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总体是安定和谐的.但灰黑势力在某些农村局部地区呈现一种非正常发展态势,成为许多农村群体事件的幕后推手.灰黑势力以其利益排他性、对抗性的亚文化;对农村公共利益的觊觎;组织载体性;暴力化的利益诉求手段和直接参与等深刻影响着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增加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复杂程度和处置难度.惟有消弭农村灰黑势力的物质与社会条件,打击灰黑势力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才能遏制灰黑势力的扩张,维护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传播极化现象促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扩散和升级.触发事件、舆论信息串联、群体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社会境遇压力几者交互作用导致群体性事件舆论传播极化现象的形成.加强舆论传播管理,允许自由信息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抑制舆论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既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处于多种矛盾叠加的社会敏感期,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群体性事件特别是重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唯有找准其发生的源头性成因,才能对症施治,有效防止其发生,降低社会成本。本文着重就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源头性成因进行深层次探析,希望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障碍。因此,需要我们采用生态分析的方法,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技术环境、国际环境等多维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做立体式考量,以准确诠释群体性事件的全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同时,我们也要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同一群体事件的不同阶段,做具体分析,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原则,防止矛盾激化,因事施策,分类处置。政府只有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才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可以发挥社会协同作用.然而,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又使其在介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时面临着体制性、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障碍.因此,强化社会工作介入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协同作用,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平台和社会资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发挥社会工作整合社会的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论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原则,防止矛盾激化,因事施策,分类处置。政府只有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才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互联网治安环境和社会治安秩序带来影响.为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警务工作,在充分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治安特性的基础上,可从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加强网络监督工作、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建立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坚决打击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违法犯罪人员等方面开展警务工作,以期减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网络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是有深层原因与一般规律的,文章对看似"利益无关"的个体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性解释,以及对相关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展开述评,并提出了依据动力来源、出口和动力强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的标准,提供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有益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原因及对策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对群体性事件的正确处理和预防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从法治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学术界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引发的矛盾加剧和风险加大,以及科技革命引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研究正处于理论突破的前夜,急需进行全面审视,凝聚探索前进的合力.围绕群体性事件研究,只有科学把握群体性事件研究概念和内涵,合理界定群体性事件研究范围,创新适合本土国情的理论范式,认真辨析理论实践研究的身份视角,突破研究存在的瓶颈,才能建构群体性事件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分为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突发式群体性事件。舆情实践演化在大学生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的首次发生、次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舆情工作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策略,核心是要研发舆情实践演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舆情信息工作系统,包括信息捕获与提取模块、分析评估模块和结论通报模块。  相似文献   

13.
以问题研究为取向,综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发生的、具有较多网民参与、推动或转化的有一定影响的非制度化事件.社会结构转型风险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现实根源;网络技术风险是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根源;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风险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动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立以舆情监控为先导、制度规制为主体、技术规制为手段的风险规避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并且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影响深刻,探讨其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发生在2005—2017年间的24个环境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包含多元的引导主体、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主动的网络议程设置、联动的线上线下行动、及时的信息公开与回应、完备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和稳定的制度支持7个要素,环境群体性事件类型对网络舆情引导要素与事件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势必会在一定的环境下激化,各种问题也将会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各地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大家一个关心的问题。在此将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一环来说明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指出当下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爆发出于何种原因,旨在为处置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已成为严重干扰和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影响社会稳定团结局面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剖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社会心理特征,揭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探讨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影响,对于我们采取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与中国其他群体性事件都发生在社会转型的场景之下,却又往往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因果机制。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征、发生机制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探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应急机制中的舆情状况及变动机制,并对如何提高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20.
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预警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群体性事件预警就是对可能产生的民族群体性事件的预测、预报和监控,使当地政府及群众能够及时避免民族关系问题爆发,避免社会冲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提出根据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时,应包括警源、警兆、警情、警级等内容,同时还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要素,才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