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人居环境与传统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生态智慧博大精深,本文只选取它关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方面的智慧和实践成果来展开。西方解决城市人居环境恶化问题,走过了从集中主义到分散主义再到生态主义的曲折历程。现代生态科学和西方智慧值得我们借鉴,中华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更应继承和发展。它内蕴及衍生的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曾使历史名城千年不衰,给我们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智慧,并将不断提供有益的启迪:尊重和顺应自然生态的系统规律;慎又慎之地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通过回馈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人口剧增而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在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的今天 ,我们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怎样改善我们城市的人居环境 ?而当德国柏林 1994年建成第一座生态办公大楼 ,成为全球物业绿色革命信号的时候 ,实际上 ,就已经向我们启示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具体途径 ,展现出城市环境革命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曙光。生态楼是环境意识生态原则、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刻意利用建筑空间、发展城市生物生产 ,增加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其自然生产力 ,以形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是它的根本特征。在生…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地理空间,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应将科学发展观与人居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南京市区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网络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2 1世纪是优化人类居住环境的时代 ,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本文提出应用“山水城市”的理论 ,指导城市设计。以国际花园城市杭州为例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 ,可以营造最佳人居“新天堂”。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人类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生态型城市社会模式的提出是现代城市走出危机走向可持续的理性回归.生态型城市社会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互动、共存共荣的社会形态,是未来人类理想的住居空间.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发展是基本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社会生态化是包括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和环境在内的全面改善与整体协调.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提出了城市社会生态化、城市经济生态化、城市人居生态化、城市交通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五位一体"协同作用的城市生态型塑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春华 《兰州学刊》2004,(2):160-161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生态城市的经济系统是指,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也要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即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使城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的整体发展。生态城市的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体系如空气、土地、动植物、植被面积、资源等,也包括人工环境体系。从生态城市的社会系统来看,生态城市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城市规模还要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生态城市的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61-65
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复合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人居环境系统揭示了城市中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原因、效应、响应"的不断循环而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通过阐释人居环境PSR概念系统,构建PSR框架下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11个地市为例,对其2009—2013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偏低是影响江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因子,其次是工业"三废"的排放;改善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路径是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是城市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着眼,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结合茂名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提出在进行茂名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构建时,主要把握研究目的,研究核心,研究原则,研究特色等四个要点,以期为加快茂名人居环境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是城市的首要属性,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是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笔者分析了南京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现实条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笔者认为,南京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滨江景观风貌、良好的人文环境条件等优势条件,多项城市建设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要求.但是南京在目前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必须妥善处理好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与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样板工程与实现均好性、建设与管理等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生态家园,就要做到,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生态交通、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人居环境要做到,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镇,培育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在人居环境研究中的最新观点 ,同时还对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与制度安排、房地产开发与建设、城市社会文化与人文素质等问题进行了分类述要  相似文献   

13.
李芸 《学术界》2006,(6):280-285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20年来世界各国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整治与重建进行了持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深化认识和新环境观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300年的生态思想史出发,得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与自然融合与共的自然观;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不一定能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自然的行为;全身心接触大自然是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认识方式;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异化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在身心上有更多闲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的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得出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发展路径;人摆脱科技异化的迫切方式是与自然进行沟通交流,而非沉迷于社会交往和虚拟对象。因而得出基于美丽生态环境的全身心的生态感知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向度的核心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再论生态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学术界多把生态政治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互动,而且又视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是欠全面的。在内涵上,应把生态政治理论从以对自然生态的维护为中心转变为以政治的生态化为中心。在外延上,应把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从政治———自然生态层次推进到政治———社会生态层次及政治体系“内生态”层次。从而使政治理论能够以生态化的眼光审视、处理政治及其与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寻求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等的动态统一,当代城市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城市生态权利是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其内涵可从生态伦理学、生态政治学、法理学等维度加以认知。城市生态权利是对权利主体权益与责任的规定与整合,其本质是对城市生态空间中人、自然、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确认、调整与优化,城市生态权利的实现需要生态权利意识、经济理性逻辑、权力运行机制的深层转换。建立一种符合生态正义、经济运行规律、法律规制的城市生态权利话语体系,对于推进城市生态权利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视域中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有机整体宇宙创造进化论,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布和格里芬等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强调应淡化人类的主体性,主张以全部生态自然为整体,形成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及生存环境在内的整体生态伦理。这种后现代生态学对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东方智慧,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是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成一流人居生态环境 ,是贵州小康建设的重大目标。贵州具有建设全国一流人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条件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能源充足、灾害较少。贵州在建设一流人居生态环境过程中 ,要树立人与环境共存共融的生态思想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发展三者的关系 ,用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指导经济发展。要以建设一流人居环境为目标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资源开发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搞好建设一流人居生态环境的试点 ,制定推进一流人居环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性和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稳定性和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理论,以青海省贵德县为例,对青海省人居环境建设进行初步探研,提出贵德应从"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以"宜居、宜游、宜业"为人居环境发展战略,在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绿生产"为产业调整的方向,以构建高原休闲养生的"新生活"方式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