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节2004的主题是"哲学回归传统",初衷是使哲学回归到源头时那种生动活泼的局面,让哲学走近生活,走近大众。哲学节所倡导的这个主题,对于消除哲学异化,恢复哲学对大众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关怀,有效发挥哲学的影响力,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的现状小说"和中国"新状态"小说是两国当代文学中的两大景观.有着强大阵容的两国当代小说创作群体,由于其书写"作家个人世界"和"个体性"的模式,放逐了某种社会意义和某种道德指向,在主题、题材和创作方法上均有不少相似之处:寻找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欲望化的叙事是它们的共同题材;自然主义和某种荒诞形式是它们或强或弱的共同倾向.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主要观点或思想,它有别于诗歌描述的对象。"真、善、美"不足以概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全部主题。纵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作家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剧作可以看出,时光无情、爱情幻灭、人生无常、诗之永恒,是莎氏十四行诗的四个"另类"主题。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一门艺术,它来自生活,描写生活,这是自古以来无争的事实。文学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又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对人的某一方面的描写。自古至今的西方文学亦如此。对人的主题的描写与揭示构成西方文学整个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面。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感性、理性、主体性有不同的影响,反映到文学中对人的主题的探讨也有其不同侧重面,反映了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因而,对西方文学中“人”的主题的分析与评述有着现实的文学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文化大散文"主要是围绕绿色主题而创作的。李存葆以文化为立足点,以人类生态学的视角深切关注我国及全球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人性生态,针砭时弊,为人类寻求克服困境以自救的绿色道路。他是一个拥有绿色文心———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类关怀"、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人性生态的终极关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幼儿童话的主题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母爱的主题,真善美和知识性主题,快乐自由主题.母爱主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母爱的追寻和作品中母爱的自然流露,真善美和知识性主题则是对幼儿的一种提示,快乐主题又是与幼儿本性的一种契合.  相似文献   

8.
"后新时期"城市小说的一个重要情感模式是"反抗城市".它体现了某种与西方当代文学的共有主题,并构成这一时期城市小说的主要审美内容,这一情感模式在具体创作中又分别体现为"走出城市社会"、"反抗制作世界"、"选择桑丘·潘沙"等子模式.  相似文献   

9.
试论"三曹"诗歌中的感伤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曹”诗歌研究历来都是古代文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三曹”诗歌中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比较热衷 ,却相对忽视了“三曹”诗歌感伤内容的大量存在。本文主要从感时伤势主题、思乡念人主题、才士不遇主题这几个层面 ,去探析“三曹”诗歌的感伤情结 ,进而阐释“三曹”诗歌的感伤情结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老头》中的幻想主题,主要是它的场景主题、人物主题和行动主题,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幻想主题:呈献在拉斯蒂涅面前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展示给读者的法国社会的腐败与贵族的没落处境。拉斯蒂涅成为了幻想主题的一员,他选择了同流合污的道路;而读者接受了《高老头》中呈现的事情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站在“时代”、“社会”的背景上来揭露“家”的本质,并且籍此强烈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这是“五四”的精魂与血脉,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精神资源与文化资源。而“京派”小说家明显背离了“五四”文学的主题与灵魂,抛弃和拒绝“时代”、“社会”,把“家”的外延缩小和简化, “单亲家庭”的模式改写了“家”的本质,从而偷偷地置换“五四”仁人志士的追求与理想。传统文化成了“京派”小说叙事的唯一动力和最高主题,这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明显不适宜,其反动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派文学一个普遍的主题是 :“寻找自我”。然而这种对自身本质的探求却并非始于现代派文学 ,莎士比亚许多作品中已经显露出很多类似的主题。这一共同点缘起很相似 (社会危机导致了精神危机 ) ,形态与内涵却不尽相同 ,同是自我本质的丧失 ,却是一个由英雄降为凡人 ,一个由人变成非人。后者比前者要远为普遍、深刻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与宋代整个社会的享乐之风相适应,宋诗表现出一种"乐"的时代主题、特征和审美倾向,尤其是对诗之"趣"的追求和表现更成为宋诗的一种普遍风尚.这当中,又以杨万里诗的情趣、苏轼诗的谐趣、黄庭坚诗的禅趣、朱熹诗的理趣更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国现代化的主题主要是指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两大主题 :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指明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奥威尔的小说主要涉及政治与贫困两大主题。他的政治小说围绕着反极权与反鸟托邦的话题.运用了寓言式与虚拟式的故事来叙述相关的政治恐怖事件;他的贫困小说是以目睹真实事件来昭示平民苦难。二个主题均突出了政治性,又体现了艺术性,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奥威尔式”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受主题学研究的启发,"国家主题"主要涉及文学主题、题材、意象等多方面内容,并可以以类型化、个性化、动态的视野把握文学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文学史的角度上说,1980年代新诗的国家主题由于步入新时期而更具转型的意义。在充分联系1980年代新诗语境的前提下,从若干方面研讨"国家主题"在这一时期新诗中的表现及内涵,可以在重绘1980年代新诗图谱的过程中,为中国新诗的国家主题研究提供参考个案。  相似文献   

18.
"芝麻开门"的绵绵回响——论中国的"识宝"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识宝"故事是一个在我国民间经时历岁、流传数千年而不衰的故事类型,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巧妙地运用、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烘托情节,深化主题,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黑色幽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之一 ,其主题突出强调“人的孤独”、“世界的荒谬”。笔者认为契诃夫的一些作品可以算作是这一主题的源头之一 ,能够作此结论的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契诃夫在这个短篇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在“荒谬而虚无”的世界里的“反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发源最早的道德概念,它可以用于个人行为和社会制度两大类主题。在古代,公平正义原则主要是由义务论的道德金规则阐发和表达,是个人行为的公正原理;在现代,公平正义的主题愈加集中地指向社会,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原理。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社会公正和行为公正的良性互动,而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具有决定性地位。尽管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普遍主义退却到主要适用于西方社会,但其对非西方社会的启发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