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与其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紧密相联的。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开放”“进步”,始终是孙中山先生思想体系中的主旋律,也是其民族观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使得他由一个主张改良的维新志士,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 ,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非常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他所阐述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是中国近代民族学史上的最新理论和最高成果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进步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孙中山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也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深邃与高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今天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问题自古以来便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近年来,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暴恐案件的接连发生,使民族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洞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赴湘西、内蒙、新疆、西藏、延边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时,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发表的讲话中,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民族观罗庶长邓小平的民族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说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坚持国际主义并发扬爱国主义;二、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三、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四、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一)在民族问题上,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主张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统一、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提出汉族主动和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但孙中山提出的民族团结是指汉、满、蒙、回、藏三族的团结,并且往往把民族团结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主张联系在一起:而毛泽东的民族团结观则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与协调、联合。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主张民族团结,认识到了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统一、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汉族主动和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安定团结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 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深入研究和总结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新经验,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世纪之交的民族问题方面又有 了新的建树。 (一)民族问题的忧患意识 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建国以来,我国 民族关系是和睦的,民族团结是巩固的,民族工作的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  相似文献   

7.
试论毛泽东的民族观苏华清,张秋生(南宁市社科所,广西供销学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把它与我国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民族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指导我们党不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对这一科学民族观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全面地把握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民族观朱在宪世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因此,民族问题始终是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民族理论的研究和深化过程;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始终伴随着对民族...  相似文献   

10.
民族政策研究对民族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民族政策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论素质、民族政策研究的整体水平都会影响民族教育的效果。当今民族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观点歧异甚至相对立的理论观点,造成了理论界的思想混乱,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民族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理论素质,同时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基本观点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1.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苻坚灭前凉后开始自称前秦为"中国",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秦、汉、三国、西晋称"中国"者皆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自称治下为"中国"乃后赵石氏首开其例,但其内涵不如前秦.氐族是汉化最深的少数民族.苻坚采取优待各民族的政策,施行仁德之政,实质是全力推行汉化,实现中国"六合一统"的目标.前秦崩溃的原因很多,但与苻坚的认识误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的指示,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民族知识大奖赛于3月1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这次大赛的,有来自全国3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自治区首府、多民族省省会的代表队,共26个民族成份的193名队员.经过3轮激烈的角逐,有6个代表队获团体一、二、三等奖,2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既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在民族教育的发展中,有其它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族院校图书馆也具有其它机构不可替代的民族观教育职能.在新形势下,民院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民族观教育职能,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4.
民族观,是一个阶级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关于民族及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立场。它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既不是从人类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永久存在下去,而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十年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较好地认识和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是历史的观点.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来完成.这是因为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维护民族和谐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培育、传承和发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不仅仅是针对干部、民族院校学生,而是面向全民的,在国民民主观教育实施纲要指导下,以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地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注重实效的教育工程,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仅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文化之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促进民族发展的一股积极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对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各民族间的普遍联系更为密切,同时反对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多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期待着一种真正能使各民族和平相处,能给全人类带来普遍福祉的全球伦理。因而,探讨孔子以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为特色的民族观,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民国肇始到1924年孙中山做最重要的三民主义演讲的十多年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如何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这个问题上,孙中山的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同化思想并没有放弃。不论是在其宣扬"五族共和"之时,还是参考"熔炉"理论之后,抑或接受苏俄民族主义理论(即在中国国内实行民族自决)之际,他都表达了民族同化思想的理念。只不过在政治妥协情形下,这种理念有时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走进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浓郁的唐风古韵迎面而来。文化园中,按比例复建了通古斯巴什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证实,古城始建年代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西晋时期,是唐代安西大都护府下辖龟兹都督府所在地,是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重要历史见证。新疆的考古遗址、历史文物,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物证,对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