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印象派与古典绘画的对比,笔者认为,印象派在实景写生、笔触描绘及用“光谱色”颜料调配色彩、运用绘画的条件色作画的规律等技法创新,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但印象派的自然主义、忽视理性和逻辑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等危机也应让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可以通过静态媒介来显现动感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并不会运动,但是画家们往往借助绘画中所表现的运动感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印象派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印象派绘画中光和色的运用为研究视角,对印象派绘画中运动感的视觉原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印象派绘画中的运动感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绘画所以能够卓然成家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有其特殊的文化因由:首先,是印象派画家普遍具有的对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教条的反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走出艺术院校的高楼深院,去向大自然寻求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其次,才是印象派画家们对自然光照下的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彩"的瞬间感受的领悟以及对这种领悟的艺术传达方式的探求和尝试.总结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意义对于对我们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印象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派绘画是欧洲写实绘画向抽象绘画过渡的桥梁,它开启了美术的新纪元,对近代绘画有较大影响.文章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来探析其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以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为主线,从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概况出发,通过物理学对光与色的分析,引中出光对人的视觉感知的重大影响。以印象派代表画家的绘画风格为例,分析了光与色的发展历程,并系统总结了印象派画家创造性的色彩表现样式。重新解读了印象派绘画的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透过一个对印象派知之甚少的观者的视角,看到和感受到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印象派绘画,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印象派绘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了一股“日本绘画热”,日本浮世绘版画以其独特鲜明的东方艺术特有的个性,吸引和震撼了西方文化艺术界,推动了东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对欧洲绘画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最深并产生成效的艺术流派当推法国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而日本浮世绘基本上是由我国唐代工笔重彩演变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隐含在日本浮世绘中的中国唐代工笔重彩画从深层上影响了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  相似文献   

8.
在印象派特别是后印象派绘画中,放弃焦点透视、消弱景深感;物体的体积感在动感与光线中的消融;画面开始出现了大开大合的交叉线、构图中心开始偏离画面中心等转向是最明显的东方印迹。西方传统绘画注重的是眼中的真实,而以后印象派为前奏的现代、后现代美术更重视心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代表画家,19世纪末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又被西方画家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对现代美术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塞尚的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艺术是对印象派艺术的继承、发展及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对绘画中的几何形体、光色的喜爱及色彩的个性化情感表现.因此,研究塞尚的油画作品、艺术风格对现代及当代美术史和美术风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文学与印象派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文学与印象派绘画都繁荣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呼应,相互渗透的关系.两者都倾向于从日常生活、从自然界中取材;自然主义文学借鉴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重视、借鉴了印象派绘画的多重视角,在创作手法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革新;在艺术理念及审美追求上,二者也有共同之处,呈现出一种艺术上的契和与共鸣.  相似文献   

11.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毕沙罗是印象画派艺术大师之一,他在印象主义风景画的认识、观察方法和作画方法上的意见,对于印象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概括,对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绘画以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印象派既是过渡,也是开始。印象派艺术家一方面强调真诚面对自然,另一方面,他们摆脱了单纯的再现,呈现更加自由的创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印象派艺术家突破传统体裁的局限,注重表现生活情趣和主观感受;印象派艺术家重意,其作品呈出现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印象主义是近年来凯瑟研究的一个新声部,但文学印象主义的概念笼统、模糊。印象主义作家吸收了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后,在创作中表现对外界光、色等的直觉;注意捕捉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及这种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主体的情感状态,通过片断的印象来展现完整的世界。但关键的、至今被忽略的本质点是印象派绘画和文学印象主义的共同内核:二者都是画家、作家用其主体的目光去审视世界,作品是其主体生命、情感和审美的承载,是主体意识萌生的表征。凯瑟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描绘视觉状态下的色彩,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包融了她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其作品所负载的意蕴和内涵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地理环境对艺术创作发生作用。对水的自然景象的观察与对水的细致感悟,产生了中国独特的水墨写意画,在西方绘画中则产生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法国的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英国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15.
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倍受推崇.他被尊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演绎了从"疯子"到"天才"的神话.这神话的本质正是艺术在接受过程中发生了性质嬗变,它是由西方艺术史自身逻辑的演进、美术市场中接受者与创作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艺术家本人的艺术思想在不同时代接受者定位差异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欧洲风景画始于庞贝时期,再生于文艺复兴,成熟于17世纪,至19世纪臻于完备。经历了众多的艺术风格演变,各时期艺术风格形成了不同的绘画特性与品质。从荷兰画派到后期印象绘画,欧洲风景画以表现的形式和追求的内容两个层面,显示了它们各自的绘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状态绘画     
在艺术史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画风总是以不同的画面笔法组织为外在特征。通过了解一定时代的画面笔法处理 ,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这一时代的绘画面貌。本文通过对印象派油画笔法的分析和认识 ,阐明了自己对于油画在视觉构建状态上的某些理解为艺术应当是进入了某种状态之后的一种艺术样式 ,在这种状态之下 ,进行作者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 ,而一种有意味的艺术样式正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笔法组织方式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女艺术家贝尔特·莫里索的肖像画《窗前的年轻女子》作为一幅打动人心的作品,展现了当时法国忧郁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肖像画去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试图通过女性的肖像画来展现女性的情感和心理世界,其女性视角下的巴黎社会人物绘画作品成为19世纪印象主义中最令人惊艳的一抹色彩.  相似文献   

19.
德彪西创造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他的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