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路文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1-76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根柢上束缚和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旨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想建立合理的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就必须时时反思自身对现实的遮蔽性,即思考的先验性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性,前者包括意识形态的先验影响与理论先验对文学独特的遮蔽,后者衍生出一种文学观念惟我独尊的片面思维等.同时,在学科意识建构的操作层面上,还需处理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文学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先验性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其与文学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立场、经典化的具体标准等问题,由此学科研究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2006,(8)
嘉应学院(广东省属普通高校)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该学科下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曾经是嘉应学院第一批广东省重点课程,现为学院精品课程。学科组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5人,学士学位的4人),是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学科队伍。李保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嘉应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学科组成员分别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以及《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十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美学年鉴》、《中国文学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术)文摘》等摘录,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李保民等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检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曾令存的《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许龙的《钱钟书诗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谢友祥等的《林语堂小说及其人生哲学研究》(作家出版社1998)等著作,被多所重点高校图书馆收藏,并得到学界的认可和好评。学科组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其中由李保民主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检视”为省社科规划项目,该研究成果获2002年度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李保民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文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该课题已于2000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作为课题最终成果的《缪斯为谁而歌》一书,于2003年7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嘉应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学界保持着较为广泛的学术联系。几年来先后邀请洪子诚、王富仁、吴思敬、程光炜等十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指导学科建设。2005年11月26-27日,成功主办了“嘉应学院中国诗文化研究所成立暨中国诗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以及《学术研究》杂志社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5-80
在后革命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中,国学热的兴起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意味着一直依赖于革命正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了质疑,间接促成了它在大学的教学时数被普遍地压缩,学科对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力明显地下降。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正当性,突出其作为新文学历史原点的意义,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艺术观念的差异性。对革命的反思,不能成为取消革命历史事实的理由。新文学不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而是沿着五四文学革命所开辟的方向走上了与现代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创作道路,而晚清文学的创新及其价值则要通过五四新文学的成就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学热的压力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反思自身的存在理由,同时也获得了动力来拓展其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李秀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2-134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多年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9日,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成都成立。由研究会发起组织的纪念“五四”70周年学术讨论会也同时举行,并以“五四与四川作家”为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巴蜀文化是一种杂交文化,具有开放性的“兼包并容”的特点。因而,四川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必赶时髦。另有同志认为,文学研究虽不能赶时髦,但必须跟上时代潮流。要以一种世界性、开放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是"学科互涉"关系。历史上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西方文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理论基础。从学科发展来看,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视野、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均有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包括文学批评在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时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本身不应该被否定。文学理论是理论家长期探索的结果,很多文学理论对于哲学、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论述,吸收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资源以阐释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内在要求,无视文学理论的现有资源而在学科内部"另起炉灶"、"闭门造车"研究理论问题是重复劳动和学术浪费,且会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9.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对于中国荒诞文学的发生,目前学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中国荒诞文学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西方荒诞理论提供的思想资源,但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到当代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创作方法的发展,经历了潜隐、独立、转化、扩展、消退五个时期的历程。创作方法的性质和内涵也处在不断的衍化、变动之中,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终至畸变为一种以方法为名的理论体系。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创作方法之自身性质及内涵始终未得到正确的界说,理论定位也在技巧、流派、普遍性顶层之间杂然并存,更以现实主义流派理论和方法来总揽一切的文学理论等。创作方法的理论必须在人类的整体文学视野和艺术立场上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个世纪的战争与下半个世纪的长期动乱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 ,它提供了求解 2 0世纪中国文论许多理论难点的锁钥 ;这一时期包括文学学术在内的政治化趋势是内部需要与外部需要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学审美特性的丧失关键是对文学人学特性的漠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研究比较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农民形象的流变轨迹。从“五四”新文学启蒙运动开始,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最早描绘了中国农民的形象,从民族文化历史时代的高度对“农民意识”进行无情的揭露鞭挞。1942年后,由于片面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等原因,农民形象日渐衰退,丧失其生命力。进入新时期,大批中青年作家竞相涌出,用现代意识、现代哲理审观农民群体,塑造了一批较有内涵的农民形象,给人们以无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应当根据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文学的叙事结构的断裂上。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20世纪初的1902—1905年,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1985年,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始于1902—1905年,中国当代文学始于1985年。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前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现代性,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当代作品对外译介史上,一些刊物或丛书,如<中国简报>、<活的中国>、<中国文学>、"熊猫丛书"以及翻译家如萧乾、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以葛浩文为首的汉学家都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相对于英译中的"拿来主义",中译英这一"送去主义"无论从质、从量、从影响力上均难望前者项背.如何更多更好地向国外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树立中国文学乃至当代中国的世界新形象,这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清末民初一直到新时期之初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内的美国文学翻译概况.归纳出了四个特征显著的历史阶段,即滥觞期、沉默期、繁荣期和规范期,对每一阶段的美国翻译文学的特点以及同中国文学的相互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指出美国翻译文学同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7.
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具有双面性,既表达了对传统的反抗又不断质疑着现代性,由此导致了反抗中的怨恨、建构中的怨恨、回瞥中的怨恨成为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现代性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意识形态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与文学亦相应构成等同与消解、决定与从属、主导与结合的不同关系形态。文学意识形态说有特定的政治(阶级)内涵,长期被视为文学本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被人为强行提升为本质,违背了马恩相关论述的原意,在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上都是错误的,也给文学理论上的诸多问题带来一系列重大偏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51-153
基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使大学生能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平常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