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理念、实践模式等.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最为悠久,通识课程独具特色,香港大学十分重视非形式课程教育,两所理工科大学则极为重视中国文化研读.他们的做法对大陆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通识课程实践的误区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对人的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可以正本清源,匡正通识教育的改革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等农业院校通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图革新通识课程建设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很大制约.论文通过调研"电力高校联盟"中8所电力特色类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剖析总结了其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不足,并对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通识课程的建设及有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四个主要因素制约着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有效实施。其一,对科研的过分导向和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模糊,直接影响着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二,教育功利主义抑制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其三,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定位不清,限制了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四,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化保障的缺乏,制约着通识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与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通识教育则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推进通识教育需要从认识上准确把握通识教育本质,着力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和灵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主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本科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广东工业大学在原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引入通识教育理念,同时对全校通识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和通识教育教学三大教学平台相互依存的办学整体结构,以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今美国和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项重要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面对新的形势,美国和日本(二战后引进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界对以往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做了相应的改革,许多大学相继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共同课程等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大学课程形成一个整体.革新后的通识教育的价值得到人们重新肯定,通识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之际,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哲学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除了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外,教学方式改革也是有效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哲学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必须符合哲学的本性,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加快健全并完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及培养机制是新形势下社会综合类人才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人才通识教育培养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重点考察颇具通识教育特色的世界名校,探讨国外尤其同类著名高校本科生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及培养机制的发展情状,提出中国高校应学习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改变当前重专业技术、轻综合知识的观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重,增加人文类师资投入,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与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类人才。  相似文献   

10.
汕头大学学生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汕头大学本科生对通识教育看法的调查,发现汕头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现状是学生虽然不太清楚通识教育的意义,但是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希望通识教育课程以选修为主,内容以兴趣、轻松优先;要求进一步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因此建议应向学生说明通识教育的意义,开设适切的通识教育课程,不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及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中国化"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理论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影响通识教育的四个主要方面。以比较教育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大学的通识课程实践,我们可以防止类似于邯郸学步的错误,正确地认识中美两国大学的差异,从而指导我国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课程实行模块化管理后,如何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成为新的挑战。文章介绍了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化背景和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再结合教学实践,试探讨如何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程、学生选课、专项课教学、理论课教学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等方面改革的经验。对"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实施对策,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方面都有很强的时代感 ,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由此确立了崭新的学校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工作路径和制度安排,是构建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机制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高校应从目标、制度与要素出发,对政治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来设计课程思政切入点,从课程、教材、党支部三个关键因子出发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按照“学校整体设计—学院主体责任—党支部(教研室)主导—教师具体落实—教学督导和专家协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做到把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模范带动与全员跟进、经验传承与方式创新、精准设计与发散用力相结合,建立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价值引领力量、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示范带动效果的全方位评价,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 ,艺术教育的学科特性应是鲜明的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和科学性。即是说 ,人文性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基本精神原则 ,它不仅要体现在技法、技能的训练中 ,而且还应渗透于艺术教育的全部课程中 ;不仅艺术教育的课程性质要归结于人文性 ,而且在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传授艺术文化方式方法方面都要体现出至为鲜明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骨干课程,声乐课程在经历了20余年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后,已经从以往的单一技能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当前的方向系列课程群的全新教学模式,并由教育部以文件形式向全国各相关教学单位下达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然而,在所有涉及声乐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仍然应当是教材建设的问题,而如何通过配套教材的构思、设计、编撰,使声乐教学内容真正符合新世纪课改的现实需要,使声乐教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形成更为完整、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等,都是我们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班级教育管理艺术》课程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通过立项研究,已摸索出“1+5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实践性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具体提出了语文课程改革新的理念。这几年,随着《新课标》实施的逐步展开,来自教学一线的异议很多,主要表现为新的理念不适应,对"三维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感到困难等。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与改革实际,提出把"4 y"课程体系锁定为各高校"两课"教改整体目标的明确主张。这对统一各高校"两课"教学思想与课程设置;降低各高校"两课"教学的教育成本;减轻高校学生学业负担,更好地适应国家与社会,特别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高校毕业生所应储备的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需求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