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德沃金权利论的终极预设是建构模式下的平等的关心与尊重的权利,这一预设来自于德沃金对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解与发展。德沃金对罗尔斯正义论的三个论证特点,即反思性平衡、社会契约、原初状态,均进行了阐释与延伸,肯定了罗尔斯的论证方法,并根据罗尔斯的论证方法的特点得出罗尔斯正义论的预设是建构模式下的平等的关心与尊重的权利,进而接受这一预设并将之作为其权利论的预设。  相似文献   

2.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配正义性讨论不但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特别是政治领域也形成了很大影响,然而随着正义问题探讨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分配正义性概念本身的不足及论证程序上的缺陷.为了给社会正义论证寻找新的途径,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德国哲学家赫费提出了"交换正义"以作为正义论证的一种新选择.他在理论上进行细化,把正义概念分成三层次四类型;在论证中援引了一些新资源如劳动理论;而在结论方面解决了一些分配正义遗留的问题,如正义的来源、政治的道德维度以及代际正义等.  相似文献   

3.
赵利 《社科纵横》2010,25(5):95-96,108
法律论证是一种法律职业技术与基本法律方法,对法律论证的不同认识会影响法学研究者与司法职业者的思维进路。本文通过检验证人证言论证这一刑事诉讼论证中常见的论证模式,展现并分析了可废止性,即论证结论的可谬性,是刑事诉讼论证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在案情复杂的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都不能简单认为自己掌握了客观事实、绝对真理,要尊重刑事诉讼论证的可废止性特征,用经过法律程序反复质证重塑的,与现有证据不相矛盾的符合法定标准的法律事实作为量刑依据,以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结合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孟军 《浙江学刊》2007,82(6):134-139
公民德性问题已经成为社群主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公民德性学说的阐释,认为这三种学说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公民德性观演进的主要环节;透视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典型地展示公民德性学说的丰富性及其内在张力,并为重建公民德性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词源上看,正义最初是指向某种神性秩序。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国家,正义也朝向日常政治生活的规训转变,但这种转变并未消解其作为整体性或基础性的秩序意涵。在这种转变中,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某个个体或群体借由某种权利介入秩序运行之中,正义转变为对实存秩序的反抗,并在与秩序的冲突中呈现出自身的张力。在现代社会之中,秩序内外的正义冲突实质上是个体之“权利”与政治国家之“权力”之间的冲突。化解这种由人格化资本在政治秩序中所导致的“无主体”或“物主体”的社会秩序,需要以作为整体之个体来弥合“权利”幻想的碎片化,从而为正义实践塑造坚实的确定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江 《社科纵横》2010,25(3):80-81,87
从美学层面阐释柏拉图"正义"概念的论著并不多见。正义这一颇具秩序性和理性内涵的概念其实更接近柏拉图美学的基本精神。以正义为核心的城邦之美是一种理性秩序之美。这种美在于城邦各阶层秉持自己的美德,各司其职,实现城邦的完善。城邦完善的根本在于正义,它是各种美德的协调有序。于是城邦秩序便是城邦正义,城邦秩序之美就是正义之美。而正义及其协调的各种美德均是理性美德,所以以正义为根本的秩序之美是一种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南希·弗雷泽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借鉴、质询和重构,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正义”理论。她认为在多元性公共领域的背景下,当代正义理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在正义主体的问题上,她认为在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外,存在一个跨国公共领域,因而正义应该具有跨国性。关于怎样实现正义,弗雷泽的方案是建立一种具有对话性和制度性的全球民主制度。她的正义理论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充满现实意义。它既为我们理解正义开启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视角,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又为时下我国维护和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论自由、平等与正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由、平等与正义这三个价值目标的相互关系:自由与平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而正义正是要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就是说,既要满足自由与平等双方的诉求,又要限制双方走出自己的边界而侵害对方的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政治的正义性,即法和国家的道德观念,是法和国家伦理学的研究核心。赫费认为,政治正义性是一种道德约束力,要在政治正义性标题下进行法和国家的批判,就要用正义的统治形式反对非正义的统治形式,用道德论证来制约国家。只有正义在一个国家中成为现实,才能真正承担起道德约束力;只有法和国家对正义切实负责,才能保障人们的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11.
周文华 《唐都学刊》2005,21(5):103-106
法的正义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人们传统上倾向于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甚至认为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实际上,程序正义具有独立于实体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又不能把程序正义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公正思想的展开具有鲜明的逻辑进路。古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社会层面讨论公正问题;近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个人层面讨论公正问题;古代和近代西方公正思想都把公正理解为一种内在的美德,而现代西方则把公正思想推向了外在的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13.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07,23(5):21-26
人类政治活动的直接目标,即是平衡主体之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所谓正义或者公正,正是对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理性平衡。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正义观,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形态:(1)奠立于古代"自然法"基础上的古希腊的理性"正义论";(2)奠立于基督教神学教义基础之上的中世纪"神学正义观";(3)奠立于社会"公意"基础之上的西方近代"契约正义观";(4)奠立于对人性之两面性整合与超越的哲学预设基础之上的"权利正义观";(5)奠立于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信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义观";(6)奠立于自由主义基础之上的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诺齐克的"资格正义论"以及麦金太尔的后现代主义的"实用理性正义论"。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正义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在古希腊是先哲们探求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对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不同正义观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揭示了其共同特征 :“神”是正义的基础 ;个人美德和社会规范是正义的性质 ;理性是正义的内在精神 ,并阐述了古希腊正义观与近现代各种正义观的内在关联及区别。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到依法治市 (县、乡 )的全面依法治理 ,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型。然而 ,由于对法治精神与原则把握和贯彻上的误区和障碍 ,却出现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懈怠主义倾向 ,使依法治理严重偏离法治目标。为此 ,必须对法治条件下的正义法精神予以重申和弘扬。这种体现时代要求的正义法精神 ,在价值导向上 ,以自由和平等为至上关怀 ;在规范形式上 ,以权利本位为基本模式取向 ;在制度理想上 ,以民主化法制为目标追求。只有弘扬正义法精神 ,才能克服依法治理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而使其沿着正确轨道走向法治 ,也才能实现法律规范体系与法的时代精神的耦合 ,从而建立起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法治秩序 ,推动法治国家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storative justice is regarded in moder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as one approach to address inadequacies in the conventional justice model. New Zealand has become a leader in implementing legislatively mandated restorative procedures. This reputation is due in part to a handful of supportive statutes: the Sentencing Act 2002, the Victims’ Rights Act 2002, the Parole Act 2002, the Corrections Act 2004 and subsequent amendments to those acts. In this article, I evaluate the practices bolstered by these acts and how effectively they operate, accounting for how legislative design may contribute to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in New Zealand's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mes. I supplement the results by comparing New Zealand's efforts to those in Vermont, a U.S. state similarly well-regarded for its restorative policies. The evaluation of each jurisdiction's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me is based on metrics for restorative success from Bazemore and Schiff (2005. Juvenile justice reform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building theory and policy from practice. Cullompton: Willan Publishing). I emplo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surveying existing evaluations of restorative justice in New Zealand and Vermont, collecting longitudinal statistics, and conducting interviews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 practitioners. Overall, thi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esign of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mes requires negoti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balance the dimensions of effective restorative justice with the needs of modern justi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我国依法行政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应加大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力度,需要尽快制定行政基本法,建立违法行政追究责任制度,加强司法诉讼和行政法宣传教育,才能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依据经济学分析法学的"正义-效率"观,冲突法的效率价值可以作为正义的实现维度.然而,这种联系的实现可能受到冲突正义的要求以及作为实质正义含义的其他价值目标的约束.在法律选择阶段与准据法适用阶段,与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对应的效率实现维度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特征.全球化时代为冲突法的效率标准注入了新的内容,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效率成为正义的实现维度所需的条件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19.
刘舸 《学术交流》2003,(4):7-10
义与利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另一表达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观建设应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利与义 ,正确对待义利观的“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尊重和完善 ,强调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尊重和维护 ,特别注意从理顺现实的利益关系出发 ,加强法治 ,以法治促德治。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求是学刊》2006,33(4):93-98
文章试图从司法裁判过程的不同阶段,说明在证明案件事实、明确规范事实、得出个案法律结论的活动中,实体正义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得出实现实体正义的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并指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一般关系和强化程序正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