期和汉代才逐步稳固地建立起来 ,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抒情模式。而这样的对应关系 ,是经过了“宗教性景物与特定情感对应的时代”、“无固定对应模式时代”和“共同心理感受支配下的景物与特定的文人情感对应的时代”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起来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借景抒情艺术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情感的抒发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叙说,内在地隐含着叙事的要素。抒情诗通过抒情主体 对抒情对象的情感抒发实现叙事交流,并最终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这种以情感抒发表现的交流,既 可针对特定的个人与群体,也可针对抒情人将之人化的自然物体,还可针对抒情人自身。无论在何种情 况下,诗人透过抒情人所意图实现的是与最广大的读者的交流,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情感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诗以道情 ,道性之情”是王夫之诗学的重要命题 ,他从表现内容与客观功用 (特是“或可以兴 ,或不可以兴”)明确作为文学的诗与非文学的经史著述、实用文章的区别。从诗歌创作诗人以情感为心理动因、以情感为主体表现内容 ,作品产生“兴观群怨”作用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为基础 ,阐明诗歌抒情本质特征。以“心宇”强调诗歌创作情感的纯化 ,诗人品格的提升 ,以“心旌”强调哲理入诗必须情感化  相似文献   

4.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认为“艺术的最大要素”,是“美与情感”.在郁达夫那里,美与情感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彰显了小说现代化的品格.美与情感的交响,带来郁达夫小说抒情艺术的三大特征:其一,以抒情的方式刻画人物;其二,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景物;其三,按抒情的要求安排结构.郁达夫抒情小说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活力和新鲜的风貌,为现代小说文体的革新和构建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长恨歌》有三种主题之争 ,诗人经历及诗作的抒情导向说明 ,其主题应为爱情说 ,但并不完全是李杨之爱 ,而是有诗人爱恋至深的湘灵的影子 ,依据是 :其一为与湘灵之恋是诗人该类生活的主体情感 ;其二为“歌”中诗人抒写的两个悖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王维的王言作诗,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赠答、送别、游览、述怀”四类;此四类诗是因表现内容及描写对象之不同而显出某些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在这些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大都平和中正,温柔敦厚,呈现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倾向,典型地表露出儒家所倡言的“中和之美”。本文指出,此种精神风貌的获得,来源于王维儒——禅杂揉的文化心理结构,主要是其以儒家“忠、孝”观念为核心的论理道德观的显现,因而鲜明地打着儒家文化的印记。本文还认为,此种内在精神影响了诗人对诗歌体裁及抒情手法的选择,而这些艺术的抉择则又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在这一互为因果的艺术体系里,充分展露出王维五言律诗“诗意雅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亚历山罗维奇·勃洛克(1880—1921)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潮流中涌现出来的最有才华的革命诗人,也是苏联初斯诗歌钓代表性诗人之一。他不但创作了史诗式的长诗《十二个》,讴歌了人类最伟大革命——十月革命,而且创作了另一部“史诗”,这部“史诗”是由他毕生创作的优秀的抒情短诗组成的,被诗人命名为诗体长篇小说《人化三部曲》。这部抒情史诗作品运用独特的象征艺术方法,以心理自白的艺术形式,在十月革命时代的宏大背景上,展示了自传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的“世界生活”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诗人用这个内心世界生活的演变过程,艺术地概括了旧世界向新世界、旧文化向新文化、旧人性向新人性演变的过程,用心灵的“苦难的历程”表现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诗是抒情的语言艺术。语言组合的线性方式和表意有限性、确定性,与人类情感的弥散性、丰富性和模糊性之间,存在永恒的矛盾。“言不尽意”、“辞不达意”是诗人永远的痛苦。在长期的努力中,诗找到了两条解脱痛苦的途径,一是通过语音的组合,造成节奏与旋律等的音乐方式来表情;一是找到了“象”这个可靠的中介,“立象尽意”。前者,诗被称之为“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书”之誉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中,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拜伦声称他师法蒲伯,但事实上,在他的诗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情感而不是蒲伯所崇尚的“理性”。在他的成名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无论这首长诗的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都打上了感情色彩的明显印记。而且,诗人的情感流动,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导弹外壳板弯机中的“改进型”轧辊半径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日译汉翻译课的形式分为与"词译"(生搬硬套搬字典里的解释)"句译"(在整体把握原文意义基础之上进行翻译)两种类别.并例举大量例文用以说明"句译"是我们应当提倡的翻译方式,而"词译"方式则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双重印证法”对《孟子》的篇章、段落、语句中语词与语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考察《孟子》原文中所蕴涵着的单音节实词的同义关系 ,在《孟子》中显示语词同义关系共有七种不同格式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东巴文是不是文字、是什么文字 ,有十六种不同解说。本文通过对两段东巴文、经文、各种异文的比较研究 ,发现东巴文的发展轨迹 ,提出东巴文是独立形成自成体系的 ,从图画和口诵东巴经典脱胎而出的 ,原始文字形态与成熟文字形态长期混沌不分的 ,是能够解开图画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之谜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论证图解是论证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论辩理论、谬误研究以及批判性思维普遍使用的论证分析技术。以直观的形式揭示论证的支持关系从而刻画论证的宏观结构,是论证图解技术的优势。然而,在刻画论证结构的过程中,组合结构和收敛结构的识别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逻辑学界一直试图对两者进行清晰的甄别,就现行的区分标准而言,主要有逻辑联合、推理链收敛、模态联合和相关组合这四种方法,但这些区分方案或多或少存在漏洞和争议。新的判别方案尝试从“前提是否可以单独推出结论”、“贡献均衡度”以及“当一个前提为假,其他前提是否能推出结论”这三个维度去探讨论证结构,并结合强组合、差异化组合、均衡收敛、差异化收敛、弱收敛这五种论证图解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可有效地对组合结构和收敛结构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骆驼祥子》可以被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但是从人物自身内在的精神—心理结构而言,《骆驼祥子》更应该被认为是"承认的悲剧"。文章通过对小说两个主人公祥子、虎妞悲剧成因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一结论。它有助于我们转换视野,从一个更隐秘而内在的角度重新认识《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象征系统和深层象征系统。表层象征系统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象征类型,它包括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语象征、数字象征和颜色象征等;深层象征系统是内隐的、本民族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结构、三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八元结构思维模式。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象征是人们各种观念、信仰、制度的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深层象征系统,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基本的礼俗、制度等都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规定的,并不是随意创造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类系统和思维模式根源于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尝用语篇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汇、句子和段落的衔接手段和连贯特点加以分析。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英语语音中的头韵、韵脚等形式的衔接和连贯以及美学效果。第二部分对词汇链和产生的语义连贯及其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涉及由句子的并列结构、反诘问句等衔接手段构成的语义接续或递进以及它们形成的连贯气势和动态的美感。文章最后对语段衔接的重要手段——标识语的组篇功能和空间跨度以及该跨度形成的变化节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宇宙人生之规律,可用“多、二、一(0)”螺旋结构加以概括,它不但可由《周易》与《老子》等哲学典籍中找出它的理论根源,也可从辞章中寻得其具体呈现。而落到辞章章法上来说,则包含三种:一是“(0)一、二、多”的顺向结构,这是从创作面,亦即“写”来说的;二是“多、二、一(0)”的逆向结构,这是从鉴赏面,亦即“读”来说的;三是“多、二、一(0)”的往复结构,这是从创作、鉴赏两面,亦即合“写”与“读”来说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言语交际中的模糊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现象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在言语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在认知系统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制约言语活动(从编码到解码)的机制——模糊机制.言语交际的实践证明:模糊语在语用上有正负值之分,带正值的模糊语能丰富语言的表现活力,因而有助于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